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做前置倉1小時達生鮮電商的美團買菜,新近升級前置倉的倉配模式。
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美團買菜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先后測試了大倉模式,時長超過一個月。近期,則準備將大倉模式推廣至二線城市,首選武漢做測試。
一般來講,大倉模式與小倉模式在履約體驗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都能基于數據將商品庫存前置到離消費者近的地方做極速達到家配送。很多情況下,倉的大小主要根據周邊住戶和訂單密度,以及是否有可選的低成本前置倉物業資源來決定。
但從小倉升級到大倉,在運營效率及經濟性上可能會產生一定區別。
比如,在品類豐富度上,倉大、品項就多,美團買菜新升級的大倉(站點)面積很大, 主流倉型經營面積為800平米,此前美團買菜前置倉的經營面積大部分在300平米以下。在商品品項數上,也由早期的1500多支sku提升到4000多支sku。這樣做的價值是,能做高客單價,更豐富的選擇能讓消費者一次買得更多,客單價就高,有更大機會覆蓋到家成本。美團買菜也能經營更多生鮮非標品項,進而呈現出更明顯的線上超市形態。
這顯示的趨勢可能是,極速達到家市場在持續成長,因為擴品一般會帶來運營、周轉效率的降低。一個倉只經營少數品項的效率肯定是要高于經營海量品項時的效率的。這個時候擴品,很可能說明訂單量、用戶量在增長,有更多的訂單才能支撐起擴品后品項的動銷與周轉。
在經濟性上,升級大倉也有優化,所需的倉內人力可能會減少。大倉經營的商圈半徑會擴大,訂單量和訂單密度更高,那么,人效水平是會提升的。這對于生鮮非常重要,流量、訂單量的增大有助于更快的周轉,進而提升生鮮鮮度品質表現和毛利表現。
但相對應的是,商圈的擴大也可能會帶來履約時效的調整。按美團買菜升倉后的運營表現來看,消費者下單,過往小倉10分鐘內,就能“反應”。現在大倉模式的下單邏輯是下發-分揀-交接-配送,加在一起大概在40分鐘內完成。
由此,這反應的可能是,市場的擴大讓前置倉生鮮經營邏輯產生了一些變化:相對淡化最快速配送,而強化鮮度、毛利、品質時效、經濟性表現。
這也符合生鮮經營邏輯,相比最快速送達,人們對生鮮更需要的是,鮮度時效品質要好,當然,履約品質也不能出現斷層式下滑。那么,就需要把分散在小倉內訂單集中起來,做高生鮮流量與周轉,只有做高周轉,才能保證生鮮鮮度等品質。
包括同樣是現貨交易邏輯的線下,像永輝超市最近改造既有大賣場門店為倉儲店,價值之一就是,將原來分散在社區小業態門店的到家訂單,集中轉由倉儲店來履約,進而能做高單倉流量與到家訂單密度。
在效率上,大倉模式的效率也可能會提升。由于大倉覆蓋的商圈半徑會擴大,那么,對庫存的精準預測能力會提升。過小的商圈要預估需求是非常困難的,生鮮損耗控制更難。
一些市場人士稱,美團買菜大倉模型的測試表現,有兩個明顯變化——一是履約效率高了;二是訂單量提升了10%左右。
美團買菜業務2019年1月在上海開測。通過前置倉方式經營以蔬菜為核心、對標菜場商品結構的1小時達到家業務。
2019年7月,美團買菜也曾以武漢為首城測試“到站自提”模式。但測試1個月后,武漢站因為美團生鮮零售業務的拆分重組而閉站,“到站自提”切換為社區團購美團優選業務。
美團買菜試水“大倉”模式的背后,則是美團買菜業務組織管理架構的同步調整。
美團買菜事業部由此前的小象事業部更名而來,后者于2018年10月成立,此前由美團高級副總裁、S-team成員陳亮擔任負責人。
基于店倉合一的小象生鮮連鎖門店模式全面轉向“專業前置倉”模式后,買菜事業部就成為美團對高線社區生鮮市場的業務發力重點。當時,美團買菜從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到佛山、武漢等地,做了全國新城擴張持續推進計劃。
2020年7月,美團組織調整,成立“優選事業部”,入局社區團購賽道。陳亮從小象生鮮(買菜事業部)的直接負責人轉為間接主管,辛崇陽接管美團買菜事業部總經理,向陳亮匯報。陳亮主要精力被要求放在美團優選業務上。
僅僅一個月后,美團社區生鮮零售業務板塊團隊再次調整。辛崇陽不再負責美團買菜,被調去擔任美團優選事業部總經理,向陳亮匯報。原美團到家綜合部張晶調任負責美團買菜,其向上的匯報對象變了。
美團這次生鮮零售業務的調整中,并不只有買菜業務高管陳亮、辛崇陽等“轉向”優選,有市場人士稱,“基本上此前為美團買菜打江山的人都去了美團優選”。
由此,這次組織調整也讓美團買菜內部一些人士產生擔憂:美團買菜業務將會被棄。因為資源分配遵循核心戰略業務優先原則,同樣是做生鮮的買菜、優選兩大業務板塊,資源投入力度是不一樣的。
樂觀者認為,美團買菜業務已經經營2年多時間了,之于美團也不會說丟棄就丟棄。但悲觀者認為,若優選業務起量、成勢,弱化買菜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1小時達的前置倉生鮮電商雖跑了這么多年,但依然非議較多,市場對其價值創造其實沒有明晰觀點。
