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市值增長主要來自業績驅動。目前韻達市值700億,在A股電商快遞中(除順豐外)排第一,僅次于中通快遞(美股上市,市值近1100億人民幣),以公司借殼時的估值178億計算,15-18年公司市值復合增速為42%(18年公司市值按年底市值計算),而同期公司營收與扣非后凈利潤的復合增速分別為40%、45%,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驅動公司市值不斷新高。
公司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戰略與戰術皆優。
1)戰略層面:公司深耕電商快遞市場,持續聚焦快遞主業,充分受益電商紅利發展,同時核心基礎設施資源持續投入,打造“站在科技輪子上的快遞巨人”。
2)戰術層面:公司高管團隊穩定,網絡精細化管理能力突出,尤其是在轉運(布局持續優化+自動化投入,中轉操作成本行業領先)、網點(網絡顆粒度細化,加盟商積極性高)、干線運輸(首開直跑,創新付費模式,運輸成本不斷改善)等環節。清晰的戰略定位以及戰術層面的良好執行,使得公司效率、服務等各方面領跑同行。
公司業績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
1)收入端,我們認為在價格戰對公司收入端影響不宜過分擔憂,公司單票收入下降趨勢總體可控;
2)成本端,公司在運輸成本上相比中通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未來可通過提高自有車、甩掛車占比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考慮到公司在中轉環節的持續投入以及同行追趕需要一定時間,韻達在中轉環節的優勢仍有望保持。我們認為公司在單價降幅可控,單票成本仍有改善空間情況下,業績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投資建議:公司深耕快遞行業20年,戰略定位清晰,戰術執行層面精細化管理能力突出,隨著公司基礎設施資源持續投入,成本仍有改善空間,公司業績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未來公司仍將繼續受益電商發展紅利,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8.3、34.1、42.0億元,對應現股價PE為25、21、17倍,維持“買入-A”評級。
風險提示:
1)行業需求下行風險;
2)價格競爭超出市場預期;
3)成本持續上升風險。
公司市值增長主要來自業績驅動。目前韻達市值超700億,在A股電商快遞中(順豐為商務件龍頭)排第一,僅次于中通快遞(美股上市,市值近1100億人民幣),以公司借殼時的估值178億計算,15-18年公司市值復合增速為42%(18年公司市值按年底市值計算),而同期公司營收與扣非后凈利潤的復合增速分別為40%、45%,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驅動公司市值不斷新高。
公司份額持續攀升,業務量規模居行業第二。公司18年業務量同比增長48%,近70億票,市場份額13.8%,躍居行業第二,19年以來公司繼續保持強勁增長,19Q1業務量+41.5%,市場份額達到14.7%,同比提升2pts,繼續緊追中通,而且自公司17年披露月度運營數據以來,公司每月的業務量增速基本保持在40%以上。
2.1. 戰略層面:持續聚焦快遞主業+核心資源投入
在中國電商快速發展背景下,快遞行業已經成為物流領域最優質的賽道,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共完成507.1億件,同比+26.6%,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盡管快遞市場絕對規模不及零擔快運等,但其成長性、盈利能力遠高于其他細分領域。公司深耕電商快遞市場,持續聚焦快遞主業,充分受益電商紅利發展。
新業務有序推進,保持核心資源投入定力。公司在繼續深耕快遞主業的同時,用快遞流量嫁接周邊市場、周邊需求、周邊產品,陸續布局了韻達快運(已經從上市公司剝離)、韻達供應鏈、韻達國際、末端服務以及商業、廣告宣傳等周邊產業鏈和新業務,打造快遞綜合服務提供商。公司目前新業務體量占比仍較小,18年快遞主業收入占比近九成。
核心基礎設施資源持續投入,打造“站在科技輪子上的快遞巨人”。
公司上市以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資源投入力度,18年公司完成投資額超40億元,主要投向車輛、分揀中心、土地、IT等,進一步提升網絡運能與自動化水平。
科技研發投入水平領先通達同行。18年公司研發人員達到604人,研發人員占比6.9%,研發投入規模6069萬元,研發投入占收入比例0.4%,均領先同行,公司率先完成IT系統的頂層設計,對人、車、貨、路由、數據、資金等全鏈路核心要素進行大數據、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打造成為“站在科技輪子上的快遞巨人”。
