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才有整塊不被打擾的時間去回顧一下最近美線市場發生的突變。
如今的美線市場真的說變就變。本想著節前會迎來一個出貨小高潮,繼續推高運價,誰不知在過去一周時間里,市場賣價掉了幾千美金, 美西價格直接跌破一萬。究竟發生什么了?節后市場又如何呢?
市場運價在1月上旬的時候還牢牢地站在美西一萬以上,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華南,深圳到美西的價錢一度報到一萬六到一萬八,風頭一時無兩。可到了下旬, 情況急轉直下,市場開始聽到美西破萬的價錢。轉變之快,令人咋舌。
究其原因,無不是供求關系發生了改變。當美西價格高過一萬五的時候,很多客戶被迫推遲出貨計劃,節前出貨的緊急性無法跟趕圣誕銷季相提并論。去年美西價格第一次過一萬五的時候還是6,7月份。當時客戶為了趕圣誕的貨, 提前出貨,運價再高, 除非遠高出成本,否則咬咬牙也得出貨, 要不就錯過整個銷季了。這一波出貨則不同,沒有銷季要趕,多是為了補充庫存。如果運價實在太高,延遲出貨也是一個備選方案。
微妙的供求關系在下旬開始變化。高運費和高貨量的預期吸引了更多的運力,船東開始投入加班船。另外,每年船東為了保證過年期間的船也開始滿載,通常會在節前一周多收貨,然后甩到過節那周的船,名曰build roll pool。多收的程度可以是20%-30%,可是,今年聽到的卻是多收50%。這是什么概念?如果一條14000TEU的大船,多收50%的貨, 那就意味著市場上多了7000TEU 的運力!這已經是等于開了一條加班船了。當船東敞開肚子收貨,本來緊繃的供求關系一下出現松動,市場的情緒破防了,市場報價開始向下走。這說明什么?還是跟去年6, 7月做對比。當時的市場貨量幾倍于市場運力, 就算來多幾條加班船,市場一下子就吸收掉了,根本對運價沒有影響。節前出貨量沒法跟圣誕出貨量比,供應出現增加時,對運費的影響立竿見影。
船東目前有三個價格手段來調節收貨:約價,FAK(floating)價格,Premium 運價。2020年至今的市場,這三種價格高低關系是這樣的:約價<fak<premium, 約價最低,premium="" 最高。市場火爆的時候,="" 船東嚴控約價的艙位,fak最多也是按照ap(艙保)來,="" 剩下的只放premium。一旦市場松動或者船東主動要求多收貨,="" 船東會調整fak和premium="" 艙位的比例,="" 多放fak。等到哪一天船東開始放開約價的艙位時,="" 說明市場已經有點不景氣了。<="" p="">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這波操作,最多只是調高了FAK 的比例,還沒到市場崩盤的地步。
放完馬后炮,重點來看看節后的市場走向。我們還是回歸到供需關系這個基本面來做判斷。
先看年后停航的情況。第6周是過年那一周,第7周是年后第二周,通常船東停航會集中在這兩周,年后第三周開始停航開始減少,到第四周恢復正常。當然, 如果是因為塞港回不來而導致的“結構性”停航除外。說到這里,要插一句。不管是因為美國塞港而導致被動的結構性停航,還是因為擔心沒貨而主動停航,對運力的影響是一樣的,對情緒的影響卻大不一樣。如何控制narrative 還是很重要的,看到這里,有些朋友也許會莞爾一笑,懂的都懂。
以鹽田到美西為例,正常一周24班船左右, 第6周停航6班, 第7周停航10班。美東、墨灣正常每周13班船,第6周停航3班,第7周停航5班。美西的停航力度明顯大很多。
再看寧波到美西,正常一周23班船左右, 第6周停航8班, 第7周停航10班。美東、墨灣正常每周13班船,第6周停航2班,第7周停航4班,停航力度跟鹽田大抵相同。
青島到美西的情況是,正常一周12班船左右, 第6周停航4班, 第7周停航3班。美東、墨灣正常每周5班船,第6周停航1班,第7周停航2班,停航力度明顯小于華南華東。
綜上所述,考慮到因為塞港問題而導致正常停航或跳班在節前已經存在,節后還會繼續,過年后的停航情況屬于正常的范圍內。
節后的需求呢?熱鬧的圣誕,新年銷季已過,進口商主要忙于補充庫存。美國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到去年11月,零售業的庫存銷售比還是處于歷史低位,大概在1.07, 這一數據在2019年同期徘徊在1.4到1.5之間。單看這個比例的話,補充庫存的需求非常大。問題是節后的市場需求還會繼續旺盛嗎?美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最新的進口預測是今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增加9%,2月份是7.3%,3月份下降3.3%(因為過年的原因),4月份微增2.2%。這些數據都是以ETA算,基本上往前推一個月就是亞洲出貨的時間。話說NRF的預測通常不那么準,看看就好。在經歷了2021年的高歌猛進后, 2022年的美國進口量很難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美國的疫情正朝著常態化的方向發展,社會的消費正在走向后疫情時代:服務消費穩步增加。
再說兩個可能的變量。一是美西工會談判。目前還沒有進一步消息雙方何時會坐下來第一輪談判。如果雙方不能盡早達成協議,出現怠工的可能性很大。進口商出于對潛在怠工危險的擔憂可能會做出部署:提早出貨、走美東。早出貨對市場艙位造成壓力, 推高運價。相對于美西來說, 美東的市場運力比較穩定,一旦需求突然增加,美東市場運價會被推高。當然, 如果船東因應情況調整運力,從美西調船去美東,到時可能會造成東西兩岸運費高企。不是所有的客戶和貨量都可以轉去美東的,美西的需求還在。運力少了,價格自然就高了。另外, 短時間內需求增加,美東的市場運價會被推高。
第二個變量是年后的船東放艙政策。隨著越來越多的直客約提前簽署,年后(最晚3月份)船東就開始履行這些新約的艙位承諾。跟往年比,這意味著船東會把更多的艙位放給直客,留給貨代和市場的艙位相對就少了。對于沒有直客約的客人來說,從spot rate(即期價)市場上拿艙的成本上升。大中型直客如果合約價的艙位沒拿夠,他們也要付出高額的即期價才能滿足艙位的需求。一旦市場突然回暖或者艙位驟減,某個港口的即期價短期內會被炒到很高,美西重上一萬五以上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判斷年后的大體走勢是:節后低開,視乎貨量恢復的速度,市場價會逐步往上,美西回到一萬二三。3月一旦開始提前出貨潮,美西塞港的情況又不會明顯改善,美西的價格有機會再過一萬五。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7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2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5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8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