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電商的崛起,民營快遞成長壯大,逐步從郵政單一的天下長出了復雜豐富的生態,而末端派送作為神經末梢,是這種豐富生態的最直觀體現。
末端派送的本質是通過對最后一公里運輸的標準化,實現運力成本的降低。純點對點的派送不能最高效的集中資源,因此借由一個個驛站實現資源的集中分發,就能有效降低成本。精益降本,追求更高利潤是要害標靶在荒野草莽時代,即便是順豐也曾經歷過通過加盟制跑馬圈地,尋求迅速搶占市場。后來則分化出占領高價端的“貴族”順豐、京東物流,和低價端走量的“平民”通達系。
時過境遷,電商紅利逐步見頂,“草莽英雄”們已將市場瓜分殆盡,游戲規則轉為存量競爭,然而一味的低價無法帶來更奪得更多增量。歸根到底,玩家玩的是一場降本增效的游戲,誰能以最小的投入撬動更大的市場蛋糕,誰才能在游戲中笑到最后。而末端派送場景則是玩家們貼身肉搏的第一線。叢林生態復雜的場景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凡欲在叢林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必將學會精細化地將養分輸送到每個神經末梢,既能充分吸收陽光雨露,又能最大程度減少消耗。
叢林之中盤根錯節,占領生態位的每個玩家都探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作為國家隊老字號,郵政最大的資源就是分布范圍極廣,根系遍布偏遠的農村。全面的根系網既是汲取最廣泛營養的觸手,閑置狀態又是巨大的損耗。郵政需要最大限度地激活扎根最深的資源,然而這艘古老的航船最艱難的是激發活力。
郵政的現有優勢在低線鄉鎮而非高線城市,其在城市的網點并不算廣泛。主要業務線的EMS和快件可以上門收發,還有普通包裹與快運競爭,掛號信和平郵等信件價格相當低廉,但這些都必須親自到郵局寄送。郵政主要通過低價與其他公司競爭,然而低價的好處并未覆蓋用戶認知。除此之外郵局還會通過郵冊之類業務增收。
通達系加盟鋪點時間已久,郵政直到近年才開始通過中郵驛站的方式在一些社區附近開設末端驛站。驛站由私人承包,場地、相關物料、員工招納等費用均由自行承擔,掛郵政牌子,也只允許收寄郵政自家快遞,計件取酬,但郵政并不干涉驛站的其他業務。中郵驛站承接郵政主要的快件和EMS寄遞業務,但郵政的掛號信、平郵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業務并不包含在內,驛站老板也不愿接收普通包裹等利潤較低的業務。
而在農村地區,郵政則通過“委代辦”有長期的積淀。不同于驛站的承包,“委代辦”人員的資源全來自郵政,作為個體活躍在田間村落。但他們又不是國企編制內人員,不需要負責其社保繳納。除了收發快遞外,郵政的其他業務(比如在農村地區賣化肥、農藥等)他們也做,從中計件取酬。十多年前憑借他們對農村基層的熟悉,收件利潤較高,也曾有收攬儲蓄的業務,他們會愿意送貨上門,并散發名片攬收郵儲業務。
但后來攬儲業務取消,收件利潤降低,“委代辦”人員也喪失了上門的動力。目前通常除了政府訂閱的材料、少數可能投訴的客戶和比較重要的高考錄取通知書等材料,“委代辦”不會上門送貨,而是通知其到鎮上取件。
由于件量不足,沒有國家支持的通達系民營公司在農村末端難以經營,因此一般只會在人流密集的市鎮設有網點。但現在有的條件合適的地區,則有了“郵快合作”等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的方式——即借助郵政廣布的網絡,可能還會與客運合作,將通達系的快件一同寄送到更偏遠的村鎮。此外這些快遞公司在部分地區也開展了直接從農村末梢直郵農產品,降低中轉環節以節省成本的商業模式。
城市居民小區的快遞驛站是快遞末端業務的主體,但一個小區的驛站總是有限,由此孕育了最豐富復雜、爭奪最激烈的末端競爭生態。
在比較新興的城市居民小區,兼具超市便利等社區綜合服務的驛站為主。驛站老板借助快遞流量,綜合經營自負盈虧。驛站可能是直營店,也可能隸屬于加盟網點。驛站兼具收寄等服務功能,有些小區超市則只能暫存快遞。若小區沒有驛站,快遞員可能還是會上門送貨。
在比較老舊的城市小區、酒店周邊,件量較少,沒有專門的超市,可能分布有快遞站。
類似于城市社區,高校也會進駐菜鳥等末端驛站,由于高校件量較多,收件人通常需要到指定位置自取,有的地方甚至衍生出了為學生送到宿舍門口的補充收費服務。
在農村地區除了和郵政合作,通達系也在一些地方發展農產品產地直送業務。
在白領為主的城市小區顧客不方便收貨,順豐、京東可能也會送到菜鳥等驛站或快遞柜;而在沒有驛站的老舊小區或者客戶有需要,則會擇時送貨上門。
此外在酒店周邊,也可能有順豐旗下的豐巢或已被順豐收購的中郵速遞易,快遞柜通常只有收發業務,相對缺乏更多的營收創利空間。
在辦公區寫字樓,文件類的快遞較多,順豐可能會批量送件上樓。
適者生存,精益發展
由于生態場景的多樣性,末端派送也有豐富的解決方案。
盡管末端需要通過標準化降低成本,但現實的復雜性決定了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模式。各快遞公司或多或少都會采用某種形式的加盟制,它能充分調動末端的主體能動性,適應當地獨特的生態。標準化的要義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立足當地生態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成本撬動最大的資源。
末端降本增效的關鍵就在于因地制宜地做好客戶體驗所花成本與派件收益的平衡,并充分利用好末端流量等資源增加收入,提升末端的主動性與活力。根據當地件量、小區居民特征、地理區位特征等綜合考量,建立分層分類解決方案,針對性解決末端需求,是未來實現精益發展的方向。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