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對外交往和經貿合作的橋梁,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口岸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要尤其注重口岸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建設口岸經濟發展平臺與發展口岸經濟特色優勢產業,開展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試點。隨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提出,口岸布局也逐漸從沿海沿邊向內陸延伸,截至2021年底,內陸省份口岸數量占比已達到10%。四川省“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也提出要積極發展口岸經濟,堅持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口岸建設的第一要務。隨之而來,對于口岸經濟發展范式向內陸地區延伸的研究也顯得尤為必要。
當前國內外學者對于口岸經濟的研究集中于邊境口岸城市,邊境口岸城市的口岸經濟大多有其難以復制的特殊性,比如“境內區外”“邊民互市落地加工”等口岸經濟模式,但深刻挖掘,仍能從文獻中總結出對于適用于普遍地區口岸經濟的概念認識。綜述來看,口岸經濟主要包含三個層次。
第一層為微觀層面的口岸基礎活動,是微觀層面的口岸流量經濟,包括口岸管理部門、口岸查驗系統、口岸運輸系統的經營和服務活動,主要通過口岸貨物進出口、人員出入境、交通工具出入境流量來體現;
第二層為中觀層面的自由貿易區生產經營活動,是自由貿易區的生產經營活動、口岸旅游活動,是中觀層面的口岸經濟增長極,依托口岸及互市貿易區、加工基地、口岸工業園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各類開放平臺形成進出口加工、倉儲物流、跨境電商等產業鏈,從而擴大口岸經濟發展規模;
第三層為宏觀層面的口岸經濟區域內的協同發展活動,是區域內各省區口岸經濟合作協同,是宏觀層面的口岸經濟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內的各個省區的口岸經濟要素有序協同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實現區域口岸經濟的協同,從而促進區域口岸經濟的發展。
圈層的內涵解析結構反映了口岸經濟活動是依托口岸進出境的核心功能,從提供流通服務的基礎活動,到生產、貿易、協作等產業鏈供應鏈其他環節逐步加入形成的更高層級的經濟活動。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口岸經濟是一種產業經濟形態,可以產業規劃的思路研究口岸經濟的發展策略。
圖1 口岸經濟圈層內涵
總體來看,圈層模型是學者普遍認可的口岸經濟概念模型,且口岸經濟并非局限于開放口岸,更是擴展到了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具有開放功能的開放平臺,甚至于與口岸經濟發展相關的經濟要素也是口岸經濟的重要內容。
因此,本文綜合多篇文獻組織口岸經濟的學術定義,即“口岸經濟是以口岸為核心,直接或間接依托口岸、開放平臺、產業園區等,以口岸貨物進出口、人員出入境、交通工具出入境等功能為基礎,實現物流、人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等的跨國界交換的經濟地域空間,同時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開放性經濟系統”。
參考臨空經濟圈層理論,從空間角度建立口岸經濟發展載體的圈層模型,在文獻綜述的三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構建圍繞開放口岸、開放平臺、產業園區、飛地園區等平臺,由口岸核心經濟、口岸緊致經濟、口岸關聯經濟和口岸延展經濟組成的口岸經濟發展模型。
圖2 口岸經濟圈層模型
從平臺載體、適宜發展的重點產業以及各層發展的關鍵思路三個方面解析口岸經濟圈層模型。
口岸是進出境唯一通道,是開放的基礎與硬性條件,因此圍繞口岸發生的經濟活動作為口岸核心經濟。口岸核心經濟最主要的功能是承載人員與貨物的進出境,是流量集聚的區域,流量經濟理論可以較好的應用于口岸核心經濟區域。因此,此區域重點發展的是口岸物流產業,同時配套增值性的生產性服務業。而針對口岸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思路就可以借鑒物流樞紐的發展路徑,從強樞紐、拓功能、建通道、優環境等方面展開,打造口岸物流樞紐地位。
與開放高度相關的,除口岸之外,還有如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跨境電商綜試區、跨境合作區等開放平臺,此類開放平臺具有特殊的開放政策與特有的開放功能,是吸引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發展口岸經濟離不開此類開放平臺。而從流程上看,此類開放平臺與口岸呈現高度相關的流程緊致,而優化流程、疊加功能又能孕育出更多口岸經濟發展的創新模式。因此,在由開放平臺組成的口岸緊致經濟區域,應當圍繞國際貿易、保稅產業、跨境電商等外向型產業,注重充分發揮政策紅利優勢,以業態創新、流程創新、業務聯動等為手段,打造以平臺經濟為特色的緊致型經濟。
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看口岸經濟,口岸經濟的發展載體不應只局限于口岸及開放平臺,本地的重點產業園區也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口岸、開放平臺與本地產業園區的協同聯動是區域全產業鏈強鏈延鏈的重點舉措。因此,將本地產業園區作為口岸關聯經濟區域,構建園區與口岸、開放平臺的互聯互通體系,以“口岸+”的思路關聯全域,結合本地特色發展“口岸+”產業,打造以產業鏈經濟為特征的關聯型經濟。
真正的對外開放離不開對外合作,產業分布特征、各地資源稟賦決定了一個地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須要通過聯動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降本增效,并尋求新的市場空間機會,從而進一步激發口岸經濟活力。因此,將對外合作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劃分為口岸延展經濟,圍繞設施共建、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等手段,打造以聯動經濟為特征的口岸延展經濟。此類合作較多地體現在邊境口岸與內陸口岸的合作、國內與國外的合作上,內陸地區與邊境口岸的合作,可以通過“飛地口岸”的模式優化跨境物流、跨境貿易等產業;國內外的合作,可以通過境外投資重要交通設施、建設海外站點等方式,打通境外通道。
“十四五”以來,國家積極推動口岸經濟發展,鼓勵創新、支持建設,并明確指出鼓勵內陸與沿海沿邊口岸深化物流合作和產業協同發展,由此,內陸及邊境多省市紛紛將口岸經濟提上了發展的重要議程。在國家及地方政府對口岸經濟齊重視的窗口期下,研究院研究了大量案例與文獻,實地調研了云南省、四川省、廣東省、河北省、天津市等多個省市口岸經濟發展現狀與做法,致力于為我國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智庫力量。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1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2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96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2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