體現在擴張上,相對競品的跑馬圈地,美團買菜的規模擴張則也稍顯溫吞。截至目前僅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以及佛山、廊坊六地開設了200多個前置倉。整體在市占率上,美團買菜顯然是落后于對手了,相對美團優選在社區團購賽道上的重投入與領跑,差了一些。(按招股書,截至今年3月底,每日優鮮有631個前置倉,叮咚買菜超過950個前置倉。不過,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沖刺IPO的行為也可能給美團買菜帶來信心)。
但最近的事態也有一些變化,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買菜業務高管團隊更迭后,也給了美團買菜一些信心。
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美團買菜今年以來連續的擴城和升“倉”等一系列積極動作,背后都是組織架構調整后的變化。尤其對于大倉模式的測試上線。
目前,美團兩塊業務——美團買菜、美團快驢是同一個高層,這兩塊業務都做生鮮食材品類,前者做的是C端零售市場,快驢則是面向餐館等做B2b批發業務。分管的這兩塊業務之外,則還有一塊是以生鮮為核心的美團優選社區團購業務,這塊業務是美團當下的重心。
而由于社區團購的業務模型是B2b2C模型——批零兼營。它的壯大對美團買菜、美團快驢的沖擊也將可能是最大的、最直接的。所以,這可能會讓美團買菜等業務部門人士“糾結”。
從目前的市場競爭情況來看,社區團購在2-5線市場,尤其是三四線市場的小區市場(包括一線城市的“郊區”市場,即非主城中心城區市場),已經成為了“壓倒性”的存在,很多小區的團購點生意很好,很多團購點都需要排隊自提。
社區團購實際上正在改變整個生鮮快消的流通模型,將過往的現貨交易變為C2B模式下預售模型,進而實現更快周轉,以及銷售場景的改變——當傳統商超、菜市場、農村集市在節日需求高峰階段,難以預估需求而進行提價銷售時,社區團購卻可以憑借預售方式,進行平價銷售。
美團買菜升級大倉模型這條路未來仍可能需要不斷趟。核心是要覆蓋前置倉的履約成本,以及解決如何盈利的問題。
一些市場人士對于美團買菜“效仿”樸樸超市的大倉模式,也表達了不看好的觀點。
一些人士認為大倉模式與美團買菜此前的小倉模式沒有本質區別,模式上沒有創新(不像社區團購那樣有模式上的創新)。甚至,有人士認為,美團買菜現在除了投入更大外,并沒有其他,已然泄露在前置倉業態上,美團已沒有方向。
就專業前置倉賽道而言,市場上目前存在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的小倉模式,和樸樸超市的“大倉”模型,兩者之間目前很難看出誰更勝一籌,因為當下都很難盈利。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相比小倉,前置倉大倉模型的管理運營成本也有可能會相對更高。這是因為前置倉周邊用戶需求與商品供應鏈需要做到高效匹配,否則倉做得越大,反而可能拉高成本(大倉場地硬件投入成本和人員投入成本和商品匹配難度更大造成的損耗成本),訂單效率反而越低。
有人士認為,隨著美團買菜業務量不斷增長,現在美團買菜最重要的不是轉型大倉,而是改造現有小倉。因為在履約效率上,并非是大倉更高,“大倉模型唯一改變的就是品類在增加,增加了選擇性。但關鍵點在于,品再多但如果覆蓋區域沒有需求,訂單量與選擇性不匹配,后期也難以養出單量。”
美團買菜相關人士稱,后疫情市場線上生意已經被大多數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認同了,做線下超市線上化的前置倉生鮮大倉在一二線城市仍是戰略洼地。因此,在武漢之外,美團買菜還會陸續開城測試“大倉”模式。買菜也會持續投入推進擴城、擴規模的動作。
《商業觀察家》獲悉,相對兩家沖刺IPO的前置倉生鮮電商企業——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不具名的市場人士稱,美團買菜在平均單倉日訂單量和品項上的數據表現實則更優。美團買菜的平均單倉日訂單量目前已達1000單以上,平均客單價60多元,在品項上美團買菜的sku的寬度也更寬。比如相對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增加了很多生活用品品類。而美團買菜大倉模型對標的樸樸超市1000平米以上的大倉,平均單倉日單量可以做到5000-8000單。
看上去,美團買菜業務因為管理架構的調整,回答了外界的一些疑慮。
美團方面回復《商業觀察家》稱,高線市場發展美團買菜,低線市場做美團優選。在美團內部,買菜和優選是兩塊平行的戰略新興業務。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8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34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23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