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財務經營分析不能只會堆數據,要有洞察,要能找到業務增長的機會。"這是很多快遞老板對財務部門的要求,然而現實卻很讓我們這些財務人員犯難:到底該如何弄?如何從數字中看到機會呢?
今天拋轉引玉下,假設有如下問題:
公司有40個直營客戶,10個非直營客戶,每個直營客戶發件日均10000票,平均客單價1.8元/票,非直營客戶發件日均20000票,平均客單價1.75元/票,則公司日均收入40*1*1.8(72)+10*2*1.75(35)=107萬。現在想在下一個月收入日均增加50%,達到160.5萬元,如何做?
收入增加50萬元,每個客戶2萬元,增加25個客戶,也就是找25個日均1萬票的直營客戶或者非直營客戶。
1、160萬是日均,所以客戶必須在下個月1號開始就要增量,否則不夠;
2、160萬是所有客戶平均,新客戶/老客戶是否一樣?得分開看;
3、大客戶小客戶是否一樣?需要分開看?
4、50萬增長,需要多少投入,是否收支平衡?
5、某一個區域扎堆太多,是否導致客單價的效益下降?
6、老客戶是否還有增量空間,空間還有多大?
7,除了傳統客戶,能否有其他渠道,譬如入倉客戶;
這些細節都要考慮到,不然就會惹出笑話,以上7個細節都要進行數據量化,這是保障經營工作的方向正確與資源充足。
1、清晰的業績增長方向
2、保障資源投入的力度
3、剔除明顯有問題做法
有了這三點保障,就像上戰場的時候,給前線配足槍支彈藥,選好容易攻擊的陣地。這對于前線的幫助,要比坐飛機空投一個命令,“你把機槍往前挪100米”要有用得多。
錯誤做法的七個問題
打業務標簽,識別不同的業務類型(1、160萬是日均,所以客戶,2、160萬是所有客戶平均,新客戶/老客戶是否一樣?得分開看,3、大客戶小客戶是否一樣?需要分開看)
投入產出評估(4、50萬增長,需要多少投入,是否收支平衡?)
邊際效益評估(5、某一個區域扎堆太多,是否導致效益下降,6、老客戶是否還有增量空間,空間還有多大?)
潛在方案評估(7,除了傳統客戶,能否有其他渠道,譬如入倉客戶,黃牛比例多少合適?)
我們是否足夠了解業務差異,不要被平均值迷惑。業務標簽,要結合具體業務場景,找對業務結果影響最大的因素,做成標簽;
對于直營客戶或者非直營客戶,要考慮新客戶or老客戶,收貨位置,貨量大小,交貨時間,是否拋貨。
1、測算測試結果的投入產出比
2、評估測試過程的優化空間
3、推算:如果擴大范圍,預計投入產出
有了以上分析基礎,對于業務部門提出的方案,就能快速分辨問題。
1、是否錯誤估計了客戶的投入產出數據?
2、是否沒有考慮邊際效益遞減問題?
3、是否沒有注意不同客戶/產品結構/的區別?
4、是否沒有考慮投入產出結合,是否忽視自身收貨,操作,服務能力的上限因素?
5、是否沒有考慮優化細節,存有大量優化空間?
這樣我們結合財務業務數據能快速識別出業務部門方案的優劣,提醒業務部門改善。而對管理層而言,能發現問題,也是在驅動業務增長,總好過拍腦袋就上然后再著急忙慌地補漏洞。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67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77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98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1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