生產計劃和物料控制部門是一個企業"心臟",統籌營運資金、物流、信息等動脈,其制度和流程決定公司盈利成敗,這個部門(PMC)掌握企業生產及物料運作的總調度和命脈。
PMC屬于企業重要的職能部門之一,特點是具有邊緣性、綜合性、彈性和主導性。是企業運作的窗口與門戶,可以展示各方面的協作現狀、理順工作接口、協調生產平衡、融洽客戶管理關系。
PMC基于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充分體現IE意識,就像課本中學習過的:問題與改善意識,成本與效益意識,結果與保障意識等。
這是一種框架結構,但主要因素還是人,在充分考慮成本情況下,努力做到生產優化、計劃優化、控制優化等,這就真正達到了PMC的作用。
我國制造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快速增長,它的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強大的國內需求,還有就是國際產業的轉移。
1.1制造業盈利方式
利潤池(Profit pools)是指行業價值鏈各鏈結點所產生的利潤總和。運用利潤池分析法的目的是研究行業總利潤在價值鏈各節點的分布情況,并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1.2制造業面臨的難點
1.3制造業兩大支柱流程
PMC: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
2.1PMC的定義
PMC屬于企業重要的職能部門之一,特點是具有邊緣性、綜合性、彈性和主導性。
是企業運作的窗口與門戶,可以展示各方面的協作現狀、理順工作接口、協調生產平衡、融洽客戶管理關系。一般在各種形式的外資企業中普遍存在。
PMC對外代表企業:內容包括形象、思維、做事方式、習慣、言談舉止、文化氛圍、速度、效率、信用;
對內代表顧客:內容包括督促、跟催、要求、意見、抱怨、滿意度、忠誠度。
PMC處在這些事務的要沖地段,到底是以后向著開啟還是關閉的方向發展,將對企業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2PMC的組成
PC:生產控制或生產管制(臺、日資公司俗稱生管)。主要職能是生產的計劃與生產的進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稱物控),主要職能是物料計劃、請購、物料調度、物料的控制壞(料控制和正常進出用料控制)等。
2.3PMC存在的意義
在早期的制造業中,供應、生產、配送功能被安排到不同的職能部門中,這些職能部門分別向不同的對象(上級)進行工作匯報,通常只關注部門結果。
讓一個部門負責管理從供應商到生產再到客戶的物流,是從80年代才有的一個概念。
所有采用這一形式的企業,都是希望能夠借此降低企業在物料流動上的總體成本,并且還能夠提供更優秀的客戶服務水平。
通常,這一職能的名稱叫做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
在日韓企業,臺資企業等叫法略有不同,但他們共同的職能都是,確保在交付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為客戶在適當的時間提供適用的物料。
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一個工作前提;兩個工作要求;三個工作手法;四大中心意識。
3.1一個工作前提
通過對公司資源的靈活應用,來滿足客戶的服務訴求。
1.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司資源
2.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需求
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需求:有能力且只永遠只能比同行好一點。
3.2二個工作要求
3.3三種工作手法
PMC的作用主要是實施產品實現過程的控制,其常用手段包括如下三點:
3.4四大中心意識
4.1定流程
制訂企業的運作流程,運作流程即企業開展業務的路線、次序和環節,流程是由一組關聯的過程組成的,
此過程的輸出往往是彼過程的輸入,它們合在一起,就形成流程。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是,從管理的角度看應該是一條障礙最小的曲線。
建立流程的目的就是要使企業找到這條曲線,并把它文件化、格式化、標準化,然后,投入到生產應用中。
企業的流程有很多種,按層面可以分為三類:企業運作流程、部門工作流程、事務展開流程;
按性質也可以分三類:工作業務流程、產品生產流程、管理流程。
4.1.1某企業運作流程框架
4.1.2某企業PMC運作流程
4.2建組織架構
在制造業組織架構是指一個組織整體的結構。
是在企業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業務特征等多因素影響下,在企業內部組織資源、搭建流程、開展業務、落實管理的基本要素。
PMC組織架構是PMC流程運轉,分部門設置及職能規劃的基礎依據。
4.3賦予職能職責
4.4編定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要格式化,要在得到授權和批準后在指定范圍內發行使用,并實施受控管理,具體內容包括:
1.目的:說明制定和使用該文件的意圖;
2.范圍:界定適用的場所;
3.關聯文件:說明與該文件關聯的其他文件;
4.術語解釋:把該文件中意思抽象、內容生僻的詞語解釋一下,以便讓閱讀者能準確理解文件的含義;
5.權責:明確程序文件中主要部門或人員的權利和責任;
6.作業程序:這是中心部分,需要按流程說明各環節的實施途徑、責任者、主要方法和要求;
7.支持性表單:列出與文件關聯的各種表單,重點是本程序文件自有的表單,實施受控管制。
編制程序文件
責任人是PMC主管,部門經理負責審核,由體系的管理代表批準。
4.5明確量度標準
5.1好習慣才有好結果
5.2設立業務跟進
5.3把控業務過程
5.4跨部門開展工作
當一件工作需要經過多個環節,經歷多個人之手時、負責這件工作的人的主導意識就會特別重要。
這需要站在廬山之外,方能看到真面目,而不至于被現狀牽著鼻子走。
5.5PMC工作三大要素
5.6PMC工作三大原則
5.7處理工作壞現象
6.1生產計劃的分類
6.2銷售訂單類別
6.3理解銷售接單流程
6.4主導訂單評審
6.5計劃制訂需考慮的因素
6.5.1產能與責任
6.5.2品質與交期
6.5.3生產準備是否到位
6.6如何掌控生產進度
6.7實施生產動態監管
6.8插單的本質是決策
生產正常進行過程中,假如突然接到顧客的急單,如果不插單,定顧客不接受,
如果插單,則會打亂生產計劃,攪局,甚至影響到其他顧客的單,那么,到底要不要插單?