2.2. 戰術層面:精細化管理能力突出,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清晰的發展戰略背后需要具體的戰術層面執行落地,韻達在執行層面同樣表現優秀,公司創始人低調、實干,高管團隊穩定,行業經驗豐富,在轉運、網點、干線等核心環節公司精細化管理水平突出,公司競爭力水平不斷提升。
1) 核心高管團隊穩定,行業經驗豐富
公司除創始人外,主要高管成員均系職業經理人,在快遞物流行業和相關專業化領域深耕多年,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公司上市以來核心高管團隊十分穩定,這也保證了公司戰略的良好執行。
2)轉運:布局持續優化+自動化投入,中轉操作成本行業領先
轉運環節上,業內首創轉運中心,加盟商實現就近管理。通達系快遞公司中最早重視轉運中心建設的是韻達。韻達99年成立,加盟模式讓公司高速發展,直到2003年,總部與加盟商的利益難以平衡,為此韻達不得不開始管理系統化,開始意識到建立轉運中心的重要性。自此之后,韻達就開始建轉運中心,最早建立無錫和杭州轉運中心,公司逐步通過轉運中心實現對加盟商和網點的就近管理。另外,轉運中心在當時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有利于資金回籠,過去加盟商是發完件后再補交面單費,有了轉運中心后總部能夠預收加盟商面單費,解決了加盟商拖欠問題。
轉運中心數量不斷優化,實現100%直營,總部管控能力強。自2013年開始,公司對全網80多個轉運中心進行了優化布局,將部分區域內二級轉運中心合并至一級轉運中心,截止到18年底,公司全網轉運中心精簡到54個,并且實現100%直營(同行直營比例最高),總部對于全網管控能來進一步加強。
公司單個轉運中心處理效率高。根據18年數據,韻達業務量位居行業第二,而且轉運中心的數量均不及同行(韻達54個、中通、圓通82個,申通68個,百世106個),這意味著韻達單個轉運中心的處理效率高于同行(單個年處理量1.27億票,比中通高22%)。
自動化分揀設備持續投入,中轉操作成本領先同行。近年公司持續保持對自動化設備的投入和改造,16-18年自動化設備新增規模領先同行,公司單票成本逐年改善,18年單票中轉操作成本0.38元(同比-9.5%),與中通持平,低于同行。自動化設備的投入也使公司人均效能不斷提升,18年中轉人均年處理件量126萬件,大幅領先同行。
3)網點:網絡顆粒度細化,加盟商積極性高
從15-18年的網點數據看,末端網點從20000家增長到18年26149家(增幅31%,同行最高),公司網絡顆粒度細化一方面使得公司更容易獲得民營資本的進入,同時也細化了市場競爭,提高了網點開拓客戶的積極性。15-18年公司單個網點包裹量增幅151%,亦領先同行。而公司對于前五大客戶的依賴度也較低(18年前五大客收入占比僅5.7%)。
4)干線運輸:首開直跑,創新付費模式,運輸成本不斷改善
從數據上看,2013-2018年,公司單票運輸成本從1.93元下降到18年的0.84元,降幅達到56%;我們發現13-15年公司單票運輸成本改善最為明顯(單票降幅達0.97元),而15年以后成本改善幅度趨緩。
為何13-15年成本下降最快?我們認為主要是:
A. 路由設計優化,13-15年公司對運輸路由進行優化設計和調減,轉運中心從80多個調減到50多個,運輸線路從4500+條下降到3900余條,同時公司采取一級路由轉運的形式較多的采取點對點直發,線路進一步拉直。這種形式有利于提高車輛裝載率和干線運輸效率,相應地會降低干線運輸成本。
B. 首開網點直跑+創新付費模式。2014年12月起,在貨源匹配的條件下,公司開展加盟商網點自跑業務試點,這也是業內的首次嘗試,由加盟商來承擔部分干線運輸成本,15年由加盟商自跑承擔的運輸量占全部業務完成量的15.46%;另外,2015年5月起,公司開始推行承包車模式(公司自購車輛租給運輸公司,運輸公司提供運輸服務),采用按單公斤計費結算固定線路的創新模式(我們看到后期同行也陸續從以車型、距離等計費模式轉向以公斤計費),充分調動司機的積極性,提升裝載率。
C. 貨品結構優化,小件占比提升。公司通過鼓勵加盟商攬收“小而輕”的快件,貨品結構不斷優化。1kg以下的小件占比從13年的66.9%提升至15年的71%(在同行中處于較高水平),同時也進一步提升單車裝載率,降低了單件運輸成本。
而從16年開始公司單票運輸成本改善幅度趨緩,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公司從16年下半年開始大量采購運輸車輛,車輛人工與折舊成本增加;另外,16、17年公司直跑比例可能有所下降(16H1直跑占比降至11.8%),而車輛裝載率到90%+后提升亦會放緩。
服務、時效表現行業領先。在轉運、網點、干線等核心環節不斷實施精細化管理背景下,韻達在服務、時效方面亦取得了領先同行表現。18年國家郵政局公布的申訴情況看,韻達月均有效申訴率0.77,僅落后于順豐,服務表現在通達同行中表現最好。另外,在郵局公布的《2018年快遞服務時限準時率測試結果》,韻達全程時效排第三,僅次于順豐、郵政EMS。
韻達上市以來,公司扣非業績增速跟同行比保持相對領先優勢,18年和19Q1公司扣非歸母凈利增速39%、38%,為通達系同行最高。公司利潤增速能否持續領先?我們主要從收入端與成本端來分析。
