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談談2024年凈利潤大增、大降的物流上市企業。
截至2025年1月31日,上市物流企業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根據交易所的規定,出現虧損、扭虧為盈、盈利情況下凈利潤增幅超50%或降幅超50%的企業一般會披露業績預告,也就是說,這些企業要么表現非常亮眼,要么表現不佳,或是業績波動很大,比如:
“海王”中遠海控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約490.82億元,同比增長105.71%,相當于每日凈賺1.3億元,仍是行走在海上的“印鈔機”;
中集集團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25億元至35億元,同比增長493%至731%;
申通快遞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9.5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178.84%~208.19%;
順豐同城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不低于100%;
國航遠洋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8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暴增686.2%~1210.33%;
傳化智聯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至1.55億元,同比下降73.77%~79.69%;
飛力達由盈轉虧,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900萬元~1350萬元;
新寧物流、原尚股份、鳳凰航運、中科微至、中郵科技、東杰智能等企業在2024年都出現虧損……
此次討論的公司中,除了順豐同城、海豐國際是港股上市企業,其他均為A股公司。不同于年報、半年報,業績預告較少提及營業收入,主要發布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這兩個最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數值。需要注意的是,預告數據只是初步核算數據,具體準確數據以之后發布的年報為準。
關于業績變動,企業公布的原因一般分為幾個方面:行業原因;公司自身業務發展原因;收購并表以及一些金融運作等原因。其中,行業景氣或不景氣極為重要,比如集裝箱航運業、干散貨航運業以及航空貨運等行業的企業普遍預喜(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大宗供應鏈、汽車物流、智能物流設備等行業的企業普遍預憂(預減、略減、首虧、續虧)。
除了行業發展對于企業造成的影響,企業自身在2024年采取的發展策略、經營管理、行業開拓等,也是業績預告中的重要內容。
申通快遞:2024年歸母凈利潤是2023年的三倍左右
申通快遞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9.5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178.84%~208.19%;扣非凈利潤預計9.5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179.86%~209.32%。
出眾的業績也體現在了股價上,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申通快遞是2024年快遞A股股價漲幅第一,漲幅為30.37%。
2024年,申通快遞通過進一步拓展吞吐產能,提升時效質量體驗,實現了公司業務量增速高于行業增速的目標,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同時,公司通過持續深化數智運營體系、全面落實精細化管理、單量持續穩定增長帶來明顯的規模效應,取得了顯著的降本增效成果,使得盈利能力大幅增長。
順豐同城:2024年凈利潤翻倍增長
順豐同城預計2024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不低于100%,全年收入同比增長不低于25%,2024年度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長不低于30%。
順豐同城在2023年上半年成為行業首個實現盈利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公司,此后順豐同城領先行業持續盈利,收入、單量等規模增長遠超行業增速。
2024年,順豐同城的同城即時配送及最后一公里訂單量均快速增長,各項業務均衡高質量健康發展;順豐同城持續提升數智化能力,獨立第三方定位、品牌和產品服務加速得到客戶廣泛認可,市場份額及滲透率不斷提升;運營底盤提質增效,進一步提高了網絡規模經濟效應,持續精益運營管理能力,提升資源投入產出效率,推動毛利率及費用率持續改善。
飛力達由盈轉虧、新寧物流連續七年虧損、傳化智聯歸母凈利潤大降……
飛力達的主營業務是向智能制造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2024年,飛力達積極開拓新業務,營業收入增長幅度達30%以上。然而,受國際海運價格波動的影響,相關業務成本也隨之上升;同時,上游客戶成本控制的壓力傳導也導致公司利潤空間收窄,業績面臨一定壓力。
飛力達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900萬元~135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2023年為盈利2180萬元。
新寧物流主要為制造業提供以倉儲物流為基礎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從2018年至2024年,新寧物流每一年都虧損,不過2024年虧損相比2023年有所收窄。
