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領一個供應鏈團隊,總共分4大步驟:建立團隊的文化與機制、制定戰略和目標、執行戰略并措施落地、構建氛圍和賦能育才。
在執行戰略并措施落地板塊,上期和大家分享了復盤技術,以及咨詢過程中復盤技術的應用,為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需要采用數字化手段進行轉型變革,數字化轉型有一些實用的打法,我們一起探討。
訂單交付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大體分三步:①明確訂單交付領域的業務戰略;②利用TOGAF的方法梳理數字化架構進而支撐業務戰略落地;③實施訂單交付領域數字化的落地方法——三端四層
業務戰略的制定,可以參考SWOT分析法,詳見之前的文章《供應鏈團隊管理-如何制定戰略》,通過內外部環境SWOT分析,以及優劣勢、機會挑戰之間的耦合分析,得出了供應鏈團隊的發展戰略:①訂單的快速響應與交付 ②打造低成本的供應鏈體系 ③與供應鏈上下游協同 ④供應鏈的全過程透明
這里請注意,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一定要先把業務戰略設計清楚,然后所有的數字化手段都是支撐業務戰略落地的措施,切不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
業務戰略的制定,可以參考SWOT分析法,詳見之前的文章《供應鏈團隊管理-如何制定戰略》,通過內外部環境SWOT分析,以及優劣勢、機會挑戰之間的耦合分析,得出了供應鏈團隊的發展戰略:①訂單的快速響應與交付 ②打造低成本的供應鏈體系 ③與供應鏈上下游協同 ④供應鏈的全過程透明
TOGAF工具的意義在于,明確支撐業務戰略落地所需要的數字化框架,比如需要哪些技術手段/人才,需要哪些數據、數據如何使用/流動,需要哪些應用系統,具體支撐了哪些業務流程的輸入、過程和輸出。
4A指的是BA(Business Architecture)業務架構、DA(Data Architecture)數據架構、AA(Application Architecture)應用架構、TA(Technology Architecture)技術架構,通常又將DA和TA合并稱為信息系統架構:
2.1 BA(業務架構)
BA是業務的結構化表達,描述組織如何運用業務的關鍵要素來實現其戰略意圖和目標,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員工做正確的事情,輸出物是業務流程/場景、業務能力、業務服務。
以訂單交付領域為例,訂單交付領域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流之一,從訂單錄入、訂單排程、原材料準備、原材料生產、原材料配送、原材料上線、訂單生產、訂單交付等8大核心環節組成。
如圖為例,按照價值流遞進原則,層層分解,得到價值流分解結構,同時每個微小的單元都可以定義它的輸入、過程、輸出也可以定義每個活動單元輸出質量的好壞,以及所需人員能力的矩陣圖
2.2 AA(應用架構)
AA描述了各種用于支持業務架構并對數據架構所定義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的應用系統,它是用來支撐BA(業務架構)能夠順利地推動和流動起來的關鍵IT系統和平臺,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綠的部分由MES系統為主要應用架構,下設多個環節的模塊/平臺,他們組成了訂單生產環節的應用架構。
2.3 DA(數據架構)
DA是以結構化的方式描述在業務運作和管理決策中所需要的各類信息及其關系的一套整體組件規范,它是用來支撐AA(應用架構)能夠運轉的驅動器,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藍的部分由生產數據為主要數據架構,下設數據傳遞多個內容,他們組成了訂單生產環節的數據架構。
2.4 TA(技術架構)
TA將應用架構中定義的各種應用組件映射為相應的技術組件,代表了各種可以從市場或組織內部獲得的軟件和硬件組件,如圖所示,以訂單生產為例,標紅的部分為主要的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采集。
使用TOGAF的方法把所有業務流程都按照以上DEMO做一遍,就可以清晰的洞察訂單交付領域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技術手段、數據流動、應用架構、業務流程、安全保障等信息,從而組成了支持業務戰略落地的數字化框架。
三端指的是訂單交付領域價值流動的三大階段:供應端、生產端、消費端,四層指的是每個階段的數字化開展所需的必要條件:基礎層、運營層、監控層、戰略層
3.1供應端
供應端指的是供應鏈中為鏈主提供零部件生產供應、物流配送服務的一個龐大供應生態的統稱,以汽車行業來說,如果把主機廠看成鏈主,它的供應端至少是1000+家以上的數量級,這一端的生態建設非常有必要采用數字化的手段來改善。
供應鏈日常智庫團隊在提供咨詢時發現,目前不少鏈主企業往往忽視了這一個環節,總認為可以各管各的,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缺少對供應鏈的通盤考慮,沒有起到一個鏈主承上啟下的作用,供應鏈的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供應鏈的協同能力長期處于低位水平,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差。
供應端的數字化轉型痛點在于:該環節的發散程度和自由度很高,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供應、海陸空各種手段、不同企業的各種數字化系統,所以在數據采集和數據入湖方面有很大挑戰!
