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每家小程序服務商平均服務著77個小程序。”
依托于微信生態的服務商,被稱為是最懂微信的一群人。他們跟隨微信產品功能迭代步伐,聯合商家不斷做出各種商業化嘗試,甚至對于一些小微商家,服務商可能是唯一的微信能力獲取渠道。
而不同服務商所給出的不同視角,也讓微信工具能力有機會下沉到商業貿易的每個角落。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這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
因此,微信這幾年孜孜不倦的為商家通過公開課形式,提供進一步熟知平臺價值的努力,是值得更進一步鼓勵的。
6月27日,微信首次專門為服務商開了一堂課。公開課上不乏亮點,包括微信支付、小程序、企業微信在內的三個業務團隊集結上海,給來自全國的1000多個服務商從業者當了一回現場“客服”。
而對于服務商最為關心的環節,微信業務團隊還首次發布小程序服務商成長計劃、小程序電商智慧經營策略以及企業微信服務商整體策略。
今天的微信小程序服務商市場究竟有多活躍?公開課上披露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小程序服務商從5000家增長至8200家,共同服務著覆蓋150余個行業的63萬個小程序。也即是說,平均每家小程序服務商服務著77個小程序。
從服務商小程序行業分布情況來看,商家自營、生活服務、餐飲、商業服務、工具屬性分列Top5,落地到實際支付環節,服務商覆蓋小程序單日支付筆數同比增長幅度達3倍,由此可見,小程序的商業潛力已經逐漸釋放出來。
- 1 -
微信規劃小程序服務商轉型路線
眼下很多從業者最關注的,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微信生態究竟怎樣才能為商家所用?去中心化生態流量空間巨大,但瓜分這塊大蛋糕的方法并不是拿走即用的。微信服務商當下面臨的問題,也更多反映出零售連鎖類商家的這一焦慮。
比如在極速1800(微信團隊現場為服務商進行答疑,時長為1800s,零售老板內參》注)環節,來自山東省某縣城的一位出口貿易相關服務商面臨的兩大問題,就頗具行業代表性,“小程序雖然有很大的遠景,但是現在對于我們……當下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據其介紹,跟過去現成的H5頁面、競價排名網站工具相比,他們服務的企業并不知道開發小程序將如何直接擴大營收。相似的問題也體現在餐飲行業,據該服務商反映,一些餐館老板目前已經與美團等成熟平臺有合作,他們同樣不知道如何使用小程序,以及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是,誰來給消費者送外賣?
微信公開課講師劉宇飛對此回應稱,小程序規劃之初,就是定位效率提升工具。如果僅僅只做了海外出口貿易小程序放在那里是沒有用的,真正的意義是,當商家有辦法或者想要建立運營方式時,通過小程序獲得的流量優化能力會比以往更好提升。
“這個里面是我們沒有做到的點。我們一直迫切希望看到一些已經通過小程序摸索出的案例會好傳達到商家里面去,這就導致了第一個問題出現,我們通過行業助手,通過微信服務商學院,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事實上,這僅是小程序服務商能力升級中的環節之一。整體來說,針對小程序服務商面臨的問題,微信小程序服務商成長計劃分為四個方向:
1、創建,通過高效產品、接口,進行低成本便捷接入;同時優化審核、開發、迭代等基本能力;
2、能力,將在7月份發布服務商助手、以及結合內測中的行業助手以及診斷業務,來幫助穩定C端流量;
3、運營,通過微信學院、線下活動、客服服務以及講師認證體系,推進行業輔導;
4、業務拓展,通過服務平臺、海外市場服務接洽平臺、講師認證等打造服務商品牌,拓展B端商機。據悉,目前已在服務平臺創建企業主業的服務商有800多個,其中約10%的服務商已上架超過300項服務。
而就前述提到的小程序與第三方外賣平臺的區別,劉宇飛解釋稱,這是一個去中心化流量和中心化平臺流量的區別,“二者不具備可取代性,”劉宇飛認為,商家通過服務商體系規劃小程序場景,是一個增加流量入口的過程。“它們處理方式不一樣,是一個并行發展的道路。”
