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流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服務業。
縱觀中國歷年物流賽道投資整體規模,從2016年200億左右,到2018年達到頂峰規模近500億,到2019年118億,再到今年全年預計不足100億,整體投資規模下滑趨勢明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物流賽道的投資呈現出投資謹慎、風控趨嚴等特點。
這里,我們將對資本投資物流的來龍去脈,布局特點,資本特性,關注熱點,投資目的等內容進行分析,力爭展示物流賽道的資本布局全貌和其背后的邏輯。
有人說,投資,投的就是未來。而物流,則是有未來的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的賽道,如有色、鋼鐵、建材、化工、農產品等,不能被武斷地視為沒有投資機會。只要市場需求夠大,商業模式切中行業痛點,都值得關注。如很多規模較大的傳統產業,通過科技賦能,降本增效,顯現出勃勃生機。
從資本方的視角看,物流到底是新的增長點還是行將沒落的老行當?面臨數字化、節點升級,在諸多業態組合的過程中,該如何看待物流賽道的投資機會?
中國物流企業增長潛力巨大,近幾年一直在“悶聲發大財”。且看一組數據就可知道,,2018年,物流業總收入10.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2019年物流業總收入10.3萬億元,同比增長9.0%。白字黑字,賺錢是不言而喻的。而互聯網企業,卻多在燒錢,但即使這樣,互聯網企業仍是投資熱點,在投資者心中,更具吸引力。可見,物流企業有贏利能力,但互聯網企業卻更加“名聲在外”。
那么,物流企業既然不缺錢,為何近幾年資本運作卻頻繁呢?
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沖擊下,傳統物流企業紛紛求變。成熟的市場,一般只會有2- 3家大型企業,可見未來的物流快遞行業必定面臨一場大的洗牌。本土物流企業必須要提升實力,加速布局,早做打算,而這一切都需要錢。然而,以順豐為代表物流企業,都是選擇性融資,而不是貿然為了錢求錢。
投資領域有這么一句話:昨天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對于物流與資本,這句話正是其寫照。
在物流企業快遞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資本看好物流的成長性,轉而把視線投向物流。物流企業擁有獨特商業模式,這是盈利和后續競爭的根本保障,再佐以資本的力量,未來投資回報的想象空間非常大,不能因屬于傳統產業而忽視。對于物流,眼光獨到的馬云曾說:物流,傳統企業做會更加好,最后做物流的一定是傳統企業。
因此,物流企業逐漸受到資本追捧,即使其規模可能很小,甚至還在盈利邊緣掙扎。
投資典型的特征就是追逐“熱點”,投資者本身對業務并不十分了解,看哪個細分領域熱就投資哪個細分領域,在快遞、生鮮冷鏈物流等領域都有這樣的案例。細分賽道頭部企業憑借穩定可靠的服務,以及較為明顯的資金實力,加快了并購力度并提升市場占有率,加速行業整合,并取得了可觀的效益。
近幾年來,圍繞中國物流行業新賽道挖掘及傳統賽道轉型升級展開了一系列資本動作。財務投資與戰略投資并舉,物流產業與資本間的結合愈發緊密、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
醒過神來,轉投物流的各路資本很多,但整體而言,投資主角有三個:資本、物流同行以及跨界者,三者投資的目的不同,導致的結果也各異,但無一例外地促進了中國物流業的進步和發展。
資本,是追求投資回報率的。目前在物流領域活躍的資本PE屬性的居多,最近兩年國內興起的并購基金,對物流領域也很關注。他們以投資回報率為目標,以財務數據為主要投資依據,以商業模式作為重要投資標準。
如鐘鼎創投投資的德邦物流,齊力資本投資的新邦物流,紅杉資本投資的中通快遞;元禾控股、招商局、古玉資本和中信資本聯合投資的順豐等等。
物流同行的投資,追求的是業務發展。物流企業對同行的投資/并購這幾年也不在少數,整體而言此類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完善網絡、市場進入以及業務補充。
國外物流企業為了進入中國而對本土關聯物流公司的收購,以及本土物流企業業務拓展,或強化原有重點業務的競爭優勢而進行的跨界收購。
市場進入和業務補充性質的投資在資本的助力下,投資的規模和速度會進一步加大加快,部分細分領域的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增加,而極具實力的綜合性物流企業將會現身。
