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置倉的探索上,美團貌似給出了一個新的思路......
近日,美團閃購發布了一則自動化視頻,其官方表示,這是美團面向商超、生鮮等零售行業的全新解決方案“無人微倉”,據了解,此方案主要聚焦在通過前置倉的形式,實現零售到家場景下商家效率提升與人工成本降低的目的。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出,其倉內的設施(智能貨架、運輸機器人和打包設備)皆由美團來提供,如果商家想要賣貨,只需在貨架上填補想要銷售的商品即可。
而當消費者在美團閃購下單時,最近的無人微倉會接到訂單需求,然后由運輸機器人開始在不同貨架間收集商品,自動打包后交付給騎手,最后由騎手送往用戶手中。
看起來一切顯得充滿向往,但又顯得如此空泛,畢竟,在無人設備應用上,連最為實用的無人機配送現在還沒有普及,這種在社區中建設高科技設備的想法何時能落地又是未知了。
不過,美團此次卻給出了在前置倉探索上不同于每日優鮮的另一種選擇玩前置倉的,非要賣貨掙錢嗎?
每日優鮮:貨為主,倉為店
每日優鮮是將前置倉模式發揚光大的代表企業,對比門店倉儲一體化模式的企業,比如盒馬和蘇寧小店,他們主要服務于“到店+到家”的綜合需求,以此產生的各種商品展示及店內裝修等成本較高,同時,選址大多是在商區核心地段,物業房租成本也很高。
但是,線上買貨前置倉模式本質上提供的是到家服務,如果企業單純只提供線上下單,對于倉的選址就沒有特殊的地段需求,物業和裝修的成本也相應會降低,這些節約的成本就可以作為品牌的讓利優勢給到消費者。
解除了倉的成本問題,每日優鮮在賣貨上面又有哪些想法?
全品類精選
“做全品類精選,這也是我們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這是創始人徐正對每日優鮮的定位。
“全品類精選”的兩個核心要點,一個是全,一個是精。
全是指品類全,可以一站式滿足大家所需。徐正表示,在過去的3年的時間里,每日優鮮基本上每個季度增加一個品類,覆蓋水果、蔬菜、肉蛋、水產等全品類。
精真正做到精選。生鮮商品易損腐,并不適用于傳統零售中的長尾理論,從成百上千種商品中擇優選取,既保證了產品品質,同時也是提高了用戶的決策效率。
攜手騰訊,發布智鮮千億計劃
6月13日,每日優鮮和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在騰訊智慧零售的能力支持下,每日優鮮啟動“智鮮千億計劃”,旨在2021年打造一個具有千億規模的生鮮零售平臺。
據了解,依托于騰訊智慧零售的全觸點運營,每日優鮮實現了朋友圈社交廣告精準投放,拉新成本降低30%,新客轉化率提升112%;微信強大的社交環境,幫助每日優鮮快速推進社交裂變,小程序GMV環比提升近400%;而在以加深前置倉周邊客戶洞察、提高運營效率為目標的圈層視圖項目合作中,相關前置倉1個月內滲透率提高了70%,經營效率顯著提升。
可以看出,每日優鮮的布局皆圍繞零售而來,而在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前置倉上,他們又做了什么?