新寧物流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4.7億元至4.9億元,2023年同期為4.1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500萬元至75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1.5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6900萬元至89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1.06億元。
2024年,新寧物流積極開拓新增業務并采取化解債務風險、合理安排資金使用需求、加強應收賬款回收工作等各項措施,內外部環境不斷向好,2024年營業收入較2023年增長,且增幅高于營業成本增幅。
新寧物流營業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短期借款及應付火災賠償款利息支出金額較大,導致歸母凈利潤仍為負值。
傳化智聯是“公路港”模式的開創者。2024年,傳化智聯受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影響,終止嘉興海鹽傳化長三角智慧物流港等項目,產生資產處置損失;同時,公司秉持謹慎性原則,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對可能減值的應收款項、存貨、股權投資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傳化智聯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至1.55億元,同比下降73.77%~79.69%;扣非凈利潤預計1.77億元~2.12億元,同比下降26.26%~38.41%。
大宗供應鏈企業:建發股份、浙商中拓、瑞茂通,出現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單季度虧損
受2024年行業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行情下行、產業鏈整體周轉速度放緩、產業客戶經營利潤下滑等影響,幾乎所有大宗供應鏈巨頭都面臨著歸母凈利潤的下滑,發布業績預告的企業下滑幅度更大。
建發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24億元至35億元,同比減少約73%至82%。不過,業績預告中的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受其房地產業務收購紅星美凱龍影響。
建發股份沒有單獨預告其供應鏈運營業務的情況,但公告顯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需求不足、傳統汽車行業疲軟,公司部分大宗商品集采分銷業務和燃油車銷售業務利潤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
浙商中拓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2.75億元至4.1億元,同比下降40%至60%;扣非凈利潤虧損0.77億元至2.12億元,2023年同期為盈利5.44億元,變化巨大。由于浙商中拓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4.18億元,可以推斷2024年第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是虧損的。
大客戶江蘇德龍帶來的“重負”依然存在,其及其部分關聯公司的破產重整方案尚未出臺,浙商中拓后續將進一步跟蹤各項擔保抵押物價值的評估結果。另外,浙商中拓在大宗供應鏈現貨經營中運用期貨等工具對沖風險,導致扣非凈利潤虧損。
瑞茂通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0.5億元至0.75億元,同比下降74.51%~83.01%;扣非凈利潤預計1.4億元~1.65億元,同比下降11.67%~25.05%。瑞茂通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均虧損。
2024年,瑞茂通的部分聯營企業業務受行情波動影響下降幅度較大,瑞茂通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同時,瑞茂通的沈丘農產品加工廠于2024年5月開機投產運營,市場開拓和品牌培育均需要一定時間,各生產環節磨合期成本較高,疊加2024年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導致加工廠未達到盈利預期。
集裝箱航運業、干散貨航運業極具“周期性”,2024年集裝箱航運市場貨量整體呈現溫和增長態勢,伴隨著紅海局勢持續發酵等因素,有效運力供給不足,市場運價處于相對高位。隨著全球航運市場景氣度回升,干散貨運價中樞上移,2024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均值為1755點,同比增長27.33%。
“周期之王”中遠海控雖沒回到2022年超千億歸母凈利潤的巔峰,但業績增長仍非常可觀,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490.82億元,同比增長105.71%;扣非凈利潤預計489.89億元,同比增長106.25%。
中遠海控專注集裝箱航運建設,大力發展數字智能和綠色低碳,不斷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持續打造“集裝箱航運+港口+相關物流”一體化全鏈服務品牌,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024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同比實現量價齊升。
中集集團2024年集裝箱制造業務標準干貨箱產銷量創歷史新高,該業務的收入和凈利潤均較2023年同期大幅上升;海工相關產業受益于市場需求的提升,2024年營收及凈利潤較2023年同期上升。
中集集團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5億元至35億元,同比增長493%至731%;扣非凈利潤26億元至36億元,同比增長291%至441%。
2024年,國際油運市場整體延續了較為景氣的行情,并呈現出了季節性特征淡化的走勢。中遠海能精準研判市場趨勢,穩健部署船舶運力,確保油輪船隊整體經營繼續保持良好態勢,措施包括積極跟進外貿客戶中轉需求,動態實施內外貿、黑白油聯動,深化全球布局等。中遠海能聚焦重點航線和地區的運力規劃、積極參與管道配套運輸項目,獲取多元化經營收益。
