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集成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專有名詞,這些專有名詞往往代表某種方法或工具。例如APS、WMS、MES等等。
本著只要百度查得到,本號就不會深入探討的原則,筆者不會對所有專有名詞一一講解。但是對于ATP,筆者想要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幫助讀者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
ATP是Available to Promise的縮寫,是當客戶詢問在什么時候可以供應多少時,供應商的答復。
這個場景,就如早上排隊買煎餅果子。看著前面排著七八個人,你又擔心遲到,就會高聲詢問店員,什么時候能排到你。店員按一個煎餅果子一分鐘的制作時間測算,回復你需要等十分鐘。
這個回復,就是ATP,是你決定下發采購訂單前的依據。
如果你最終決定先不買煎餅果子,排在你后面的人就會排到你前面。如果過了幾分鐘,你還是決定買煎餅果子吃,會發現有十多個人排在你的前面了。
這就是ATP的規則,代表供應商當時能夠承諾的訂單數量和發運時間,但是這個承諾只有很短的時效,如果客戶沒有立即下發采購訂單鎖定,將來需要重新詢問和承諾。
場景搞清楚后,我們將視角從采購身上轉化到供應鏈身上,去理解ATP是怎么算出來的,如何給到客戶準確的答復。
想要計算ATP,我們需要檢查成品庫存、排產計劃和物料供應這三個方面。
檢查成品庫存的目的很簡單,了解我們是不是有額外的成品庫存能夠滿足客戶的新采購訂單。
如果成品庫存不夠,我們再來看排產計劃。通常來講,一家企業的排產計劃由三個因素牽引。一是銷售訂單,代表確定的需求,必須要按照既定的優先級排產;二是銷售預測,代表可能的需求(如果供應市場總體供不應求或供應平衡或銷售的預測準確率較高或該客戶的信用等級很高,該需求的確定性就會更強),在銷售訂單排產不足的情況下,有的企業會將確定性強的銷售預測加入排產計劃。即使這樣,很多企業在排產一到兩周后,會有一些天沒有排產。這些沒有排產的天或者產能,就是閑置產能,可以拿來向客戶的詢問作出承諾。
例如,客戶問,如果我現在下發一萬件的采購訂單,哪天可以交貨?這個時候,供應鏈管理需要檢查排產計劃,如果本周已經排滿,下周有三天還沒排產,每天生產2000件,下周可以完成6000件;如果下下周的周一和周二沒排產,可以用來繼續生產該產品。之后,再加上成品入庫時間和出庫檢驗時間(主要檢查成品包裝的規格和標識),銷售就可以答復客戶,下下周四能夠發運。
這個答復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物料庫存滿足新增的排產計劃,或者物料的采購周期較短,能夠滿足新的排產計劃。但是如果物料的在庫在途數量不夠,且采購周期較長,供應鏈管理只能以物料的采購周期加上生產的累計時間幫客戶重新計劃ATP,看看客戶能否接受(在現實中,采購往往會要求供應商按緊急生產周期提報采購周期,以便最大限度的拉低采購周期,增加贏單率)。
如果客戶接受不了,把采購訂單發給競爭對手,這個ATP就沒有給企業帶來什么利益。當有新的銷售訂單進來時,排產計劃就會發生變化,物料計劃也可能改變,客戶下次詢問時,需要再次計算ATP。
當然,在現實工作中,很多企業的ATP通過SAP獲知,不總是需要人來計算。
通過系統,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ATP的實時可視,銷售可以直接根據系統計算的ATP回復客戶。一旦客戶下發采購訂單,銷售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里在系統生成銷售訂單,鎖定排產和物料,免得別的訂單先進來,導致ATP不準確。
如果你無法確保ATP不受別人干擾,筆者分享一個實用的技巧,就是在向客戶回復時,不講準確的ATP時間,只講一個大致的時間,例如下下周五左右發運,給自己一個回旋的余地。
最好的方式是,提前與客戶說明規則,講明只有在訂單評審之后承諾的交期才是準確和有效的,ATP只能提供一個大致的交期,供客戶參考。
可見,ATP是一個集成供應鏈管理必備的功能,如果你對它的功能和使用場景還不夠明確,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9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9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8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