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如期而至,每年的交易記錄都是超乎想象。
為期小半個月的購物盛宴,在零點開啟高潮。“真的太快了。”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截止14點21分,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即將超過去年雙11全天的2135億。
這是阿里巴巴到香港二次上市前,給外界和投資者們注射的又一劑強心針。這半年來,阿里港股IPO的消息牽動著各方神經,都在等著看超級巨無霸的回歸,以及阿里和騰訊的港股之王較量。最新消息顯示,阿里巴巴此次IPO將于11月20日定價,籌資估算在150億美元。
而馬云正式卸任后的第二個月,無論是雙十一還是再次上市,對張勇和阿里巴巴來說都意義重大。
9月10日,馬云退休的同時,阿里也正式交棒給了張勇。
2009年3月,張勇接手淘寶商城。也是在這一年,張勇和他的團隊一手打造了“雙11光棍節”。作為“雙11”的創造者和主導者,張勇見證了雙11十一年的發展歷程和由此引發的整個中國商業社會的巨大變遷。
第一屆雙11的主題詞十分簡單粗暴——“全場五折,一元秒殺。”當時的交易額為5200萬元;到2010年,這個數字變成9.36億元,翻了18倍。如今,耐克1分45秒銷售破億元、蘋果天貓官方旗艦店10分鐘成交超去年雙11全天7倍、泡泡瑪特龍家升迷你系列盲盒9秒鐘售罄55000個等等。
95后、50后和小鎮青年是淘寶過去兩年2億新用戶中最主要的人群,也是今年天貓雙11深度參與的用戶。足浴器、普洱生茶、牛奶、漫威蜘蛛俠負空間戰衣1:6比例珍藏人偶等等,零點就被搶空的爆款也折射出消費者的多元需求紛紛得到滿足。有意思的是,天貓國際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進口商品中,貓糧超過了嬰幼兒牛奶粉位列第一。
阿里巴巴的核心系統已100%跑在阿里云公共云上,今年的訂單創建峰值更是創下新的世界紀錄,達到 54.4萬筆/秒,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
2019年天貓雙11有超過80%的品牌、逾100萬款新品選擇在此期間首發。數據顯示,10小時04分49秒,2019年天貓雙11成交總額突破1682億元。不到半天,已超越2017年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
天貓及淘寶總裁蔣凡透露,2019天貓雙11淘寶App日活將破5億,就在9號,手淘DAU已經超過去年雙11當天。“這是一屆體現新消費力量的天貓雙11,也是中國新消費時代的開始。新的消費人口、新的消費供給,新的消費場景和行為都正在爆炸式的出現。這將成為今年天貓雙11最顯著的特征。”
“‘雙11’是什么?本質上是所有的共振發生在一天,把消費者需求和對需求的期待促成在同一天發生,再把供給整合到這一天,使得在最高點的峰值實現供求匹配,背后其實都是互聯網的原理。”
風口正盛的一天狂歡很快就會結束,每次都會有人發問,明年的雙11怎么辦?其實,每年的雙11都不止是消費者的購物狂歡。背后囊括了數字化的平臺、多元化的供給和內容化、社區化的場景,調動了最廣大消費者的參與。
對阿里來說,今年關鍵性的一筆收購也是費用最昂貴的一筆,就是兩個多月前20億美元收購了網易考拉。
回顧2018年至今的投資,收購網易考拉的金額僅排在2018年4月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25億美金戰略投資英國企業服務平臺WPP之后,與同樣20億增資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金額持平。一旦成功收購,網易考拉可以算的上近兩年阿里在國內買入的第二貴的公司。
在跨境電商領域,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占據半壁江山。市場增量難得,對于天貓國際來說,網易考拉無疑是窮追猛趕的對手,買入考拉,就代表占有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還能把屬于網易考拉的倉儲、物流、品類等各種資源悉數梳理一遍,并收入囊中,更能減少不必要的價格戰。
更重要的是,阿里眼中的電商市場絕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在電商競爭日趨激烈下,破局是每個平臺逃不過的難題。阿里早已在全球貿易中尋找增長點,這也是為什么馬云一直在做EWTP的全球化電子商務平臺。
投資界根據網絡公開數據和私募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阿里共計投資近80筆,涉及金額超5780億元。其中, 戰略投資35筆,占比45%;并購11筆,披露金額的交易超878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2018年,阿里巴巴投資布局的賽道非常豐富,涉及18個行業。其中,企業服務、汽車交通、電子商務和本地生活是阿里巴巴著重布局的賽道。新零售領域,對餓了么的成功收購,補齊了本地生活的短板,形成了”八縱"的新零售戰略布局。