微倉加盟
切分來看,每日優鮮的商品完整供應鏈條分為四步:“產地(供應商)→城市中心倉→前置倉→消費者”。
據了解,每日優鮮目前已經在全國20多個城市鋪設了超過1500個前置倉,前置倉采取直營+加盟的管理模式,其加盟者被稱之為“微倉合伙人”,根據其官網介紹,加盟者只需承擔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換句話說,公司負責提供所有硬件設施,比如站點鋪面、鋪面租金、設備、商品等等,合伙人主要負責兩件事:運力的招募和管理以及訂單的配送。此外,每日優鮮還在招聘中強調,每個微倉收入在2萬左右。
模式看起來如此親切,簡直就和通達快遞一樣。
AI選址
此外,在前置倉的選址方面,每日優鮮依靠大數據AI算法進行布局,同時,為了令前置倉的效應最大化,每日優鮮強調“千倉千面”,根據周邊區域消費需求的不同,大倉每天向每個前置倉補貨的商品種類和商品數量都會不同。
據透露,每日優鮮仍在不斷改進升級補貨算法,最終這套算法從只取過往7天銷量的平均值,演變到以周銷量和年銷量為基數,輔以星期系數、社區屬性系數、天氣系數、商城活動等變量。
而在最新升級的前置倉2.0版本中,每日優鮮將倉庫面積從100-150平米擴展至300-500平米,倉內SKU從1000多個增至3000個,并新增了餐食、活鮮、現磨咖啡等品類,給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和服務。
由此可以看出,每日優鮮在前置倉的布局上,不是基于網絡布局的思考,一個前置倉是不是自建還是加盟倒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是把前置倉當做一家門店來運營,只不過門店的銷售渠道在線上。
“倉為輔助,盡可能的省錢,專注于線上賣貨”,這也許就是每日優鮮在前置倉領域仍可以狂奔的原因吧。
前段時間,物流供應鏈專家黃剛先生發布了一則視頻,核心觀點在于:“前置倉是個資產,要付租金,支付人力成本等等,單個企業達不到營收平衡,所以前置倉最終應該是社會化、共享的前置倉,才有可能盈利。”
如此看來,美團無人微倉算是符合物流意義上倉的概念通過網絡節點的選擇,優化整個運力網絡的效率,以達到整體成本最低。
因為按照美團的設想當商家想要賣貨時,只需在貨架上填補想要銷售的商品。可以看出,美團依然在做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通過抽取提成和傭金的方式盈利。
如此就引申出兩個問題:如何幫助商家更多的銷售?如何讓自己更多的掙錢?
套用基本公式:利潤=銷售-成本。美團如何做銷售的呢?通過視頻的介紹,美團閃購對無人微倉的運營數據也做了一些披露:
1.在揀選效率上,無人微倉相較傳統模式提升了7倍,尤其是多訂單并行高峰時段的情況下,其優勢更加明顯。
2.在空間利用率上,無人微倉達到傳統模式的4倍,這得益無人化流程讓貨架高度、間距進一步優化。
3.在運營時間上,擺脫了對人力的依賴,無人微倉支持24小時不間斷運行,同時,由于高標準的產品組件,規模擴張也相對較容易。
同時,據美團閃購負責人在接受聯商網的采訪中表示,在商品選擇上,無人微倉多種機械結構的全自動化分揀方案可支持90%以上的商品。僅冷凍商品、活鮮水產及超長寬的特殊商品需要用人工來完成補充。
在成本上,零售行業商超、生鮮“到家”每單分揀成本基本在3-6元之間,目前行業內成本最低可以達到每單1.5元,無人微倉在后者基礎上還可以下降50%左右。
至少通過介紹可以看出,與傳統前置倉相比,無人微倉在揀貨效率和節約成本上有大幅度提升,再加上美團強大的算法和運營能力,未來賣貨應該不是問題。
問題是成本如何省下來?
美團的配送員和微倉不屬于同一系統,這就符合物流中的集約共享思路,配送員不是單獨服務于某個微倉而是服務于全城的微倉。微倉在選址方面不再拘泥于小區的購買力強弱或是商圈的流量大小,而是從整體的布局上看,這樣可以提升整體網絡的效率,從而減少成本。
此外,美團的網絡還存在互補效應,比如,A倉的可樂沒有了,可以調動B倉的可樂進行補貨,相應的成本只不過是騎手多跑段路程,但這個費用可以嫁接到消費者身上。
雖然這款無人微倉距離正式使用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但它的推出更顯示了美團的意圖:打造自己的零售到家服務商業閉環。
前置倉不同于傳統的倉儲,它更多的涉及是本地生活服務范疇,離消費者越近,思考的越多,前置倉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物流思維和零售思維的重疊上,如何在這兩點間做平衡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畢竟,這是一場持久戰。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7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8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