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運平臺的關健成功因素不僅包括構建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大型托運人和卡車司機基地、具有交易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掌握行業先進技術能力等,還需要更明確貨運平臺的方向和意義。
近年來數字貨運平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不斷提速。數字貨運平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改造和推動傳統物流行業的發展,成為現代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網絡平臺作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不僅出現在信息技術產業中,而且已經滲透到傳統的物流行業。
基于物流企業衍生的數字貨運平臺屬于三新經濟的一個典型代表,數字貨運平臺的新業態加速成長,成為新發展格局下構建現代流通體系的新支撐。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數字貨運新業態的發展,大力推動發展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智慧經濟。
數字貨運平臺的關健成功因素不僅包括構建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大型托運人和卡車司機基地、具有交易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掌握行業先進技術能力等,還需要更明確貨運平臺的方向和意義。
(一)技術驅動是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數字貨運應該回歸運輸服務本身,實現更好的運輸服務質量、效率和更低的物流服務成本,技術競爭力是平臺企業不可或缺的驅動力。數字貨運平臺企業唯有擁有足夠的研發實力,才能通過智能匹配技術實現高效率調度,保障每筆運單的裝貨點、行車軌跡、卸貨點、運行時間、車輛信息、司機信息等都“有跡可循”。
而從宏觀角度看,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數字貨運平臺的發展必須要與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的要求以及區塊鏈新技術相結合,并進一步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更深層次的互聯互通,用技術驅動數據來提升物流效率。
(二)合規是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
《 暫行辦法 》 實施一年來的情況看,現在數字貨運平臺雖有標準,但標準尚需進一步完善,且在執行上還有加強的空間,在具體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出現了偏差,沒有充分展現數字貨運平臺的社會價值。例如,數字貨運的整個鏈條涉及多個業務點,稅務合規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如果數字貨運平臺的運輸主體信息、運輸業務不真實,則會陷入虛假開票的現象。目前,仍有不少平臺企業在增值稅進項抵扣上難以做到合規化經營。
物流業務的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是數字貨運平臺最基本的特征。數字貨運要通過逐步完善物流行業信用標準體系、依托標準擴大行業信用信息共享范圍、積極探索信用修復機制,積極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著力提升物流運行的質量和效益。而唯有實現業務流、信息流、資金流、票據流、貨物軌跡流的“五流合一”,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物流業務中各要素的數字化、真實化,是確保業務真實性的有效途徑。
(三)“線上+線下”是優質策略
平臺經濟需要產業的高度聚合,通過規模效應來達到邊際效應的最大化從而降低成本,純技術的組織能否達到這個高度有待商榷。若單純用互聯網思維做平臺,而對于貨源沒有掌控能力,則可能導致數字貨運平臺的路走不遠,因為互聯網技術發展越來越快,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可替換性太強。
貨運平臺不是靠一個 App 即就能夠完成全鏈路服務的,這僅是一個信息流交互的溝通工具,競爭壁壘在于分撥成本的優化和兩端提派成本的可控。通過資源聚合讓零散訂單獲得規模效應,用共享集約的發展方式來降低成員間的內耗,規范化綜合治理才能消除浪費,進行貨運聯盟整合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互聯網技術與貨運平臺的最佳組合,需要技術也需要有落地實施的場景才能完成轉型發展。
(四)數字化、智能化是發展目標
未來的物流一定是從數字化到數智化,數智世界將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時代。數智化的世界才剛剛開始,未來的新技術發展,特別是 IoT 的發展,不僅會帶來現有物流要素的數字化,并走向智慧化和智能化,也必將會創造新一代的物流要素。只有實現整個產業鏈不同企業間的全面聯動,將數據打通,才能讓端到端的整體流轉效率變得更高。
數字貨運發展趨勢的推演,最終分為兩個支撐:一是支撐數字化供應鏈,實現供應鏈的全程數智化;二是支撐數字化物流,實現物流全程數智化并進而實現物流數據的業務化。從國家層面將“無車承運人”調整為“網絡貨運”的提法,背后是站在全局高度提升全社會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考量,以夯實國家戰略能力和基礎建設,因此數字貨運的本質是物流的數字化形態。
