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的通知。《規則》明確了綠證核發與交易的職責分工、賬戶管理、綠證核發、綠證交易及劃轉、綠證核銷、信息管理及監管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綠證核發和交易堅持“統一核發、交易開放、市場競爭、信息透明、全程可溯”的原則。《規則》適用于我國境內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量對應綠證的核發、交易及相關管理工作,香港和澳門地區用能單位或個人依需要自愿參與綠證交易。
在綠證有效期上,《規則》明確綠證有效期2年,時間自電量生產自然月(含)起計算。這意味著限定時間內沒有成功交易的綠證將核銷作廢。在綠證核銷上,超過有效期的,由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予以自動核銷;已聲明完成綠色電力消費的,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依據用戶提交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或聲明材料等,對相應綠證予以核銷。(來源:國家能源局)
9月5日,寶馬宣布與豐田正式達成合作,搭載雙方共同開發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首款車型計劃于2028年量產。
據寶馬氫動力汽車負責人Michael Rath介紹,雙方合作的第一步集中在氫燃料電池的研發,氫氣罐則由寶馬自主研發,雙方將推動下一代相關技術的升級。“系統設計方面,雙方各自開發自己的車型,且把共同研發的氫燃料電池應用到各自車型當中,目前無計劃聯合開發氫燃料電池車型。”在Michael Rath看來,寶馬與豐田在過去10年已進行了多次合作,此次聯手是前述合作關系的一次深化結果。(來源:新能源日報)
9月3日,西南油氣田公司與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舉行生物天然氣合作項目簽約儀式,標志著中國石油首單生物天然氣業務正式落地。
項目以釀酒廢水作為生物天然氣原料,通過“ICX厭氧+兩級AO”工藝(厭氧發酵工藝),實現沼氣高效生產,進一步通過濕式脫硫+PSA(變壓吸附)工藝提純制備生物天然氣,提純后的生物天然氣各項指標達到GBT41328-2022《生物天然氣》一類燃氣標準,并通過西南油氣田公司內部管網實現生物天然氣互聯互通、綠色利用。項目年產生物天然氣300余萬方,可減排二氧化碳6000余噸,實現降碳增效雙贏。(來源:西油記)
9月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的27,5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在德國漢堡海事展上獲頒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27,5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27,500是上船院研發的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具有卓越的裝載能力,最多可裝載27,500個標準集裝箱,刷新了目前已有集裝箱船可裝載最大箱數的世界記錄。
該船適應干線集裝箱船未來物流新模式,能夠顯著提升班輪營運準點率,立足于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設計理念,應用流體力學仿真手段優化船體線型、提升船舶能效,配備LNG雙燃料系統,充分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第三階段碳減排要求,達到船舶營運碳強度CII優秀評級標準, 并通過高壓岸電技術實現港口內的零排放;采用上船院自主研發設計的低波浪增阻S-BOW直艏線型,配合懸掛扭曲舵、舵球和擋風罩等節能裝置,兼顧不同營運工況下的航速和油耗;綜合考慮各種尺寸和種類的集裝箱裝載組合,穩性優秀。(來源: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
9月3日,光伏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向投資者表示,該公司位于佛羅里達州的工廠根據美國《降低通脹法案》(IRA)獲得了稅收抵免。晶科能源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確認了上述消息,這標志著來自中國的光伏企業首次在美國獲得清潔能源項目的政策激勵,也意味著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的布局正在逐步深入,并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此次消息的傳出,或可視為中美兩國在光伏及更廣泛科技領域合作與競爭態勢的新一輪調整信號。盡管雙方間的科技競爭與貿易摩擦仍存,但此類罕見消息的出現,或許預示著雙方正在探索更加平衡、穩定的發展路徑,以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共同推動全球光伏及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來源:證券時報)
9月5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電池健康評估工作指引》的意見。其中提到,鋰離子電池經檢測達到下列指標之一的,即存在健康隱患,不建議繼續使用:內阻大于0.5Ω。最大輸出電壓超過60V。放電容量衰減率超過50%。
除以上指標外,若鋰離子電池制造商通過技術手段發現本企業生產的鋰離子電池存在以下一個或多個問題、不建議繼續使用的,應明確告知消費者作為報廢的參考:1.頻繁發生電壓、電流或溫度等異常報警。2.充放電循環次數超過制造商規定值。3.最低輸出電壓低于制造商規定值。4.最高工作溫度超過制造商規定值。5.管理系統出現故障。6.制造商認為影響使用安全的其他問題。(來源:工信部)
近期,針對網友關注的高鐵能耗問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黃金表示,這一說法偷換了概念,與事實不符。以現有CRH380A、CRH380B、CR400AF、CR400BF等4個8編組的主力車型為例,其輪周功率分別為:9360kW、9200kW、9750kW、10140kW,通過在京滬高鐵(往返距離2636公里)達速350km/h運行條件下的能耗測試數據顯示,其耗電量分別為:56931度、61861度、51364度、55490度,據此推算出平均每公里耗電量分別為:21.6度、23.5度、19.5度、21.1度。
由此可見,網傳“一公里耗一萬度電”,其實是將高鐵動車組按輪周功率計算得出的每小時耗電量,錯誤當成每公里耗電量,偷換了單位時間與單位里程的概念。
黃金表示,中國高鐵列車在節能方面有突出表現,包括控制牽引能耗、控制制動能耗、控制輔助能耗等方面都有高端技術。在綠色、環保方面也表現突出,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運行噪聲低、可再利用率高。(來源:中國鐵路)
馬來西亞交通部9月5日表示,馬來西亞將通過啟動脫碳計劃,到2050年實現航空業的凈零排放。
交通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藍圖包括計劃在飛機技術方面減少高達18%的碳排放,并增加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包括生物燃料和其他替代品,旨在減少46%的排放。(來源:路透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2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9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