3.2生產端
供應端指的是以鏈主企業為第一視角,訂單生產的全過程,通常來說生產過程較多,過程較為復雜。
供應鏈日常智庫團隊在提供咨詢時發現,不少企業對這一塊的關注度比較高,也是最先下手改善的環節,但是真正把這個環節做到極致和精益的,卻是鳳毛麟角。
生產端的數字化轉型痛點在于:該環節雖然處于鏈主企業把控的核心位置,但是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性不高,尤其是短期看不到明顯收益時,繁瑣/苛刻的工廠內部經濟性證明,打消了不少立志于數字化轉型者的念頭。
3.3消費端
消費端指的是客戶+經銷商環節,這是訂單交給客戶的最后一個環節,它的好壞直接可以作用在消費者的第一印象中。
供應鏈日常智庫團隊在提供咨詢時發現,這個環節很難做到對客戶使用產品習慣的自動收集,往往在開發時不是站在客戶怎么用的角度,而是企業管理者覺得客戶怎么用的角度,如果是這樣的需求調研,與真實需求真是差之千里。
消費端的數字化轉型痛點在于:該環節的數字化轉型停留在與客戶的交互層面,并沒有利用客戶端的數據做數據發掘、清理和再利用,從而產生更多的價值。
3.4基礎層
基礎層指的是數字化轉型所需的軟硬實力,軟實力方面主要包括數字化人才培養、運行機制,而硬實力方面包括硬件設備和數據治理。
以供應鏈日常智庫的經驗來看,基礎層目前的痛點是:數據不能隨時、自動地被運營層獲取,數據質量較差,不能準確獲取需求的字段,從而影響運營層、洞察層、戰略層的正常運轉。
3.5運營層
運營層指的是輸出業務方案、完成基礎業務交付物的數字化工具,它們是公司業務運轉的基礎。
以供應鏈日常智庫的經驗來看,運營層目前的痛點是:大多數企業的運營層缺少統一的規劃、系統之間功能相互套疊重復,存在不少的開發資源浪費。
3.6監控層
監控層指的是將運營層的業務方案和數據進行分析和呈現,從而起到對當下問題的透視,或者是利用仿真模擬工具,將運營層的業務方案在落地實施之前轉入到虛擬世界中進行模擬,從而得出不同方案優劣勢的結論,同樣有助于戰略層的拍板。
以供應鏈日常智庫的經驗來看,監控層目前的痛點是:還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完整地做到將供應端、生產端、消費端串聯的進行全場景虛擬和數字孿生,只能實現局部的、微小量級的仿真,只能輸出單一、對局部影響的評價結論,而非供應鏈全局。
3.7戰略層
戰略層指的是將監控層的分析作為輸入,在眾多優秀的方案中提煉出特點,比如成本最優方案、交付最快方案、綜合素質最優方案等等,然后直接呈現在管理者面前做選擇題,并可以通過數據積累發掘決策者的風格和喜好,從而優化決策算法,充分地做好決策者的助理。
以供應鏈日常智庫的經驗來看,戰略層目前的痛點主要是:不能準確地制定供應鏈戰略,從而缺少指導運營層的目標,監控層也不能提供有利于決策的分析結果,從而戰略層的決策也和實際市場需求大相徑庭。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3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