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鏈物流3.0時代的到來,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方式已經發展出了7種模式。
倉儲型
倉儲環節即人們常說的冷庫。目前,我國冷庫資源依然不充足,行業集中度低,分布嚴重失衡。據中冷聯盟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冷庫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西部、北部地區冷庫嚴重不足。在倉儲型模式中,代表企業有太古冷鏈和普菲斯。
綜合型
綜合型模式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和單一的冷鏈物流企業相比,其業務比較廣泛,涉及到倉儲、運輸和配送等各個方面。代表企業有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等。
配送型
在冷鏈物流行業中,最為常見的便是配送型企業,主要服務于超市供應商、超市配送中心、連鎖餐飲配送中心、生鮮電商等四類客戶。
平臺型
冷鏈物流發展至今,依然存在散亂問題。面對資源信息的不對稱,有一些平臺型冷鏈企業脫穎而出。該模式是指以大數據、物聯網技術、IT技術為依托,融合物流金融、保險等增值服務,構建“互聯網+冷鏈物流”的冷鏈資源交易平臺。
運輸型
主要是指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的企業,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城市配送。目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按此種模式運營的代表企業有雙匯物流、榮慶物流、眾榮物流等。
電商型
自2012年以來,生鮮電商開始蓬勃發展,與之配套的冷鏈物流也隨之發展。因此,在冷鏈物流的商業模式中,電商型冷鏈物流是一種新興模式,主要指的是那些生鮮電商企業自主建設的冷鏈平臺,他們除了自用之外,還可以為電商平臺上的客戶提供冷鏈物流服務。代表企業有,順豐冷運和菜鳥冷鏈。
供應鏈型
所謂供應鏈型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到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然后由分銷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即將供應商、制造商、物流商和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冷鏈物流、冷庫、冷鏈運輸等相關內容,本文將繼續從冷鏈物流的角度分析冷鏈物流服務商、行業痛點,以及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
一、冷鏈物流服務商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市場分散度較高,提供相關服務的主要有購貨方、第三方物流公司、供貨方自建,占比依次遞減,其中購貨方占比約60%左右。國內冷鏈物流服務商可以細分為倉儲型、運輸型、城市配送型、綜合型、供應鏈型、電商型和平臺型等七種模式。
圖1:國內冷鏈物流服務商的不同類型和代表企業
模式 |
介紹 |
代表企業 |
倉儲型 |
以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為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儲存、保管、中轉等倉儲服務。 |
太古冷鏈、普菲斯 |
運輸型 |
以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城市配送。 |
雙匯物流、榮慶物流、眾榮物流 |
城市配送型 |
以從事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一體業務為主,其冷鏈物流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
|
綜合型 |
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 |
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鮮易供應鏈、九曳供應鏈 |
供應鏈型 |
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到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然后由分銷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物流商、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結構。 |
|
電商型 |
主要指的是那些生鮮電商企業自主建設的冷鏈平臺,他們除了自用以外,還可以為電商平臺上的客戶提供冷鏈物流服務。 |
順豐冷運、菜鳥冷鏈 |
平臺型 |
以大數據、物聯網技術、IT技術為依托,融合物流金融、保險等增值服務,構建“互聯網+冷鏈物流”的冷鏈資源交易平臺。 |
碼上配、冷鏈馬甲 |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以京東冷鏈為例:京東于2017年7月12日宣布在冷鏈方面與日本物流巨頭雅瑪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據協議,雙方將在生鮮冷鏈、跨境物流、全球貿易、物流技術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京東的冷鏈物流產品有純配服務、倉配服務、原產地生鮮產品服務、B2B服務四種。
圖2:京東冷鏈物流產品服務體系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二、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痛點分析
1、冷庫
目前行業痛點表現在:1)位置分布不均衡;2)倉儲空間供需匹配度有限:儲藏魚和肉類的冷庫(溫區在-25℃~-18℃之間)數量較多,但用于儲藏生鮮果蔬的冷庫(溫區在5℃~15℃)卻供不應求。此外,中國藥品冷鏈的覆蓋率僅為10%左右,而藥品的質量問題中有約20%與冷鏈物流有關。
2、冷鏈運輸
公路冷鏈靈活性較高,但運力提升空間有限;鐵路冷鏈的基礎規模較好,但仍需要攻克“斷鏈”、成本、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等問題;航運冷鏈、空運冷鏈剛剛起步。運輸工具方面,冷藏車市場競爭紅海,且性能相對較低的二手海柜冷藏掛車占比達90%,面臨更新換代的趨勢。
3、技術性強
不同物品在不同的溫度、濕度、空氣流速等條件下保存的效果不同,需要根據其變化機理創造最佳的外部環境。因此,冷鏈物流涉及到制冷技術、保溫技術、溫濕度檢測和監控等多個領域。如:冷藏時,大多數水果的適宜相對濕度為85~90%;綠葉蔬菜、根類蔬菜以及脆質蔬菜的適宜濕度可高至90~95%;其他植物性食品以85~90%為宜;堅果類只有儲藏在70%的濕度下才較安全。
4、投入大
購置成本:冷庫和冷藏車的購置成本通常是常溫倉庫和車輛的數倍;運營成本:不同物品適配不同的外部環境,因此冷庫需要有不同的溫區,且需要實時檢測艙內及車內溫度、濕度等環境變化,并做出適時調整,因此需要投入相關的信息化系統與較大的管理成本。
以冷庫為例,《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18)》測算的萬噸冷庫建設成本約4200萬元,年運營成本約為1400萬元,成本構成情況如下:
圖3:冷庫(自建)經營成本占比及影響因素
資料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18)》
簡言之,冷鏈屬于重資產投資,長期回報模式,對于長期穩定資金的需求較高。
冷庫租金(收入)方面,供需失衡導致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平均租金預計持續保持高位,而部分農產品原產地(如昆明、海口和烏魯木齊)的高租金標明農產品預冷庫和產地型冷庫或潛力巨大。
圖4:我國不同地區冷庫租金現狀
資料來源:《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的現狀與展望》仲量聯行
5、管理復雜
需要冷鏈運輸的產品一般需要冷鏈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都要在既定的環境下進行,否則“斷鏈”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失。冷藏車及倉庫對所載/存的貨物需要進行更精細化的管理。
6、冷鏈系統標準化有待完善
整個冷鏈過程中的操作不當和流通產品的可追溯性差造成了冷鏈流通品的高浪費和高損壞率,高達20%-30%。
三、冷鏈物流與供應鏈金融
綜上所述,冷鏈物流面臨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先期投入與后期運營等均與傳統物流有較大的差異,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運作,若能與供應鏈管理結合,或可爭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供應鏈金融為例:目前肉類冷庫利用率相對有限,若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對上游肉品加工企業實施墊資支付,同時綁定優質核心冷鏈物流企業運輸,則可以緩解上游資金周轉問題的同時提升冷鏈運輸利用率,改善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有實力擴建更多生鮮冷庫,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等。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在于提升冷鏈的資金周轉,同時提升冷鏈相關設備的使用效率,進而提升冷鏈投入的回報以及其穩定性。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1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9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2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71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