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時代網絡零售的紅利爆發期已經基本過去,網上零售額的增速逐年下降。與此同時,供應鏈權力中心也正在從工廠、渠道向消費者轉移。在此背景下,供應鏈成為新零售的關鍵能力之一。
基于中臺架構的數字化供應鏈能夠給客戶帶來什么樣的價值?樂商云集CEO黃振華在“2018數字化供應鏈峰會暨LOG年會”上的演講可能會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樂商云集 CEO 黃振華
此文根據1月25日由物流沙龍于深圳舉辦的2018數字化供應鏈峰會暨LOG年會現場錄音整理
新零售時代下,中臺架構的數字化供應鏈會帶來哪些價值?我的分享包含三部分:一是新零售時代對供應鏈的要求;二是中臺架構的供應鏈系統相比傳統供應鏈系統的優勢;三是中臺架構的數字化供應鏈在業務上給客戶帶來的價值。
馬總提出新零售以來,很多企業和資本在這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涌現各種新零售的“新物種”,對新零售的內涵有各種解讀,為何新零售這么受關注?
我認為有兩點:
1、人口紅利和網絡紅利已經基本過去,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提高生產、流通和服務的效率,是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大挑戰。
2、供過于求,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供應鏈的權力中心已經從工廠、渠道向消費者轉移。這個過程中,企業是否有能力構建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第一個是拉式供應鏈,以客戶需求來驅動這個全鏈條;
第二個是敏捷供應鏈,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零售業態不斷在發生變化,我們供應鏈能否靈活配置資源,快速準確的響應需求。
第三個是數字化供應鏈,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實現各個供應鏈環節更好的協同,同時我們利用整個數據來驅動我們的決策。
互聯網思維強調用戶體驗、快速迭代和數字運營,新零售的供應鏈的三個特征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不是消費者所要的,最好是能用最小的成本來驗證,用數字說話。
傳統的供應鏈系統建設,都是業務部門提出業務需求,信息部門進行系統集成商的招投標,這種模式導致企業內部系統煙囪林立,這是今天很多企業面臨互聯網轉型難的根結所在。基于中臺架構的數字化供應鏈相比之下,有哪些優勢?
供應鏈端到端的數據采集和整合是實現全渠道零售的基礎,打通OMS、WMS、DRP、POS、ERP等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從分散到集中的轉型,實現整個供應鏈協同的智能運營。做過電商倉儲運營一般會有這樣的體會,由不同供應商建設的OMS和WMS,經常出現庫存數據的差異;當有新的業務需要通過系統實現時,分別需要在OMS和WMS實現這個新業務的流程的集成,效果往往差強人意。通過中臺架構,從全局的角度對企業整體業務領域的統一規劃,沉淀為各個共享服務,底層是統一的數據。各種業務系統基于共享服務建設,在數據和流程上天然就是打通的,能夠很好的支持線上和線下的集成、業務和財務的集成、內部和外部合作伙伴的集成。
在過去,集成的系統往往意味著功能升級成本很高,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次升級可能要在開發和測試發布上的費用很高昂,一些國外的軟件甚至要半年才能升級一次,跟不上業務的發展速度。中臺架構的微服務,能夠做到各個業務系統獨立升級,做到月迭代甚至周迭代,這樣就可以讓信息系統快速響應業務需求,低成本試錯,更好的支持業務的創新。
