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冷鏈物流的主要適用產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品、速凍食品等食品的品質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換句話說,市場對冷鏈物流產生了剛性需求,且現代飲食的新目標是如何吃好而不是如何吃飽,繼而冷鏈物流的發展也被人們廣泛看好。
據統計,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3,03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4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19%。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8億噸,比上年增長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國家的農業轉型發展、城市消費升級、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都因為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備實現快速發展。
新型節能減排冷鏈技術的應用、高效環保型冷庫材料的推出,不斷促進了冷鏈物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冷鏈物流的核心是溫控。對于易腐食品和生鮮農產品行業來說,溫控是既是產品命脈,也是食品供應鏈企業的生命線。
對于消費者來說,冷鏈與食品安全已成為相輔相成的同義詞。
生鮮果蔬在摘下的那一刻就需要做溫控處理,安全可靠的冷鏈是從采摘、生產、出廠到消費全流程都要做溫控。
因為果蔬采后、運輸處于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夠確保品質、減少損耗,而冷鏈則是保證它們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溫度恒定的一項重要技術工具。
在生態閉環式冷鏈物流中,溫度控制是保證生鮮產業鏈質量的重要手段。
如今,我國的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以冷庫為例,2019年我國冷庫庫容量約為 4600萬噸,相比于2008年的850萬噸,增長近5倍,平均每年以15.6%至19.3%的速度持續增長。
10年間,我國冷庫增量世界第一,總庫容世界第三。
但我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卻居高不下。有數據顯示,我國果蔬等生鮮農產品流通損耗率高達20%至30%,而發達國家僅為1.7%至5%。我國每年約有3.7萬噸水果蔬菜在運輸或配送途中腐爛。
由此可見,貨損貨差是導致果蔬農產品物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減少果蔬農產品運輸貨損貨差是提高整個運輸效率的關鍵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打造生態閉環式冷鏈物流,或能解決采后果蔬損失率高等問題,保證新鮮品質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冷鏈競爭實力。
就目前整體來看,我國冷鏈物流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其中,上游為生產制造環節,中游為運輸、倉儲環節,下游為應用環節。
據了解,上游主要是冷庫與運輸設備。雖然不少企業爭相進入冷鏈市場,但是冷鏈行業的“蛋糕”并沒有那么容易瓜分。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生鮮果蔬腐壞率一直很高,即便采用冷鏈物流運輸,其中“最先一公里”損失率仍較高。
專家表示,果蔬采后損失高達20%至30%的最重要原因其中包括“最先一公里”,企業對果蔬采后保鮮認識不到位,貯藏和運輸管理技術匱乏等等。
另外,我國目前冷鏈的流通率僅為15%-20%,而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可達95%。
因此,閉環冷鏈或成未來企業提升采后保鮮資本投入的方向。
眾所周知,大多數水果、蔬菜在采收時非常脆弱,如果不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衰變、變質等問題將會為果蔬的流通帶來為巨大影響。
而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仍面臨散、小、雜的特點,果蔬采后出現“斷鏈”的問題時有發生。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冷鏈物流行業處于分散狀態下需要去做整合,需要資本、資源來擴充實力,去建立生態閉環式冷鏈物流,降低采后損失率。
除此之外,果蔬冷鏈物流還需依托“互聯網+”。冷鏈物流已成為果蔬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的必然基礎。
有行業人士認為:互聯網+冷鏈物流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提供全程高品質的冷鏈服務,目前各個環節間的銜接和管理都有很多地方亟待提高。
單純的物流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了,全程的冷鏈供應鏈服務才是行業發展的未來。
如今,冷鏈物流已深入到生活中的多個場景,慢慢變成用戶剛需。但是冷鏈生鮮果蔬產品采后損失率高等仍是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而打造生態閉環式冷鏈物流,形成閉環式冷鏈采摘、運輸,有助于降低采后損失率,保證果蔬新鮮品質。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8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2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3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