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的消息刷爆網絡,在此之前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9年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遞員的待遇。
“量越來越多,可是掙到手的卻越來越低,消費者錢也沒少掏,可都去哪兒了呢?”這位快遞員的吐槽,引起了眾多同行的共鳴,甚至有些新入行的快遞員自己都疑惑,為什么派費會越來越低?
實際上,看似隱匿已久的價格戰在快遞市場上幾乎就沒停止過,特別是在電商市場發展起來之后,各家快遞企業紛紛采用降低單價的方式來進行市場的爭奪,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快遞拼命壓價,電商市場隔岸觀火,擇低價而就,最后卻由末端來承受這場戰爭的代價。
除此之外,近幾年快遞柜、驛站遍地開花,有些區域近八成的快遞被放到了這兩個地方。如果按照每件抽成4毛來算,本就不高的派費又減一半。“派費才8毛,其中放在驛站、快遞柜的占比就有80%,這些地方抽成基本在4毛左右。一天要派600票,到手才能有288元,這還不算中間的罰款。”可過了旺季之后,誰又能保證每天能有600票的派件?
但以此不難看出,派費的臨界點基本在8毛左右了,如果再低一些,無論網點還是快遞員都很難再支撐下去。有網友反饋說上海閔行那邊的快遞柜,小隔口就要收到0.4元,中隔口0.45,大隔口則需要到0.49,如果派費連8毛都收不到的話,得需要多少票的派件才能維持在上海的基本生存?
當然,同樣愁眉苦臉的還有末端網點,時不時傳出要上漲的派費很難能漲到網點。總部政策不放,派費最終還是由網點承擔,如網點拿到的派費是1.2元,給到快遞員手里的8毛,網點基本能拿到0.4元左右,如果給快遞員派費漲到1元,那網點只能拿到0.2元,甚至更少,這種自傷式讓利很難持續,因此,派費上漲總是遙遙無期。
雖然快遞的增量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派費的不足,使一些快遞員得以繼續堅持了下來,但長此下來快遞市場的良性博弈遲早會被惡性競爭取代。
原本快遞員工作8小時可以掙到的200元,現在可能需要10到12小時才能做到,且基本上都是全年午休。除此之外,隨著業務量增加的還有逐年遞增的罰款。“現在罰款越來越重,如果不小心丟個件,不僅要賠償客戶,還要面臨上面的加罰,一共算下來,一周白干。”如果仔細算一筆賬的話,快遞員工作量增加,收入卻沒有上漲,甚至還要面臨更多罰款的機率。
因此,以往還算火爆的快遞員招聘市場今年屢屢出現“用工荒”現象,甚至很多快遞員轉行送外賣,同樣收入下,外賣相對輕松,最起碼送的件不重。申通的一個快遞小哥就在考慮轉行,“本來只降派費也還能活下去,多干點無所謂,可現在的罰款下來后,真的要入不敷出了,每次看著被罰走錢,都很心疼。”
其實,派費漲不上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惡劣的市場競爭,這筆上漲的費用無論誰來承擔,背后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其本質上涉及到的是企業的存亡。因上漲的派費影響到的市場份額的占比,可能直接讓一家快遞公司倒閉,2020年那場價格戰場景還歷歷在目,多少快遞企業一夜間消亡。
所以,壓力只能層層傳遞到末端,由底層承受這場看不見的硝煙。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派費已經靠近臨界點,如果不改變派費結構,那根壓倒駱駝的稻草隨時可能到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20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32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9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0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65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2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0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01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