緊急插單是在幫助客戶的同時贏得更多訂單的。
7.1物料控制-從BOM開始
小編注: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BOM),采用計算機輔助企業生產管理,
首先要使計算機能夠讀出企業所制造的產品構成和所有要涉及的物料,為了便于計算機識別,必須把用圖示表達的產品結構轉化成某種數據格式。
這種以數據格式來描述產品結構的文件就是物料清單,即是BOM。
它是定義產品結構的技術文件,因此,它又稱為產品結構表或產品結構樹。在某些工業領域,可能稱為“配方”、“要素表”或其它名稱。
7.2BOM的分類
7.3不同BOM應用情景
BOM不僅是一種技術文件,更是一種管理文件是各部門聯系與溝通的紐帶。
7.4制訂物料需求計劃
這些計劃不同于生產計劃,雖然它們存在著關聯和相互促進、配合的關系。
7.5物料存量管理
安全存量:它是為了預防隨機性因素造成的缺貨而設置的保障性庫存量。(安全的前提是不會發生停工待料的事故) 。
最低存量:它是訂貨周期內的需求量與安全存量之和,最低存量是為了滿足日常生產的消耗量而設置的。
最低的概念是一個具有相對意義的說法,在有的情況下,它也涉及到安全存量。
有效存量:它是為了滿足生產的有效調整而設置的庫存指標,一般是最低存量與估算的機動性寬放存量之和。
有效存量是為了滿足顧客需求的臨時改變而作出的應對,實踐證明很很有效。
由于變化經常會出現,所以,把變化因素納入正常的管理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7.6關注訂購點與訂購量
7.7抓住關鍵少數—ABC管理法
庫存ABC管理法的精髓就是:
——抓住關鍵的少數和控制次要的多數
物料分類的依據是物料的價值或其百分比,其計算方法如下:
物料的價值 = 年需要量 × 單價
價值的百分比 = 單元價值 ÷ 總價值
品種的百分比 = 品種數量 ÷ 總的種類量
物料的分類的范圍即可是全部的物料,也可以是部分區域的物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物料的分類的品種可以是單件物料,也可以是組件物料,關鍵是要看物料的性質和其來料方式,以及實際操作的方便性。
7.8物料的分類管理
7.8.1分類方法
結合企業狀態,從不同的角度綜合考慮物料的分類,然后進行管理,建議不要使用其他類項,
其他,意味著無法歸類,無法歸類意味著無法管理,無法管理意味著失控。
7.8.2物料類別
7.8.3外協物料
集團公司內的協助,也是外協管理,同外協一致。
7.9物料的倉儲管理
7.9.1收料管理
按流程處理的方法是:
1.預收貨,通知IQC檢驗;
開單法:將進料單開好,送IQC;
網絡法:將預收數據輸入系統。
2.待檢區:專門放置待檢物料的區域;
3.規定時間處理:合格區(三定)放置;不合格區封鎖(隔離),通知處理;待定處理
不合格材料包括下列幾種:
1.被IQC判定為整批不合格的材料;
2.生產部在制造作業中從整批合格的材料里剔除的不良品;
3.生產部在制造作業中損壞的材料。
不合格材料的管理方法:
①標識:對不合格的物料進行標識,對放置不合格品的區域進行標識,這種標識應該可以容易的識別。
②隔離:對不合格品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不同的包裝、專門的區域放置等,以防止產生混淆、用錯和誤用。
③封鎖:對一些具有嚴重危害性的物料要采取加鎖措施,規定只能由授權的人開啟,以防止帶來不良后果。
④處理:所有已確定的不良品應盡快處理掉(一般不能超過3個工作日),以免占用庫存或影響工作。
待處理區:等待處理的區域,屬于動態性,凡是放在這里的物品都具有明顯的時效性、責任人分明;
不合格區:放置不良物品的區域,屬于靜態性,是一個功能明確的處所。
待處理與不合格放置區,是兩個功能完全不同的區域,不能混淆、不能替代。有無區分,效果完全不同。
7.9.2發料管理
發出物料的過程包括物料從倉庫被拿出 到生產車間完成制造前的全部環節,具體包括:
①配料人員依據生產計劃和BOM事先配備好材料;
②搬運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將配備好的材料轉運到生產部;
③配料以外的情況由生產部人員依據領料單來倉庫領料;
④按先入先出的原則從倉庫搬運物料;
⑤進行必要的交接手續;
⑥更新帳本和網絡數據;
⑦返納不良品;
⑧處理不合格品;有效管理物品損耗等。
倉儲管理人員除了管理好倉庫中的物料,還要對數據的有效性、信息交流的及時性負責,確保數據有效,準時發料。
準時發料,是物料管理人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責,但并不是為了準時發料,就可以不要規則。
8.1訂單匯總表--計劃面
8.2主生產計劃表--計劃面
8.3物料需求表--計劃面
8.4采購到貨計劃--計劃面
8.5采購跟進表--控制面
8.6庫存數據表--物料面
8.7庫存數據分析表--物料面
8.8生產運作流程圖--流程面
8.9PMC流程圖--流程面
8.10倉庫總流程圖--流程面
8.11每一次的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把注意力高度聚焦在一個明確的任務上,以便他很容易地看到努力和目標實現之間的關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5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0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4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5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23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9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4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