3.1. 收入端:價格戰影響總體可控
從公司近年單票收入走勢看,價格戰對公司的影響總體可控,尤其是從19Q1及4、5月份的經營數據來看,盡管市場競爭仍激烈,公司單票收入降幅基本維持在4-5%(剔除派費后的可比口徑),處于通達系同行最低水平。我們認為公司領先同行的時效、服務水平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客戶粘性。
3.2. 成本端:干線運輸具備改善空間,中轉優勢有望保持
1)運輸成本:對標中通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18年公司單票運輸成本0.84元,同比下降10%,而運輸成本管控最好的中通,單票運輸成本僅0.68元,韻達運輸成本若能追趕上中通仍有24%的提升空間。
韻達單票運輸成本相對較高,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干線運輸以承包車為主(18年經營租賃租出運輸車輛資產7.8億元,自有車資產僅2.3億元),自有車占比較?。ㄎ磁毒唧w數據),而中通自有車占比達82%(15-17米大車占比高),未來隨著公司自有車以及大車、甩掛車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單票運輸成本有望追趕中通。
2) 中轉操作成本:成本領先優勢仍將繼續保持
18年公司單票中轉成本0.38元,與中通均為同行最低,從機器設備資產累計值以及新增投入情況看,韻達中通均保持著較大的優勢。考慮到中轉建設、設備升級的建設周期基本在兩年左右,即使同行加大投入力度,韻達在保持既定投入規模情況下,中轉環節的優勢仍將保持。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價格戰對公司收入端的影響不宜過分擔憂,公司單票收入下降趨勢總體可控,另外,成本端,公司在運輸成本上相比中通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未來可通過提高自有車、甩掛車占比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考慮到公司在中轉環節的持續投入以及同行追趕需要一定時間,韻達在中轉環節的優勢仍有望保持。
4.1.核心假設
1)預計公司19-21年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對應業務量增速分別為40%、32%、25%;
2)快遞市場價格競爭仍然激烈,但單票收入降幅總體可控,19-21年公司單票快遞收入(剔除派費)分別同比-8%、-5.6%、-5%;
3)公司核心資源持續投入以及規模效應,中轉、運輸環節成本仍有下降空間,19-21年單票快遞成本(剔除派費)分別同比-7.6%、-5.4%、-4.7%。
4.2.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公司深耕快遞行業20年,戰略定位清晰,戰術執行層面精細化管理能力突出,隨著公司基礎設施資源持續投入,成本仍有改善空間,公司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未來公司仍將繼續受益電商發展紅利,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8.3、34.1、42.0億元,對應現股價PE為25、21、17倍,維持“買入-A”評級。
1)行業需求下行風險。快遞的核心驅動力來自電商,電商網購規模增速若出現大幅下滑將導致快遞業務量需求不及預期,而快遞業務收入作為公司核心主業將受到需求波動影響。
2)價格競爭超出市場預期。目前行業價格戰總體可控,但并不排除大規模價格戰,侵蝕上市公司利潤。
3)成本持續上升風險。運輸、人工成本作為公司的主要成本,可能面臨油價上升、人工成本大幅攀升的風險,另外公司部分經營場地系通過租賃取得,近年來場地租賃成本也在持續增長。
本文內容摘自《深度復盤:探尋韻達快速成長的密碼》20190711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77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1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23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95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6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1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8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80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