不過,對于當下小程序市場現狀,微信小程序團隊也有自己的思考。目前,小程序服務商可以分為提供“標準信息化”服務、與以小程序為切口提供長效運營服務或后端服務兩類。微信公開課講師吳佳昕認為,前述小程序服務商普遍面臨四點難題:
其一,服務商綜合能力存在馬太效應,大量新興服務商能力存在短板;其二,服務商并不清晰自己所處階段,缺少良好的標桿來追隨追趕;其三,依靠銷售小程序模塊業務營收較薄,服務商亟需探索新經營模式;其四,新市場的挖掘開辟與承載能力不足。
微信小程序團隊的做法是,在不斷地版本迭代優化過程當中,集中解決用戶或需求高效觸達、服務平臺搜索效率提升,以及增加服務商之間協同協作的機會等三個問題。
在微信小程序開放業務相關負責人看來,小程序服務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機遇在于,從技術服務商轉型為解決方案服務商,從“單兵作戰”到共同協作,專業化、精細化、協作化是未來專業服務商的標簽。
- 2 -
微信在升級
零售商、品牌商應“各取所需”
公開課現場,除小程序業務外,微信支付及企業微信業務團隊也分別針對性推出相應服務商策略。
其中,微信支付發布“商家卡片”流量新入口,為小程序電商引流。據悉,商家卡片位于微信卡包,用戶可以添加喜歡的商家小程序至“商家卡片”,供用戶隨時瀏覽、購買商品。微信支付團隊在現場表示,將幫助服務商生態合作伙伴完成從“支付服務商”向“經營服務商”的轉型。
而作為同時連接企業內部、產業及C端消費者的企業微信,目前服務商數量也已經超過17000家。企業微信團隊在現場表示,將為服務商釋放六大基礎能力,包括13類共231個API接口、連接微信、支持小程序、支持硬件、注冊定制化、私有化部署。除此之外,還將提供包括資質認證、現金激勵等立體成長扶持體系。
對于零售商和品牌商而言,易于理解的是,借助小程序、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不同服務商渠道,既可以用多種方式跟C端消費者打交道,也可以延伸到B端環節,協助改造和優化產業鏈。
這里需要疑問的是:不同能力和定位的服務商之間,協作發展的行業意義究竟何在?
消費者數字化管理體系服務提供商上海驛氪創始人兼CEO閔捷舉了一個發票的例子,他們過去在給客戶做官網或者導購推送的小程序時,會遇到有客戶要求開發票。這意味著,需要連接到發票行業優質合作伙伴。
對于上海驛氪來說,會跑到小程序后面的開發平臺上做選擇,“在這里面我們會看到,基于自身服務商形成一個閉環,而且接口可以很方便地打通。”閔捷表示,以前軟件公司之間,由于數據隔離造成“信息孤島”所帶來的后果極其嚴重。在他看來,很多平臺當下之所以喜歡講“中臺”概念,就是因為信息太多,如果以消費者為導向,就不需要中臺以及如此多的異構系統。
事實上,尤其對于大品牌商和零售商而言,本身往往擁有一個成熟技術團隊,或者具備一定開發能力,那么,品牌自建平臺以及選擇第三方服務商的區別究竟在哪?
“這里面會有成本和速度的問題”,閔捷告訴《零售老板內參》,零售品牌商應該明白自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除此以外,他坦言也跟大環境有關,不同于以往品牌內部系統,今天所有的系統,而是一個復雜的外部系統。“為什么大家都會對微信生態這么看好?因為用戶都在微信里,包括小程序。”
閔捷同時建議,零售品牌商在關注平臺渠道之外,也應該投入精力能夠有更多自主增長,以及可控的B2C渠道。“我相信中國一定會有更大的機會,在獨立B2C這件事情上,在小程序生態是可以實現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5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7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2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0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