京東物流就是這樣的戰略投資者,京東物流理想投資標的,看項目是否長期符合京東物流業務的布局和戰略訴求,其次,項目本身是否具有稀缺性,一旦投了這家公司,京東物流是否就找到了這個領域最好的合作伙伴。
跨界者,追求的是多元化布局。這些跨界者,多為物流不相關企業的跨界進入,他們此舉要么是出于財務的需求,要么是出于產業多元化的需要,此類收購因缺乏行業經驗,成功難度較大,但其中也蘊含著真正的行業顛覆者。
跨界投資會面臨各種風險,但是其有錢、有人、有魄力并且擁有某些領域的成功運營經驗,對于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很多的變數。
不論那類資本,最終還是回歸到價值投資。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電子、通信業向全國型高端制造方向發展。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能否跟上主流客戶的發展,順利轉型為提供全網、高品質服務的快運服務供應商尤為重要。因此,獲得投資的物流企業,要把精力放在公司內部成長上,放在發揮發展潛力上。
雖然2019年,物流行業投融資低迷,進入2020年,疫情對物流行業影響很大,但融資遇冷有利于物流企業估值向內在價值回歸,而頭部企業較以往有望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加速整合的步伐。至于疫情,物流板塊短期受影響較大,中長期仍將與GDP保持同步增長態勢,新冠疫情不會導致物流行業發生根本性變化,亦不會改變物流市場中長期的發展趨勢。物流,將依然是資本青睞的風口。
從投資角度來說,我們都知道,行業排名top10的企業通常發展相對成熟,業務模式也已經經歷了市場的考驗,失敗的風險相對較低,如果在市場集中度比較低的細分領域,投資此類企業培育出行業巨頭的概率大大增加。
但是,能夠為物流企業帶來中長期降本增效的物流科技相關領域也應是資本長期關注、持續跟蹤的重點。對最新物流技術的投資,一般都能取得較好的收益。科技作為物流投資圈“常駐紅人”,一直以來備受資本熱捧,在物流領域也不例外。
產業互聯網目前還在快速發展中,物流和商流、技術、資金的融合會產生化學反映,“物流+科技”是有很大機會的。
伴隨IoT、云計算、AI等技術成熟,以及供給側對成本的節降要求,以柔性化AMR及AGV機器人為代表的眾多物流科技將備受資本關注。同時,伴隨自動駕駛技術逐步落地試點,無人物流領域也將吸引了大量創投資本。在末端配送環節,智能快遞柜也需要資本的助推。
跳脫出物流視角,在供應鏈領域層面,國內循環市場下整合賦能型綜合供應鏈平臺快速興起,生鮮食材及快消品B2B供應鏈由于市場規模及消費端的互聯網成熟基因,在眾多垂直細分中也將快遞發展,這些都應是資本關注的焦點。在資本部署下,一定能孵化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其實,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和智慧物流平臺等細分賽道早已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在疫情嚴峻的一季度,僅三月份就發生了三起和“無人化”相關的融資事件,而2020年第一季度,投資物流信息化、物流自動化創新企業的融資事件就有七起。
無論是資本,還是電商和物流巨頭,對物流科技的投資持續加碼,物流科技頭部企業紛紛拿下過億融資,就是初創型物流技術、設備企業也受到資本關注,不難看出,在物流投資圈,科技持續受到熱捧。
物流科技并非是講故事,物流科技在資本市場關注下,的確使整個物流行業邁向更高質量臺階。長遠來看,對物流科技的投入一定能推動物流行業降本增效,良性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實力的增強一般需要前期大量資本的注入,且很難在短期看到利益。并且,智慧裝備過往投資火熱,未來技術類軟件將成為投資又一大熱點,而中游系統集成商將與生態參與者通過戰略投資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審時度勢,投資未來,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物流行業投資機會多多。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0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0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76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31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