在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搭建完整的數字化體系,重點體現小前臺、強中臺、大后臺的系統特征。小前臺重點體現以數字化體系支撐的前端用戶的便利性、智能化,增強用戶的便利性、提升用戶體驗。強中臺重點是打通所有要素之間、環節之間的數字化鏈接,通過數字化增強企業整體的運行效率。把以往沒有鏈接、缺乏關聯的數字關系,通過中臺體系形成系統關聯,特別是把企業的用戶信息、產品信息、訂單信息、交付信息、營銷信息等形成完整的串聯,發揮出更強的數字化價值與能力。大后臺重點體現的是提升企業的系統運算能力與效率。通過云計算、機器學習、大數據算法等支撐企業的系統處理能力,使企業的整體系統更有效率、更智能化。另外,企業需要重構以數字化為主線的企業組織。這種組織的特征需要去中間化,減少組織層級,由以往的組織驅動模式轉型為數字化系統驅動模式
(五)業務平臺化、服務產品化、數據業務化,賦予生態活力
1.業務平臺化
平臺化的思路很重要的就是把那些有共性的資源、有共性的能力合并在一起,然后把那些面向客戶的價值獨立出來。數字貨運平臺的推行是行業分工合作發生較大變化的一次變革,主要表現在:
(1)高效整合貨源需求和運力資源、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通過整合社會化運力資源形成運力池,連接生產端貨主及貨代企業,集中上游需求形成訂單池,統一分發給下游運力池,實現物流資源的整合優化,顯著提高了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可以說,數字貨運平臺這一商業模式正在推動著我國物流行業從分離走向連接、從無序走向集約,實現全行業的轉型升級。
(2)替代三方物流中間轉包的環節,減少中間成本。面對行業信息不對稱以及隨之產生的層層轉包的冗長交易鏈條和眾多交易主體等現象,數字貨運平臺去掉了黃牛、信息部等中間層層轉包的主體,將貨主需求直接線上化透明呈現,大大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有效降低了中間成本,促使物流行業實現降本增效。
(3)交易環節線上化,實現透明合規。交易環節以數字化方式線上進行,方便實時記錄交易數據,統一上傳交通部指定監管平臺,推動交易環節實現透明合規;同時系統自動完成繳稅和開票等業務,實時記錄稅務數據,有效減少行業偷稅漏稅現象,方便政府稅收統籌管理。
2.服務產品化
物流行業服務產品化的前提是標準穩定的服務輸出,企業一定要制定從上而下的數字化供應鏈戰略:第一個是要數字化戰略清晰;第二個是要構建技術賦能中心;第三個是要實現業務智能運營;第四個是要重塑業務模式;第五個是要構建轉型保障體系。
傳統物流服務下內外部客戶存在 6 個痛點:
(1)標準問題。物流服務是一個靠人來實施的服務,由于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客戶感受體驗的物流服務感受不同,沒有統一的標準。
(2)定價問題。物流服務不同于有形產品可以明碼標價,物流服務報價的人不同,報出來的價格也不同。
(3)評估問題或衡量問題。由于缺乏標準,無法量化,導致無法準確評估服務質量的好壞。
(4)個性化問題。客戶的需求是希望能量身定制解決方案,但這種假設的前提是客戶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同時也有足夠的能力做到,但實際上客戶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
(5)一致性問題。傳統的服務一致性更多是靠服務規范或服務標準嚴格執行來達成的。然而人不是機器,不可能萬無一失。
(6)針對性問題。傳統的服務思維關注客戶滿意,而產品思維更多關注客戶痛點,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產品的痛點思維模式使得服務產品能很好地聚焦于客戶痛點,并且持續地快速迭代和改善。
另外,合同物流在執行和運作的過程中,最簡單的認知是提供倉庫或運輸的單一服務。但是要做統倉統配,做同城配,需要逐步進行點到面的整合,整合后在區域的服務體系中能夠做全網化的服務,通過數字化等技術來實現整個智能決策的響應。
3.數據業務化
利用數字化技術所支持的供應鏈整合與流程創新來支持戰略層面的轉型與變革,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
一個常見的新商業模式是所謂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或“賦能”,即把匯集海量數據及分析數據得到的有價值的結果作為新的價值主張,向上下游合作伙伴乃至更廣泛的生態圈合作伙伴提供數據分析及基于數據分析的解決方案,并從中獲得新的收人來源。
行業領軍企業會在“賦能”上下游及生態圈合作伙伴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總結不同伙伴的需求和每次的服務提供,將一些共性的需求沉淀為標準的服務模塊,同時開發更多按需配置的定制化服務模塊,最終形成包括大量標準和定制模塊在內的“資源池”,實現“賦能”服務的規模效應,通過各類模塊的組合來快速滿足各類新需求。這種服務能力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與合作伙伴,最終幫助企業成長為供應鏈十生態圈的呀象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做好用戶關系、接口與交互界面的設計;
(2)設一藝參約合作機制與利益分配規則,精密到元角分的利益計算,以及組織與協調不過尸呢提約商業伙伴關系;
(3)提升構建生態圈的能力,生態圈的領導者在捕捉更多機會翻同時.也面臨著更多風險,因此為了平衡風險和機會,就要有動態重構市場范圍、資二二更叱組織結構的能力。
(一)行業資源整合與價值重塑
再物流成本具有萬億元級提質增效空間,公路貨運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數字供應鏈物流行業提質增效的理想愿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0 年中國物流成本14.9萬億元,占 GDP 比重14.6 % ,對標美國的 8 % ,若通過系列專業化、數字化措施推動物流行業提質增效,中國的物流成本約有萬億級下降空間。數字供應鏈被認為是物流行業提質增效的理想狀態,實施供應鏈管理可以將運輸成本下降5% -15%。將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費用下降 10 %15%。
