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工具,具有周期短、頻次快的特點,能夠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定制融資服務,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融資方式。
一、供應鏈金融的市場機會
首先是企業應收賬款持續上升,加劇資金的需求。近幾年,受世界經濟復蘇明顯放緩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總體不足,各行業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在此背景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上升。
據統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凈額已由2005年的不到3萬億增加到2014年的10.5萬億,十年里增長了3.55倍,年均復合增速15%。
其次是融資利率市場的盲點需要供應鏈金融業務進行填補。而從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來看,年化8%-12%之間的供應鏈融資利率,是傳統金融機構尚未觸及的空間,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萬億藍海。
供應鏈金融作為國內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之一,填補8%-12%的融資利率空白,打開中小企業融資閥門。
再次是融資租賃促進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與供應鏈金融同樣緊密相連。近幾年我國融資租賃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租賃合同額不斷增加。2014年融資租賃合同余額已經超過了3萬億。融資租賃的快速發展對于需要大規模專業設備的企業來說十分有利,對于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
二、供應鏈金融集中的行業
供應鏈金融集中行業有這幾個特點,一是供應鏈行業需要背靠足夠大的行業空間。支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產業鏈需具備大體量的特點,否則金融業務容易觸碰到天花板,影響甚至限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成長性。
二是擁有數量眾多的弱勢上下游企業群體。融資痛點的存在是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前提,上下游企業越弱勢且群體越龐大,其融資需求越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痛點越深,弱勢上下游企業群體規模越大,供應鏈金融施展相對優勢的空間越大。
歐盟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最能衍生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行業分別是:零售、制造、快消品、汽車等行業。根據調查,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家電、快銷品、電力設備、汽車、化工、煤炭、鋼鐵、醫藥、有色金屬等行業。
三、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供應鏈金融運作方式也正在發生變化,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供應鏈金融存在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電商金融化:
電商平臺紛紛加快供應鏈金融戰略布局。電商面向商戶提供投融資服務,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與銀行、商戶間實現互惠多贏。從阿里巴巴、敦煌網到金銀島、亞馬遜,再到京東商城,發展供應鏈金融正成為電商巨頭搶占市場份額、爭奪供應商的必經之路。
電商平臺做供應鏈金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扮演擔保角色,不用自有資金、而是用銀行資金放貸,比如敦煌網、金銀島;另一種則是電商直接用自有資金放貸,比如阿里巴巴。而京東商城的模式則是二者兼而有之:在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業務中,京東是以擔保方的身份出現;而在委托貸款融資中,京東則是出資方。為供應商創造了一個從供貨、銷售、融資到結算的閉環,通過這個閉環將供應商緊緊圈住。
物流金融化:
物流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始介入供應鏈金融。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乃至深度融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成為規模龐大但利潤率微薄的物流企業的全新利潤增長點。物流企業做供應鏈金融,風險要比傳統銀行低得多。掌握的信息全面,可隨時跟蹤物流、信息流,還有運用客戶信息系統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以降低風險,信用查詢作業能力也比一般銀行要好。
近兩年,第三方支付也從簡單的支付網關逐步延伸到支付上下游企業融資。第三方支付了解到上下游企業的交易和融資信息,掌握了交易過程的資金流和信息流,以此來控制融資風險。包括快錢、匯付天下,易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加大對行業支付(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投資和業務拓展力度。
供應鏈數據化:
訂單情況、交易歷史,主體資質等信息逐漸數據化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平臺交易的發展。供應鏈各環節交易鏈條上的訂單情況、交易歷史、交易主體等信息都會逐步沉淀在平臺上,平臺可以梳理這些數據提供給銀行,由銀行提供資金,平臺為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保證。解決了資金瓶頸,滿足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互聯網企業將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深度融合,開拓供應鏈金融,推動供應鏈金融進一步發展。基于大數據的網絡信貸業務崛起。
金融網絡化:
用互聯網整合電商、支付、物流、銀行、政府、海關等數據節點。金融的風險往往在于信息的不對稱,不對稱的原因在于信息割裂,各個信息孤島沒有連通或者不易連通,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包括移動互聯,大數據等快速高效的方式,金融機構可以將各個信息數據節點(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互聯網、海關、稅務、工商、其他征信數據部門)連接起來,構造關于擬融資客戶的信息全景圖,最大程度上降低融資風險。
此外,這個連接的過程不是通過行政命令的,而是自組織,市場化行為來實施的,各個數據信息節點會自主連接其他節點,以補充自己沒有的信息和數據。
交易標準化:
供應鏈各主體交易邊界逐漸清晰、接口標準規范 。交易標準化可以分為,交易場所標準化,各種交易所、交易平臺將會越來越多;交易接口標準化,與交易對手方的接口會清晰標準;交易合約標準化,保證交易的快速達成,標準合約交易會越來越多,并且這種合約可質押可再次流通;交易對手標準化;合格交易商制度會規范;交易流程標準化,通過標準嚴格的流程約束交易整個過程,能夠規模化擴張;交易結果標準化,結果可預測,可定義;交易數據標準化,交易過程中的數據內容格式會逐漸統一,保證數據的互通互聯高效。
平臺專業化:
出現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專業化、垂直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隨著社會分工的精細化、縱深化,將會有更多的專業化、垂直化的業務平臺(包括數據平臺,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等)產生,專注于各自行業精耕細作, 集信息咨詢、交易、擔保、投融資等服務于一體。而銀行等機構將和這些業務平臺緊密支持,提供批發資金,擴大銀行客群,提高銀行收益,與電商共同發展。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1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9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78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