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黄片免费在线播放_国产黄片在线免费看_日本8X无码毛片_日韩无码一级簧片_中日韩一级免费黄片_www.黄色视频.com_亚洲免费成人电影大全_韩国一级黄片在线免费看_一级免费黄片视频

羅戈網
搜  索
登陸成功

登陸成功

積分  

料號層面的小優化 vs. 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

[羅戈導讀]大多公司都有料號、項目層次的優化政策,比如招投標、貨比三家,最后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所謂“最合適”,往往也是最低價的代名詞。

摘自暢銷書《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劉寶紅著。

大多公司都有料號、項目層次的優化政策,比如招投標、貨比三家,最后選擇“最合適”的供應商——所謂“最合適”,往往也是最低價的代名詞。有個公司,每年100億左右的銷售額,明文規定最低價中標。這樣雖然保證了最低價,但基本上每個項目都是一堆新供應商,或者劣質供應商——供應商很難盈利,無利或虧本合作過一次以后,優質供應商一般不會二次回頭。每次都是新供應商,磨合過程長,質量問題多,隱形成本高。優質供應商保有率低成了公司的大問題。公司意識到了這點,成立了一個六西格瑪黑帶項目,來專門研究這個問題。項目的數據收集、分析都很到位,問題的根源找了幾十個,但就是不能觸動最低價中標的政策,因為那是CEO制定的。結果想必你能猜到:分析做了不少,問題沒解決多少。

這個公司的競爭對手是行業標桿企業,他們的政策是針對具體的采購類別,選定幾家供應商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每次有新項目,就在這幾家里招標選取。他們知道,如果漫天撒網,找更多的供應商來競標的話,肯定能找到更低的價格。但是,跟有限的供應商合作的好處是長期合作,互相熟悉,配合度高,隱形成本低。更重要的是采購額集中,公司是供應商的重點客戶,能夠得到供應商的重點照顧。有些行業周期性強,一旦行業處于上升期,供應商普遍產能緊張時,非重點客戶的劣勢就暴露無遺,供應商績效就成了新產品、新項目導入過程中的瓶頸。

項目如此,料號層次也一樣。在我接觸過的公司中,基本上每個公司都要求一個料號多家詢價。結果是每個料號是得到了最好的報價,達到了料號層面的優化。但是,在供應商層面則否。比如針對一類產品,本來三四個供應商就足夠了,實際上卻有二三十個供應商,公司不是任何一個供應商的大客戶,為后續的績效管理和年度降本帶來重重困難。這都是典型的在料號、項目層次優化了,卻是以供應商層面的優化為代價,獲小利而失大利。

在系統和流程方面也是同樣的問題。在料號、訂單層次,很多公司都有完整的流程,比如招投標流程、訂單處理流程等,ERP也有完整的功能來支持。但在供應商層面,比如供應商的尋源、績效管理和改善上,很多公司既沒流程也沒系統,決定了很多供應商層面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比如供應商選擇不到位,或者供應商的整體績效欠佳,注定料號、訂單、項目層次的問題多得不得了。訂單、料號、項目上的問題太多,就成了管理資源的黑洞,分配到供應商層面的資源就更少,導致供應商層面的問題更多,反過來在訂單、料號和項目層次造成更多的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料號、項目層次的小優化是一城一池之得失,是戰斗;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事關大局,是戰役。在很多本土企業,尤其是管理粗放的民企、國企,注意力都集中在料號、項目上,結果是贏了戰斗卻輸了戰役。其實,對一個公司來說,跟哪個供應商做生意,遠比在一個具體的料號、項目上得到最好的報價要重要。在供應商層面的損失,不管怎么努力,也很難由料號、項目層面來補足;相反,料號、項目層面的一城一池之得失,則更容易從戰役的角度來彌補。

在北美,從料號、項目層面的小優化,上升到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是個長期過程,而且還遠沒有完成。跟眾多本土企業一樣,在北美,傳統的做法是料號層面的優化:多家競標,擇優錄用——料號層面的小優化是以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為代價:供應商數量膨脹是北美企業的普遍問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企業大舉進入北美市場,在成本、質量和服務上讓北美競爭對手吃盡苦頭。北美企業就開始全面研究日本企業,發現與北美企業顯著不同的是,日本企業主要跟數量有限的供應商做生意,而且是長期關系——爺爺一輩一起做生意,父親一輩也是,孫子一輩還是在一起做生意,客戶與供應商之間長期合作,供應鏈的效率挺高。于是北美企業開始系統地學習日本企業,大幅整合供應商,供應商整合與精益生產、供應商早期介入等一起導入美國。這些都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概念。順便提及,供應鏈管理其實是個東方概念,更準確地說,是個日本概念。無論是概念還是實踐,大都能追溯到豐田等有限的幾家日本企業。

在過去三十余年里,北美的主要行業都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供應商整合,大公司的采購額越來越集中,供應商的數量越來越少,這都是追求供應商層面大優化的努力。但是,整合是事后措施,就相當于孩子生下了才做計劃生育,時效性差,投入高而產出低。這里的根本原因呢,是北美企業由料號層面的小優化開始,為增加競爭,習慣于跟更多的供應商合作,把供應商整合作為供應商數量膨脹、供應商層面欠優化的補救措施;而日本企業則一開始就是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在供應商準入上非常謹慎,一開始就只跟數量有限的供應商合作。這意味著為了達到相同的結果,北美企業得做兩倍的事——產品剛出來時尋源一次、供應商整合時再尋源一次,而且效果往往不理想,因為有些產品出于種種原因不能或者不適合于轉廠,意味著供應商層面的優化很難做。