不同于騰訊,阿里的投資大部分都是戰略投資。賺錢并不是目的,所有投資并購的項目是圍繞主線,不斷夯實拓展阿里的商業版圖。
當年,錯失阿里巴巴的IPO,曾叫港股遺憾不已。
2013年9月26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的蔡崇信發文:“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 間接宣告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
把阿里拒之門外,源于港股彼時的“同股同權”制度。2013年的阿里巴巴已完成多輪融資,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他們當時分別持有阿里36.7%和24%的股權。與他們相比,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只占約10%,一旦在港上市,管理層將會“大權旁落”。于是阿里巴巴制定了合伙人方案,主張合伙人對董事會人選進行提名,而非按照持股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即“同股不同權”。
顯然,這與港交所此前一直堅持的同股同權原則相悖,最終阿里巴巴放棄了在港的上市計劃。這實在可惜,因為據當時投資銀行估價,阿里巴巴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能夠在香港上市,無疑會成為當年港交所最大的IPO。
此后,關于這個規則的爭議更加甚囂塵上,香港資本市場也逐漸醞釀出巨大改變。2017年底,香港聯交所宣布將在主板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成為20多年來香港就上市規則作出的最大改革,并在2018年2月給出了方案細則,并在7月和9月迎來了小米和美團點評,讓人不由回想李小加所說:“相信香港有條件打破美國吸納中國新經濟企業上市的主導地位”。
今年以來,關于阿里巴巴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傳言一直沸沸揚揚,并在各方關注下不斷曝出新的進展。先是被曝出多個IPO時間表,從8月推遲到11月,后又港股募資遇冷,并不斷下調IPO融資目標,甚至一度從200億攔腰砍斷至100億。
迎回阿里巴巴,對于港股來說無疑就是創造了新的歷史。憑借阿里的強大號召力,和中概股回歸的重要信號,一系列阿里系成員或圍繞阿里系的消費業、零售業、金融業等新經濟公司都可能追隨其步伐,從而形成阿里系在港股的二級市場生態圈。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阿里巴巴將推進香港IPO,計劃周五(11月15日)開始接受投資者認購,11月20日定價,可能籌資多達150億美元。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將參與發行。
隨著阿里巴巴香港IPO的推進,港股將迎來雙巨頭齊聚的時代。
多年前,騰訊和阿里巴巴一前一后在香港和美國上市,成就了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2004年6月,騰訊成功在港股IPO,時至今日股價已經上漲近500倍,成為“港股之王”;而阿里,2014年9月在美國IPO時,共籌集了250億美元資金,成為全球規模最大IPO。
阿里奔向港股后,不僅對于香港資本市場有重大意義,對于騰訊來說也是重大變數——港股之王名號或將不保。
當年,接軌了不同的資本市場,一南一北交相輝映,阿里和騰訊之間卻開始了更加全方位的競爭。
2016年的亞布力論壇上,馬云曾談論過與騰訊之間的競爭,他直言:“如果你問馬化騰,會不會跟馬云競爭,他說不會,那是假話。如果你問阿里會不會跟騰訊競爭,我告訴你,以前我沒想過,但現在我開始想了。以前我是嘴巴上硬,下手不夠狠。商場如戰場,在商場上,絕對不是消滅對手你就能活了,我已經放棄’你死我活’了,但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
業內人士對投資界分析道:“之前對投資人來說,白天買騰訊晚上買阿里。如今,阿里回歸對香港市場是有重大幫助的。在香港和美國都有騰訊系和阿里系的公司,其實在香港市場有一大批阿里系的公司,甚至超過騰訊系。”
截止上周末,騰訊市值為2.79萬億元,而阿里巴巴集團市值為3.41萬億元。從2019年初至今,阿里市值累計漲幅約36.5%,而騰訊累計漲幅只有4.5%。阿里巴巴再次上市,也意味著港股王或將“換馬”。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9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8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12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