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價和往年相比最少便宜了20%,據了解主要有兩個原因造成:一是車輛太多,供大于求,這兩年很多司機買了新車,還在還貸期,所以現在客戶給再低的價格也有人去跑;二是市場上的貨量明顯感覺減少,所以在這種車多貨少的情況下,貨主方在拼命壓低貨運價格,導致這種壓價的最后承受者還是落在了司機頭上。
現在不僅車價便宜,相對應的快遞、三方公司、專線公司和城配公司也都被低價壓得喘不過氣,做得多,虧的多,已經成為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低價競爭不好,但是又不得不參與其中,究竟是什么讓我們陷入中低價競爭的漩渦,這種低價競爭還將持續多久,何時結束?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資本支持下無期限“低價競爭”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低價競爭或低價促銷本來是企業的一種正常的市場營銷行為,大家會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進行短期的價格戰,一般來說會通過某階段的短期活動,進行幾天、一個月,最多一年半載這樣的促銷周期來進行搶市場份額。而如今在資本的裹挾下,“低價搶市場”已經成為了一些企業的常態化手段,另外還有大量的平臺型企業,這些企業在資本的支持下,只有流量指標,沒有盈利指標,所以可以持續進行長時間的低價競爭,資金會源源不斷地輸入。這種模式對那些靠自有資金來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競爭。
二、貨運平臺掌控了貨運“游戲”規則
因為有了資本不計成本地“燒錢”,貨運平臺們經過幾年的持續燒錢,培養出了貨主及三方物流上平臺找車的習慣,而貨車司機們也終于發現了不上平臺就沒發配貨了,所以,貨車司機們一邊罵著平臺的可恥行徑,一邊又不得不上平臺去找貨。不可否認,車主貨主匹配平臺這種商業模式的確給雙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為貨主們節約了成本。但熬出頭的貨運平臺早就掌控了游戲規則,占據了主導。
三、低門檻進入,車輛供大于需現狀持續中
之所以運輸的價格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底線,除了上面兩個因素之外,還有就是由于物流運輸行業的低門檻,導致了車輛的供大于需。在物流市場運輸價格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最低紀錄時,這幾年的車輛(貨車)銷售卻也連續刷破銷售紀錄。平臺、黃牛、賣車公司都在鼓勵貨車司機們零費用買車,吸引了大批貨運新手涌入行業,最后在還貸的壓力下,貨車司機們不得不在貨運平臺上報出不可想象的低價。
以上幾個綜合因素導致了物流行業出現歷史性的低價,不正常的低價,資本、平臺、司機、三方物流和城配公司們都在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其中,這種低價似乎依然看不到頭,似乎到了一種不破不立的狀態。
這種“不健康的低價”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國家相關部門糾正了執法不規范和平臺運營不規范等問題。但這種治理需要時間,會有各種利益的博弈。
近日國家交通部明確表示為了不讓卡友司機成為免費通行政策的局外人,將整合貨主、物流企業、貨運平臺等整合制定運輸價格。
可以預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物流低價競爭依然會存在,大批企業將會被淘汰,當然依然會有一批新生物流企業會誕生,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去改變自己,而不是等待。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2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96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29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