中遠海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17.2%;扣非凈利潤預計39.5億元,同比下降4.4%。
2024年,國航遠洋在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增長驅動下,將大量自營船舶投入到運價更具優勢的外貿航線,同時加強營業成本管理,注重節能減排,大力推進船舶降耗增效,為公司節省船舶的燃油成本。
國航遠洋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800萬元至3000萬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686.2%~1210.33%,被稱為“增長王”。
2024年,海通發展順應市場變化趨勢,適時擴大控制運力規模,優化全球航線布局,提高運營效率,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強化自身盈利能力。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4.78億元至5.84億元,同比增長158.38%~215.68%;扣非凈利潤預計4.37億元至5.35億元,同比增長148.3%~203.98%。
海豐國際是港交所上市公司,是亞洲領先航運物流集團公司之一,在全球前二十大班輪公司中運力排名第14位。海豐國際預計2024年股東應占未審核利潤約10億美元至10.3億美元,同比增長86.5%至92.1%。此外,集裝箱運量預計為356萬個標準箱,較2023年增長約10.6%;平均運費(不包括互換艙位費收入)約為721美元/標準箱,較2023年增長約15.7%。
海豐國際的利潤上升主要得益于亞洲市場穩定擴展帶動公司的集裝箱運量有所增加,以及海豐國際定位為優質服務供貨商致使運費上升。
以上企業都在2024年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大增甚至暴增。而擁有更多國內業務的寧波海運出現了利潤大降,鳳凰航運持續虧損并虧損擴大。
寧波海運以國內沿海電煤(即用來發電的煤)運輸為主,盡管2024年第四季度國內沿海散貨運價較大幅度上漲,但由于前三季度國內沿海散貨運價持續處于歷史低位,且公司國內業務占比較大,導致2024年運輸業務毛利大幅度減少。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1760萬元至2640萬元,同比下降76.38%~84.25%;扣非凈利潤虧損1040萬元至1560萬元,2023年同期盈利9301萬元。
2024年,鳳凰航運加大了改革調整力度,對內部組織結構和人員進行了較大幅度精減,成本費用管控力度加大,取得明顯成效。但因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部分自有及光租租入船舶經營虧損;同時部分船舶出現減值跡象,經減值測試,公司對部分船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鳳凰航運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6600萬元至83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870.22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7200萬元至89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1611.53萬元。
2024年,受益于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航空物流行業需求持續增長,空運運價同比上漲。國際航協數據顯示,2024年11月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同比增長8.2%,連續16個月實現正增長。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4年貨郵運輸量同比增長22.1%。
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貿形勢,東航物流聚焦主責主業,持續優化航網建設,深耕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大力發展航空冷鏈業務,經營業績持續向好。
東航物流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25億元至29億元,同比增長0.48%~16.56%;扣非凈利潤預計24億元至28億元,同比增長2.65%~19.76%。
國貨航在2024年多措并舉助力業績改善:(1)積極協調、推進既定波音777F和空客A330飛機的引進工作;(2)加強生產組織,重點提升飛機等核心資源可用率和利用率;(3)搶抓市場機會,持續優化市場布局和航線結構;(4)拓展與大客戶的深度合作,強化全鏈條服務能力,提升服務品質和收入品質;(5)推進業財融合,實施精細化成本管理;(6)加大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提升生產組織效率及勞動生產率。
國貨航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約18億元~19.9億元,同比增長56%~73%;扣非凈利潤將達到17.76億元~19.76億元,同比增長64%~83%。可喜的是,國貨航從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的歸母凈利潤下滑趨勢中走了出來。
原尚股份屬于綜合服務型的汽車物流企業。2024年,物流市場競爭激烈,原尚股份業務訂單減少,部分業務價格下降,新業務開拓不及預期,導致公司經營規模下降;經過長期發展,公司在華東、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西南均擁有自有物流基地,公司固定運營成本較高,成本無法隨之同步下降,加上承租位于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空港經濟區龍港路以西、保稅大道以北路段用以建設廣州空港智慧物流中心及配套項目導致費用增加,對原尚股份的利潤造成影響。