整體而言,數字貨運平臺的發展有利于優化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也為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物流經濟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動能。但對普通物流企業尤其中小物流企業而言,其難以真正參與到產業服務與整合的核心環節,當下仍處于商業鏈條的低價值端.數字貨運作為新基建背景下平臺經濟力量的重要一環,其發展離不開企業自身的 數字化轉型,也得益于政策的引導和監管。一方面,數字貨運平臺需要滿足我國貨運行業資源需求量大、需求種類多樣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全社會貨運行業的供應、需求的精準匹配,中小物流企業的服務整合過程,還存在諸多痛點與阻礙。
1.數字貨運平臺發展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
中國經濟步人從速度型到質量型的換擋階段,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導致企業運營成本的極致壓縮,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其成本的合理控制成為企業盈利的關健點。傳統物流行業低價競爭的模式難以為繼,倒逼物流行業在資源整合方面尋找出路,技術轉型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5G 加速互聯網行業變革,帶動產業互聯網的升級.而物流行業是產業互聯的核心應用場景,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運平臺將成為推動企業變革的重要設施。數字貨運平臺能否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將是衡量數字貨運平臺構建是否完善的重要標準,也是數字貨運平臺能否順利運轉的要基礎。
2.數字貨運平臺建設與個性化貨運需求相結合
上游企業的個性化貨運需求對數字貨運綜合解決方案的落地、行業場景應用的模塊化部署以及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協同起到關鍵作用。比如,數字貨運平臺正在全面打通鋼鐵行業,以鋼廠的個性化貨運需求作為切人點,完善數字貨運信息系統、物聯網設備、運力保障等服務,為傳統鋼鐵企業創造新的增長點。
3.產業鏈布局激發數字貨運平臺的發展動力
優化產業鏈布局關乎企業創新發展,也是后疫情時代面對國內外不確定性風險日增的應對舉措。數字貨運平臺將供應鏈全鏈數據和物流運力交易數據打通,能夠實現與各行業的數據共享,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物流數字化的融合措施。
(二)數據電子化下的評級與征信
物流金融發展的兩大核心難題是金融機構風控難和物流企業融資難。傳統的金融風控主要通過資產抵押,而物流公司多是輕資產運營,并無可抵押資產,投融資雙方陷人死循環狀。數字貨運實現了數據電子化,為基于數據征信的物流金融奠定了基礎,應用區塊鏈,從原理上確保了業務數據的真實性。業務數據成為企業新型數字資產,為金融風控提供有力的評估依據。融資通道順暢可以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釋放因資金短缺造成的業務增長潛力,提升企業經營收人。
(三)推動行業精細化管理和決策
技術改變了人們的消費及生活方式,也為供應鏈及物流的高效靈活運作創造了新機遇。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是發展數字物流的技術基礎,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物流各業務環節,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發展數字貨運的必要性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說明:
(1)合規獲取物流成本票、保證稅務合規。提供個體司機帶票運輸解決方案,物流企業合法取得個體司機運輸發票,避免“白條”風險,確保數據真實,保證稅務合規。
(2)享政府專項財政獎勵扶持。政府大力發展數字貨運,給予數字貨運企業專項財政獎勵扶持,使企業在保證稅收合規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增加營收,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
(3)數字貨運大幅提升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能力,同時,通過與交通、稅務部門的對接,數據交換,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全過程動態管控,助推企業成長為線下貨運運輸組織能力與線上平臺化數據運營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企業。
(4)突破有車承運的制約,實現無車擴張及平臺化規模效應。突破傳統以車控票、以票控稅的“有車承運”管理模式制約,數字貨運模式通過輕資產運營、平臺化管理、整合零散物流資源,實現無車承運有序擴張。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6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1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2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09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03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