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王明。
在我的職業生涯早期,曾經在一家初創型民企從事過三年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工作。
這家民企在三年內沒有給供應商付過一分錢,導致我的所有采購戰略都無法實施,在心灰意冷之后,我憤然離開。
令我稱奇的是,每次跟朋友講到這一段,朋友的著眼點從來不是我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而是“你是怎么把賬期拖了三年的”。可見,拖欠材料款的公司絕對不在少數,這也就成了民企對采購經理的潛在要求之一。
好吧,我是怎么把賬期拖了三年的?下面就來講講這段心酸的往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高大上的外企,就在我站在論資排輩的尾巴上,日復一日的做著重復性的工作時,一個double salary的機會來了,就是這家民企,在招聘采購經理。
看在錢的份上,我就去了。
“咱們的賬期定多少合適?”在簽署第一份采購合同的時候,我詢問財務總監。“3-6個月。”
“好的。”剛從大公司出來,單純的我從來沒想過企業還可以到期不付款,而是想著怎么為企業創造業績。
于是在談判時,我都會把價格壓到最低,賬期按6個月來。
在入職之后的短短3個月內,把原材料的價格降了一半(一方面是原來的價格虛高,另一方是采購量的翻倍)。
因為很多新供應商都是由我開發的,在落筆簽合同時,他們只關心一點,就是“貴司是否按時付款?”
“我們是獨角獸型民企,信譽有保障。”我信誓旦旦地說。
但是,公司不是這樣的。
“王明,這個月付不出款了。”在供應商催款之后,我立即詢問財務總監,財務總監是這樣答復的。“供應商會停止供應的。”這話顯得我多么的業余。“你告訴供應商,我們在等客戶的付款,下個月差不多能到。”
“這就好,我去做好供應商的工作。”一個月后,供應商又開始催款。“客戶的款來了嗎?”
“來了。”
“怎么沒給供應商付款?”
“老板說除了人員的工資,其余的款都轉走。”
“去哪了?”
“這是你應該問的嗎?”
“哦!那怎么辦?”
“你跟供應商說,公司在申請匯票,讓他們再等一個月。”
“好的。”
就這樣,又一個月過去了。
“還不付款?”我焦急地問。
“你要知道,是誰給你開工資。”財務總監講話不客氣了。
“哦!”
“我的壓力也很大。供應商那邊的問題你自己解決吧,別煩我。”財務總監兇相畢露。
畢竟是老板的心腹,我一個新來的采購經理得罪不起,只能自己出面,再次安撫供應商。
直到過年,還是沒有付過一分錢。
年后,公司拿了一個很大的項目,需要立即采購原材料。
“沒有錢拿什么采購?”在管理會上,我發問。
“看來,你還不是一個大采購。記住,我們要的是大采購。”財務總監開始給我灌輸毒雞湯。
哦,原來這是我的能力問題。年輕時的我居然信了。
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主要原材料的十幾家供應商居然在一年沒收到款的情況下繼續供貨。“為什么?”我不理解。
“因為看好你們公司的前景。”一位老板無奈地說。
就這樣,第二年過去了。
此時的我已經了解了供應商的思維和底線,到了第三年,有點死豬不怕開水燙了,也不向公司內部抱怨了。但問題是,除了前三個月的降本50%,我在這家公司再也無法取得任何業績。而且老板知道我報名學習MBA之后,臉色很難看。
因為他更希望看到我天天加班,他認為用兩倍工資可以買斷我的所有時間。
漸漸的,我意識到這家公司的價值觀太扭曲。用一句話講,就是老板在拿供應商的錢做自己的事。
最后,我還是回到大公司。
回頭來看,這段經歷是十分寶貴的,讓我認識到社會的現狀,也讓我知道了供應商的底線。這家企業的做法絕非個案,而極具普遍性。
回到本文的主題,一家公司的付款如果不問采購管理者,只是把采購管理者當擋箭牌,那么,采購管理者制定的任何戰略都將失效。
所以,如果你發現公司的付款不問采購,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趕緊尋找下家。
最后,我們做一個小統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1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9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