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屆的芝加哥物流展在4月初結束,在為期四天的展會里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參展商在 350,000 平方英尺的展區展示他們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創新成果。不過咱從來沒有去看過,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展會,不過國人好像比較喜歡去德國看物流展,原因是什么不清楚,難道是去德國方便?
既然去不了,只能從物流展期間舉辦的100 多場研討會中了解業內及行業發展趨勢、技術及創新成果的最新信息。這些研討會的講稿可以下載,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閑話不多說,從展會的整體來看,各種類型的機器人絕對是展出的主力,原因有三點:1,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度,也就是機器人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玩家眾多;2,電子商務還是處在發展階段,對機器人的需求較大;3,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與勞動力短缺。機器人已經成為揀選與補貨的關鍵工具。
在這個背景下,物流展上眾多參展商展出了許多有趣的技術,但有三種技術脫穎而出。
1, Intelligrated的自動卸車方案
首先說明一點,Intelligrated公司已經被霍尼韋爾收購了。然后上圖:
Intelligrated在機器頂部中配備了一系列由視覺系統支持的真空抓手,由抓手抓取箱子。底部是一個動力皮帶,前面是一條帶動力滾筒的工具,可以將紙箱推到皮帶上。
下圖是具體的操作場景:
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可伸縮的真空抓手和動力皮帶將紙箱從卡車上卸下,可適應卡車和集裝箱作業,效率是1500箱/小時,差不多一小時卸一個40尺的集裝箱。
估計這樣一個大家伙價格不會便宜,另外一個問題是對紙箱之外的包裝的兼容性如何有待體驗。當然,對國內來說裝卸車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種純體力的工作越來越難以找到工人。
2, Fives的大件貨物分揀機
對于小件貨物的分揀來說技術是成熟的,各種形式的分揀機,交叉帶、滑塊、斜輪、翻板等已經使用了多年。但是對于大件貨物來說一直沒有好的解決方案,Fives的大件貨物分揀機可以分揀長達2.4米重達80公斤的貨物。具體的形式如下圖的三連拍:
當物品接近時,分揀機通過掃描儀測量其長度。基于長度數據,分揀機采用動力輥筒及鏈條機的智能結合,然后與第一個輸送機平行的帶式輸送機一起工作。通過改變傳送帶的速度,貨物在一個幾乎垂直的方向移動,實現分揀。
3, Bastian的貨到人方案
Bastian公司是豐田工業車輛的一家子公司,是一家貨到人解決方案的集成商,集成的貨到人解決方案包括AUTOSTORE,多層穿梭車,OPEX等等。下圖是他的解決方案,從這里看沒什么特殊的:
除此之外,物流展上其他一些看點:
1, Knaap的倉庫VR展示系統
Knaap在物流展上展示了一個VR虛擬現實系統,你可以使用一個虛擬現實頭盔來探索一個高度自動化的DC。目的何在?首先,在完成設計之前模擬系統及其運行。第二,有可能培訓操作員。相信對國內的廠商來說,這個應用具有巨大的演示價值,畢竟眾多業主還是喜歡比較炫的演示效果。
2, Boston Dynamics的“獵豹”物流機器人
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也在展會,但其有趣用于卸車的“獵豹”物流機器人只能作為視頻提供。波士頓動力表示,在獵豹的安全方面仍有一些工作要做,看來之前只是為了配合某些方面做的一場秀,距離實用還有一段距離。
3, RightHand Robotics的拆零機器人
右手機器人提供了一個拆零機器人。總的來說,機器人周圍的一組成像儀提供了一個360度的視場,當機器人手臂將條形碼從容器中取出并放入一個訂單箱中時,可以識別取條形碼。感覺這是一個針對特定場景的應用,有待市場驗證。
4, Magazino的鞋類分揀機器人
一家名為Magazino的公司展出了一個有趣的鞋類分揀機器人,現在主要是用來挑選鞋盒。機器人沿著貨架移動,停在所需的SKU處,然后通過側向抓取器來抓取鞋盒。
有趣的是,這個機器人揀選的鞋盒被儲存在機器人內部的貨架里。這意味著它可以通過臨時存儲。它也可以以類似的方式在貨架上存放物品。就是一個自動的pickcar,還附帶上架功能。這又是一個針對特定場景的應用,有待市場驗證。
總體上看,技術的突破驅動著市場的發展,機器人絕對是主流,但誰能成功的獲得市場的認可,拭目以待!
順祝各位勞動節快樂!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7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20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97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94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37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60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9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9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3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7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