基于分布式計算的彈性技術,可以讓數據處理做到實時,供應鏈條上的會員、訂單、庫存和物流數據實時可視,企業內外部資源的調配和協同更加高效。特步集團之前線下業務用的是傳統架構的分銷和POS系統,POS系統是離線的,只能支持每天同步一次庫存,做O2O業務時,線上庫存實時性差,很容易出現超賣,對客戶來說體驗很差,在2016年雙十一O2O訂單只能做不到4000單。經過中臺架構的改造,新的O2O系統只用兩個月時間就開發出來,在2017年雙十一,1700家門店參與線上活動,線下發貨超過14萬單,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初見成效。
采用中臺架構的數字化供應鏈,應用了互聯網思維和技術,企業的數據能做到實時在線、統一、互聯互通,賦予企業在庫存共享、全渠道訂單交付、價格管理、分銷體系及客戶需求管理等供應鏈運營帶來全新的體驗。
一、全渠道運營的環境下,制定采購/生產計劃的時候能整合各個渠道的需求,不僅能實時分析直營門店的需求,也能快速的整合分銷商的需求,融合線上和線下的需求,對人與貨做出更精準的匹配。
二、通過跨渠道的庫存共享實現更高效的鋪貨補貨節奏,降低單一渠道中的庫存成本,實現就近的庫存調撥和退貨。
三、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出哪些是暢銷款哪些是滯銷款,可以將那些暢銷款放在最接近消費者的地方,將滯銷品統一歸集到區域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交付速度。
中臺架構帶來的數據的統一和集成性,實現庫存數據可視化和分析能力,更好的協同提高供應鏈的執行能力,從而達到敏捷庫存部署。
中臺架構帶來的數據實時在線能力,可構建高度可配置的庫存模型,如實物庫存、可用庫存和渠道庫存的數據實時計算,解決前端銷售靈活性和財務管理嚴謹性的矛盾。市場上大多數全渠道解決方案,僅僅是通過接口將線上系統和線下系統的庫存數據做簡單的匯總,再在匯總庫存做個百分比共享給所有的渠道,避免超賣,我認為這還不是真正的庫存共享,庫存共享還是要以消費者為中心,在共享整條供應鏈上的庫存數據的基礎上,為不同渠道的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差異的貨品結構,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戶能夠在正確的地點取得正確的產品。
打通訂單和庫存系統,實現跨平臺的訂單歸集,跨渠道的庫存共享和跨倉庫/門店的訂單分派,構建訂單的庫存匹配和倉庫派發邏輯,以及訂單的跨渠道結算規則和系統流程。跨倉/店的發貨能力,包括從倉庫發貨、從門店發貨、發貨至門店、門店自提等。中臺架構的互聯網技術可以可靠、高效、低成本的處理訂單。
供應鏈平臺上高質量的整個企業統一的數據,如庫存周轉數據、競品數據、產品屬性數據、銷售產能數據、產品生命周期數據等,輔助更科學的制定商品的零售價、分銷價、促銷價和清倉價等。通過各個渠道訂單數據的打通,可以監控整個品牌的所有渠道的價格執行情況,以管控穩定的價格體系,維系品牌美譽度。
中臺戰略可以為流通型企業構建“賦能型”組織形態,為前臺的渠道提供庫存共享、統倉共配、活動資源、訂貨補貨、數據分析和信用支持等服務,支持經銷、直營、聯營、代銷等多種渠道形態。有個客戶,通過利潤核算及存貨跌價,建立起直營渠道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每周就可以準確核算出各個直營渠道的利潤和績效,從而給直營渠道足夠的經營決策權和激勵,有個事業部在改制后,人員下降1/3,銷售收入并沒有明顯下滑,利潤提升50%。
整合不同渠道的大數據實現更精確的需求預測,由客戶需求驅動整個全渠道供應鏈計劃。有個線下服裝企業在服裝里面植入RFID芯片,顧客在門店試衣服就知道這個衣服被哪些人試過,試多長時間,門店的數字化改造將各個門店的數據傳遞給供應鏈平臺。線上則可以采集訂單、評價以及社交網絡和行業數據。數據整合后,企業可以對整個市場需求更精準的把握,同時也可以把數據開放給我們的供應鏈分銷體系上的合作伙伴。
基于中臺架構的供應鏈平臺,品牌商、分銷商、零售商、供應商和服務商等上下游緊密合作,打通流程、數據共享,實現關鍵信息的跨組織可視,滿足采購供貨需求,加快商品周轉,保障商品現貨率,降低庫存。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1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4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