于是以前提到的供應商管理五步流程就應運而生。這個流程可以用在料號、項目層次上,但其根本目的是用在供應商層面。簡單地說,就是針對特定的采購項,比如機械加工件,公司決定篩選哪幾個供應商做生意,并把他們的績效提高到最好。我們知道,機械加工件多如牛毛(當然真正好的不多,這就如硅谷的中餐館到處都是,大多數都很難吃一樣),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經過細致的調查、分析,公司決定只選擇其中的幾個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這里的假定是從長遠來看,這幾個供應商給公司的總成本最低。這是個很難證明的假設,因為它是個非?;镜募俣?,就如數學中的1+1=2,正因為基本,所以很難證明。但這也是常識,就如人類社會的婚姻關系,不管是哪個民族、在哪個地域、相信哪種宗教,都不約而同地發展到婚姻制度,因為這是繁衍后代、維持人類存在的最經濟方式,很難證明,卻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和經歷的結晶。

小優化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企業規模小或者管理粗放,沒有能力做大優化;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生存問題迫使企業活在當下。但是,當企業規模成長到一定階段,小優化就無法走得更遠。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一定得考慮更高層次的優化。

這道理其實不難,稍有實踐經驗的人都能理解,更不用說那些工作了幾十年的高管。比如前面說過的最低價中標,其實是系統地淘汰優質供應商,一方面因為優質供應商的價格往往不是最低,另一方面優質供應商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逆向淘汰劣質客戶。老總們當然知道這點,那為什么還是要制定最低價中標的政策,在訂單、項目層面的小優化上一條路走到天黑呢?在我看來,這不是老總的問題;這是采購和供應鏈管理職能的問題:供應商管理流程不健全、采購和供應鏈從業人員水平低下,導致其沒有能力實現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追求供應商層面的優化,風險是既達不到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又失去了料號、項目層面的小優化。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或者說兩害權宜取其輕,先把訂單、項目層面的小優化拿到手再說。再加上反腐敗等一系列敏感的話題,料號、項目層面的小優化就成了很多公司的政策。

這也是很多本土企業的問題:采購和供應鏈只有能力做料號、項目層次的小優化,沒有能力做供應商層面的大優化。即使是小優化也不能保證。能力不足,究竟是哪個層次的不足?我認為主要是管理層的不足,即所謂的“三無”管理層:這些人(1)沒有系統學過,比如在大學里讀采購與供應鏈專業,或者接受系統的認證;(2)沒有系統地做過,比如在建制完善的企業系統做過采購與供應鏈——雖說有一二十年的從業經歷,但一直是在粗放環境中低水平運作;(3)沒有提高、總結過,所以沒有能力完善采購和供應鏈管理的系統、流程。在過去二三十年里,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人才的發展跟不上業務的發展,人才短缺,導致很多人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被提拔到不勝任的職位,尤其是中高層職位。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些人成了決策者,反倒成了采購和供應鏈職能更上層樓的障礙。

有個采購主管剛從美資企業轉到一家大型本土高科技企業,沒幾天就叫苦不迭:無論采購額大小,這個公司的政策是一律得貨比三家,不管是買一臺300萬的設備,還是5塊錢的掃把。貨比三家還沒完,采購員還得一級一級地解釋,說為什么這三家已經是最便宜的了。同樣東西,如果一直從幾個固定的供應商那兒買,采購員還得解釋為什么要這么做。采購流程異常繁雜、瑣碎,這位采購主管負責的又是間接材料,量小貨雜,不但事無巨細都得貨比三家,而且得層層審批,以前在美資企業三四個人能做的事,在這個公司需要成十個人。

這位主管問我該怎么辦?我說從技術層面你已經知道怎么辦,就如你在美資企業的做法一樣,一定金額以下的小額采購,比如500人民幣,可以適當簡化流程;辦公室用品等材料可以簽訂一攬子協議,找幾家供應商集中供貨,制定采購目錄,談定協議價,在總金額上返利,比如每年采購量100萬元返利2%,200萬返利3%等。這位主管說,老板不是采購出身,能看到的就是訂單、料號層面的優化,對更高層面的優化沒概念。我說我有個培訓,專門針對采購和供應商管理,讓他來參加,保證他會理解這些。他說,這可不行,老板整天忙得要命,哪有時間來參加培訓啊。

這其實是個大問題:老板執迷于訂單、料號、項目層面的小優化,自己忙得不可開交,整個采購部門自然也是跟著忙,注定沒有精力來做供應商層面的優化。作為部門的老總,老板自己不愿學習、改變,就注定采購部門整體在低水平徘徊,而且把優秀的人也用壞了。比如這個采購主管接受了美資企業的系統培訓,本來知道更好的做法,現在卻得倒退一步。別忘了,這可不是什么鄉鎮企業;這可是市值幾百億元的上市企業。這位主管說,員工的流失率很高。我說,員工的時間都用來做那些沒什么價值的事,流失率能不高嗎?

免責聲明:羅戈網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片、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核實后,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謝謝!
上一篇:2019職場感悟:你所謂豐富的經驗,或許,恰恰暴露了你的見識不足
下一篇:為什么只有豐田,實現了真正的零庫存管理?
羅戈訂閱
周報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謝您的打賞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

相關文章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活動/直播 更多

2.22北京【線下公開課】倉儲精細化管理:從混亂到有序

  • 時間:2025-02-22 ~ 2025-02-23
  • 主辦方:馮銀川
  • 協辦方:羅戈網

¥:2580.0元起

報告 更多

2024年12月物流行業月報-個人版

  • 作者:羅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