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是明確了庫存管理是計劃和控制庫存,所以它側重于信息流的管理,而不是做具體的、管倉庫的事情。其次,只要一家企業擁有實體的存貨,就必然有庫存管理的活動。
舉個例子,經營一家線下的書店,書籍和周邊商品就是庫存,店主就要把它們管起來,如果庫存太多了,占用了大量的現金流,書店的經營可能會出問題。
第三點,庫存管理不僅僅是供應鏈的事情,它還涉及到組織的內部流程。老產品退市是銷售和市場部負責的,供應鏈不能擅自決定要淘汰哪些產品,企業里應該有一套流程來控制庫存,當然,供應鏈部門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
說到角色,有必要先來盤點一下庫存管理中都有哪些參與者。
在商業活動里有上游和下游,上游提供貨源,下游使用商品。
在庫存管理中的上游是銷售和市場,他們提供需求預測和訂單等信息,庫存管理相關流程是Sales & Operation Planning(S&OP)。
下游是生產,根據主生產計劃和每日計劃,供應鏈負責物料供給,保障生產線運轉,達成既定的產出目標。
在一家企業里,供應鏈和上下游的伙伴們既有共同的目標,也有沖突的利益。
銷售希望永遠都不缺貨,每個訂單都能及時交付,然后他們能去搶更多的訂單,去達成更高的銷售額。
根據庫存的公式,如果要實現極高的服務水平,意味著要持有更多的成品庫存。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么呢?假設商品A的銷售情況符合正態分布,如下圖。
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如果商品的銷售期望值(均值,希臘字母μ,讀作:miū)是1000,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希臘字母σ,讀作:西格瑪)是100,只要有1000件庫存,就可以滿足50%的服務水平。
如果有1100件呢,也就是均值加一個西格瑪,服務水平一下子就能提高到84.1%(50%+34.1),感覺很開心對不對?
然而,想要繼續提升服務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庫存。在持有1200件庫存后,可以保證在97.7%的概率下不會缺貨。
我們付出了第二個100件庫存的代價,而服務水平僅從84.1%上升到了97.7%,增加了13.6%,有一種邊際效益遞減的感覺。
如果想要達到99%的覆蓋范圍,則庫存數量需要達到1233件,這不是一件劃算的事情,因為極端缺貨是只有1%的小概率事件,而公司要備有大量的庫存。
由此可見,雖然銷售想要更高的服務水平,但是供應鏈不能輕易答應,因為越往上需要備越多的存貨商品,而庫存是供應鏈部門背負的指標,這就是不同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
生產和供應鏈之間有利益沖突嗎?有。供應鏈需要給生產提供原材料,在英語中用Feed這個單詞,給生產線供料的員工叫作Line Feeder。
Feed原本的意思是投喂,喂食,供應鏈給生產線投喂原材料,所以這個詞是非常形象的。
工廠里最牛逼哄哄的人是誰?首推是生產老大哥,優點是活好話不多,不喜歡說大道理,干就是了。
這種類型的人也有缺點,就是固執己見,不喜歡聽別人的指揮,特別是他們認為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瞎逼逼的人,打心眼里就討厭。
主生產計劃是供應鏈制定的,它綜合考慮了客戶訂單優先級和交貨期,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會要求生產切換生產品種,也就是換型。
然而,生產不愿意頻繁切換,因為這會損失生產時間,減少產出量、效率和設備利用率,供應鏈和生產的主要利益沖突就在這兒。
在庫存管理的上下游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財務,他們控制所有和錢有關系的事情,因為庫存也是錢,所以財務會重點關注這塊。
此外,財務還要算賬,平衡生產與庫存成本。財務雖然不直接參與具體運營,但他們在幕后控制整個過程,所以財務部的負責人叫作Controller。
部門 |
庫存管理中的角色 |
目標 |
采購和物料管理 |
管理者 |
低庫存成本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
生產制造 |
下游,庫存使用者 |
產量、生產效率、設備利用率最大化 |
銷售和市場 |
上游,需求計劃信息提供者 |
足夠的庫存來滿足客戶的交貨要求和服務水平 |
財務 |
監督者 |
生產與庫存成本平衡 |
庫存策略Inventory Policy分為兩個層面,即整體戰略和具體執行。在整體層面上,庫存政策決定集中Centralized或是分散Decentralized的庫存和配送中心。
集中策略可以降低缺貨或是呆滯風險,缺點是訂單響應和配送速度較慢,分散的策略則與之相反。倉庫在哪里選址?是否要采用延遲策略postponement?這些都是屬于高層次的戰略決策。
在具體執行層面上就是每個物料的訂貨規則,在什么時候下訂單、需要購買多少數量等常規問題。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同時有兩家供應商,應該根據什么原則向多個供應商下訂單?如果是50:50配額采購,需要輪流給供應商下訂單。如果是主要供應+備選模式,情況可能會更加復雜,涉及到商務方面的因素。
公司在制定庫存政策時需要權衡考慮許多因素。
1.客戶需求
公司在接單的時候就和客戶明確了交貨的提前期,如果是三個月,客戶就需要在要貨日期前三個月就發布訂單或預測。
由于提前期較長,在這段時間內客戶需求發生波動,可能會追加或是減少訂單量,庫存策略也要針對性進行調整,要求上游供應商加急或是推遲送貨。
2.計劃范圍
對于提前期較長的原材料需要更長的時間范圍,比如供應商交貨期長達半年,我們在系統里需要能看到未來一年的需求量,這樣才能預見未來庫存水平,預防缺貨或是呆滯庫存。
3.供應商交貨提前期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輸入,特別是針對海外供應商,提前期很長,有時會隨著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而進一步延長。
當某種原料價格上漲時,如果客戶沒有同意供應商的漲價要求,后者就不愿意用高價買入材料,等到價格回落后才會購買原料用于生產,這樣一來,交貨期就變得更長了。
4.產品SKU數量
有些產品功能是類似的,甚至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開發階段,產品經理如果沒有考慮到這點,就會創建出大量的SKU,給庫存管理帶來復雜性和額外的持有成本。
在設計研發時,供應鏈往往沒有被邀請參與項目,所以對產品開發信息一無所知,被動地接受新批準的零件和原材料,這給運營工作造成巨大的挑戰。疫情以來,許多大公司都在削減SKU數量,就是為了降低供應鏈成本和復雜性。
5.庫存總持有成本
除了商品原料本身的采購價格,其他的成本還有運輸和持有成本,這些成本的總和就是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wnership,簡稱TCO)。
6.顧客服務水平要求
庫存策略會規定每件產品的安全庫存數量,用來平衡客戶服務水平和庫存成本。如前文所述,想要達到極高的及時交貨率,就需要儲備大量的庫存,管理者需要權衡考慮后做出決定。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9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8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9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4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