原尚股份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至2.99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000萬元至59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791.27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900萬元至5800萬元,2023年同期虧損819.11萬元。
三羊馬的主營業務可分為汽車整車綜合物流服務、非汽車商品綜合物流服務和倉儲服務。三羊馬于2023年10月26日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2024年度可轉債計提利息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財務費用增加導致利潤減少。另外,部分客戶應收款項尚未達到回款節點,期末應收款項增加導致信用減值損失增加進而導致凈利潤有所下滑。
三羊馬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650萬元至950萬元,同比下降52.77%~67.69%;扣非凈利潤預計50萬元~350萬元,同比下降78.17%~96.88%。
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六家智能物流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只有德馬科技一家預增,其他均為預減、預虧。
德馬科技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26億元至1.51億元,同比增長43.73%~72.48%;扣非凈利潤預計1.05億元至1.26億元,同比增長39.7%~67.64%。
利潤增長得益于德馬科技進一步推出“全球化2.0戰略”,快速推動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完善在全球的全球制造網絡、研發網絡和營銷服務網絡,為海外客戶及中國跨境電商出海提供高質量的快速交付和本地化服務,2024年海外市場訂單盈利能力平穩增長。另外德馬科技并購莫安迪,也為德馬科技業績增長帶來了積極影響。
音飛儲存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3800萬元至5300萬元,同比下降62.68%~73.24%;扣非凈利潤預計2400萬元~3900萬元,同比下降67.75%~80.15%。利潤下滑主要是因為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前期收購羅伯泰克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
昆船智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530萬元至790萬元,同比下降90.19%~93.42%;扣非凈利潤預計120萬元~180萬元,同比下降97.38%~98.25%。
行業競爭加劇、煙草行業客戶預算收緊、新拓展行業項目毛利率偏低等因素使得昆船智能的毛利率大幅下降;此外,為精簡上市公司人員,部分人員內部退養,計提長期應付職工薪酬規模較大。
東杰智能2023年、2024年連續虧損,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1億元~2.7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2.48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21億元~2.81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2.85億元。
受部分下游客戶需求不振、行業競爭加劇以及部分項目成本超支影響,2024年東杰智能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少、成本增加導致公司經營業績虧損。
東杰智能特別指出,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整體生產經營情況正常,2024年公司開拓國際市場戰略初見成效,2024年末及2025年初陸續簽署較大金額海外項目訂單,2025年公司將穩步推進上述項目訂單的實施工作。
2024年,中郵科技因下游客戶資本性投資階段性調整及部分項目實施計劃延后,導致公司收入規模下降;2024年四季度中標的大中型項目正在實施中,尚未完工驗收形成收入。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導致中標項目毛利率下降。
中郵科技由盈轉虧,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2億元至1.5億元,2023年同期盈利7159.38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3億元至1.6億元,2023年同期盈利5182.18萬元。
中科微至同樣由盈轉虧,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2.36億元至27.33億元,2023年同期為19.57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6032萬元至8746萬元,2023年同期盈利2085.27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950萬元至1.44億元,2023年同期虧損4498.13萬元。
利潤下滑是因為2024年中科微至的周期長、體量大的在安裝項目較2023年有所增加,公司按照一貫的存貨減值計提會計政策進行測算,對相關在安裝項目計提了減值損失。目前公司大部分在安裝項目仍在正常進行中,未形成實質性的資產損失,將在安裝調試完成后逐步驗收。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20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3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01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