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拼多多志得意滿。新的一年,拼多多也勝券在握,向著更大的市場一路狂奔。
截至1月24日,Temu 的全球下載量,已經逼近2000萬,其中95%都來自北美地區。
要知道,距離Temu正式上線,也不過四個月的時間而已。這段時間,美國應用商店的榜單幾乎成了Temu一個平臺的表演秀,成了名副其實的霸榜玩家。
快速收割海外用戶,Temu的GMV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上線一個月,Temu的日均GMV即突破150萬美元。今年,Temu更是定下了30億美元的年GMV目標,大概相當于SHEIN的十分之一。
未來五年內,Temu致力于達到或超過300億美元的GMV目標。300億美元,即SHEIN現在要達到的GMV目標。
這是什么概念呢?從0到300億GMV,SHEIN大概用了14年的時間,而現在拼多多要用五年的時間來挑戰完成這件事。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Temu未來五年內至少需要保持年均100%的GMV增速,而拼多多有這個底氣。
敢為天下后,把別人已經跑通的路再走一遍,黃崢絕不是一個只會低價引流的莽夫。
當年,拼多多能夠從淘寶和京東的包圍中殺出重圍,并走出屬于自己的特色,便證明了一切。
近年來,隨著SHEIN的火速竄起,大廠們不是不眼紅海外的下沉市場,也打著低價的口號推出了許多產品,但大多折戟沉沙,無人問津。
這其中的絕大多數別說霸榜,在榜單中連個影子都沒有。
基于有太多具有大廠背景卻出海失敗的案例,拼多多首次進軍跨境電商的消息傳出后,行業內人們大都持保留態度。
但事實證明,如果低價不能吸引人,那說明低價不夠低。
Temu一經推出,便打出了“Team Up,Price Down”的品牌標語。新用戶只要注冊便贈送大額優惠券,不僅免運費,還可以享受90天的超長退換貨周期。
0.06美元的耳環、4美元的無線耳機……,到了后面甚至還有0.01美元包郵的商品,拼多多用絕對的低價讓北美用戶打開了眼界。
用戶就算對產品質量表示懷疑也沒關系,因為哪怕十件里面壞了九件,價格依然比亞馬遜便宜。
在拼多多的極致低價打法下,Temu果然上線第一周便沖到了APP下載量排名的前100名。
一開始拼多多沒想把“砍一刀”搬到海外市場,但是拼多多內部對Temu的增速還不滿足。
因此,測試期過后,采用更激進的營銷裂變方式成了Temu的必然。
去年11月,Temu終于上線了類似于“砍一刀”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 WhatsApp、Twitter、Facebook等平臺邀請新用戶注冊 Temu,每邀請 5 位好友即可獲得 20 美金。
砍一刀的社交威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見識過的。一時之間,海外的各大社交媒體都充斥著有關Temu的帖子。
Temu的爆發式增長便擋也擋不住了。
拼多多對Temu的未來發展信心十足,并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重視。對外描述業務范圍時,Temu的優先級直接排在了拼多多主站的前面。
但是,Temu能夠承載起拼多多對于海外復制增長神話的野心嗎?
很難說現在爭相入駐Temu的商家是真的看好平臺長期發展,還是為了分食早期紅利的蛋糕。同時也很難說,被低價吸引過來的消費者,最終能夠留下多少。
Temu能不能挑戰亞馬遜不知道,但挑戰SHEIN是一定的。
不止是在模式上對標SHEIN,拼多多和SHEIN的崛起有很多相同之處。
2011年,SHEIN開始布局海外社交媒體。2016年,拼多多接受了騰訊的投資。黃崢那時說:“微信7億日活,淘寶1億日活,我的用戶就是那6億人”。
都是玩轉社交流量和低價的行家,拼多多也就有了更多的把握。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師傅段永平,似乎也沒有那么看好。他表示,Temu挑戰亞馬遜可能性不大,但是某些細分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就算拼多多因國內業務穩健,資金充裕,一味燒錢下去,也堅持不了太久。
有業內人士稱,Temu每筆訂單都要補貼30美元,這還不包括其在社交媒體上發出的廣告支出。僅第一個月就花了10億元的營銷費用,拼多多這一年在新市場預期投入70億人民幣。
2023 年 1 月,Temu 已經在 Facebook 上投放了至少 6400 條廣告。
三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的營銷費用高達140.5億元,環比增長24%。這部分營銷費用的增長可能和Temu有關。
此外,拼多多在海外市場明顯更加謹慎,“砍一刀”的真實威力沒有拿出來,而是明碼標價每邀請多少人便可以拿到對應的獎勵。
其實,要驗證Temu用低價換來的流量裂變是否可持續,復購率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
只要復購率上去了,才表示用戶愿意留存并具有一定的粘性,這才是Temu能夠繼續增長的關鍵。
另一方面,拼多多擔心的事再次發生了。美國相關商業評價網站已經收到了 30 多起有關 Temu 的投訴。產品質量、服務以及物流問題成為消費者們抱怨的焦點。
很明顯,雖然Temu有擊穿行業的低價,但還沒有能夠支撐兌現對消費者承諾的供應鏈等硬核實力。
但只要跨過這艱難的一步,Temu便走上了現在拼多多再走的路子,一步一步收縮補貼,品牌生態開始上行。
調整發貨方式,取消運費補貼,強調動銷和評分等等,其實Temu已經在篩選優質商家了。
整體來看,對于Temu來說,現在談野心和希望還太遠,但是蘊含的增長潛力也不容忽視。
不管拼多多最終能不能得償所愿,都已經對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一場地震。
過去的一年里,跨境商家們的日子不太好過。告別高速增長,亞馬遜也開始收縮平臺政策,整改第三方賣家。中間,無數跨境賣家受到波及。
再加上海外運輸物流的不穩定,不少中小商家迫切需要新平臺來清理庫存。Temu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可以說,Temu就像行業中的一場及時雨。不過,也有商家對Temu的模式表示了擔憂。
商家只需要在通過平臺資質、內容以及樣品等審核后,便可將貨品寄至平臺方。后續的運輸、物流配送以及運營等環節,都由平臺方來負責。
這樣一來,雖然商家免去了實際經營中的很多麻煩,但是在平臺的“競價規則”下卻喪失了定價的主動權。
不過,這不意味著商家在Temu不賺錢。相反,低價走量帶來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
犧牲一定的利潤空間,換來長久的生意,這個商家不愿意也會有另一個商家樂意。
當然,對于拼多多來說,肯定還是希望Temu能夠擁有更多優質的賣家和供貨能力強的商家。
新平臺的崛起或許會成為推動跨境電商進化的關鍵因素。商家們涌向新平臺,隨拼多多一起出海,國內供應鏈走向全球。
“海外業務不會一蹴而就,其中積累的經驗將對團隊很有價值”,拼多多的這個資本故事還要慢慢講。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2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8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6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