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順豐在這幾年不斷開拓,將目光投向了更廣泛的版圖——快運、冷運、醫藥、國際、同城、倉儲、供應鏈等To B板塊,試圖成為供應鏈解決方案公司。
但如何既保持主營業務的頭部效應又平衡新業務,是王衛面臨的難題。從最新公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正處在直營快遞向綜合物流轉型的初期的順豐,面臨著新業務投入帶來的“陣痛”。
我們分析認為,雖然凈利潤下降4.57%,但快運、冷運、同城新業務同比增長均超過80%,順豐在每個細分領域建立的市場優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3月15日,順豐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18年度,順豐實現營收909.43億元,增幅27.60%;歸母凈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降4.57%,扣非歸母凈利潤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總資產為716.15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16.93%。
2018年,順豐實現快遞件量達到38.69億票,同比增長26.77%;營業收入909.43億元,其中速運物流收入896.77億元,同比增長27.01%,高于快遞行業整體收入增長水平(2018年快遞行業業務量增長26.6%,業務收入增長21.8%)。
整體來看,順豐業務量、營收仍保持快速增長,但加大和加快了對新業務網絡建設的關鍵資源投入,相關前置性投入短期內影響利潤增長。2018年,順豐保持了對新業務的高投入,致使營業成本增速過快(營業成本746.42億元,同比增長31.4%,遠快于收入增幅),影響了利潤表現。
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傳統業務(時效和經濟板塊)依然是帶動營收的主力軍,2018年順豐傳統業務實現營收737.54億元,同比增長19.92%,占總收入的81.10%,較2017年的86.29%下滑5%。
與此同時,新業務也在高速增長,2018年順豐新業務收入達171.8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5.93%,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3.71%上升至18.90%。
1)快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增長83.6%,營收占比從2017年的6.18%上升到8.86%。截至2018年12月31日,順豐擁有44個快運中轉場、1048個快運網點、快運自有車輛1.4萬余臺,場地面積超過132.3萬平方米、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362個城市和地區。
2018年3月,順豐控股收購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業務,并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獨立品牌,為快速擴張奠定了基礎和能力,預計2019年順豐零擔快運業務也會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截止2018年12月,順心已在全國開業2599個一級門店,覆蓋省級市25個、地級市252個 ;擁有轉運場站129個,運營場地面積46.6萬平米,干線合同車運力450臺、外協運力300臺,日發車數750臺次。
2)冷運及醫藥業務整體營收達42.4億,同比增長84.8%,營收占比從3.22%上升到4.67%。2018年與夏暉集團成立新夏暉,與順豐積極聯合拓展行業標桿客戶,截至2018年12月31日,順豐擁有食品冷庫51座、運營面積23.7萬平米,冷藏車672臺、食品運輸干線121條,貫通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核心城市,醫藥網絡覆蓋137個地級市、1003個區縣,擁有4個GSP認證醫藥倉,總面積2.9萬平方米。擁有36條醫藥運輸干線。
3)同城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10.0億,同比增長172.2%,這個增速已比競爭對手同期發展水平要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順豐同城業務覆蓋全國275個城市,全國范圍內已有專職配送人員15000+人,兼職月活10000+人次,快速搶占同城即時物流市場。
4)國際業務營業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28.6%,產品包括國際標快、國際特惠、國際小包、海外倉儲、轉運、國際電商專遞等進出口服務。與UPS合作開發的產品上線以來,時效提升2天,收入增長超過56%。未來,除在國際業務上的合作外,順豐控股還可以借鑒利用UPS在航空樞紐方面的運營經驗,提升未來鄂州超級樞紐建成投產后的運營水平。
2018年,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高達27.23億元,其中研發投入21.56億元。這個投入可以說在物流公司里面絕無僅有的 ,可見順豐對于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順豐多次在公開場合也提到,要打造成為科技驅動的行業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順豐對科技的投入主要在三個領域,第一是業務環節的降本增效,第二是用科技的能力拓展新的業務,第三是匹配戰略目標,建立關鍵戰略能力。
2018年,順豐控股繼續加大了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地圖服務平臺、無人化及自動化操作、智能硬件等方面的研發投入資源。。截至2018年12月31日,順豐已獲得及申報中的專利共有1,645項,軟件著作權649個。在國內快遞行
業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專利覆蓋無人機、智能分揀、大數據運用、智慧物流網絡建設、自動駕駛、包裝保鮮技術等物流核心、突破性領域。目前,這些科技投入也已經逐步落地,為順豐日常運營的降本增效作用明顯。
比如在收派環節,利用大數據和運籌優化算法,對件量準確預測,對快遞小哥排班優化調配,任務精細化管理提升收派效能;利用智能硬件,解放小哥雙手。順豐表示,期待今年有10%-12%的效能提升,通過效能提升節省人工成本。
在運輸環節,順豐今年車貨匹配平臺將會落地,打造融合自有運輸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平臺,提升運力成本管控能力。將運籌優化運用在物流供應鏈網絡的設計中,優化傳統快遞業務與新業務協同效應,提升裝載率。
戰略能力方面,這個一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呈現效果,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是保證順豐長期緊貼用戶和市場變化的必要能力。順豐側重于打造幾個重要的戰略能力,包括供應鏈管理和智慧物流,大量利用傳感器、大數據技術,幫助客戶解決供應鏈低效的問題。同時,自動化、機器人把物流行業從人力密集變成科技密集,對整體供應鏈的改造,是順豐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
除剛才提到的科技優勢外,其網絡以及基礎設施優勢同樣明顯。順豐擁有通達國內外的龐大物流網絡,包全貨機+散航+無人機組成的空運“天網”,以營業服務網點、中轉分撥網點、陸路運輸網絡、客服呼叫網絡、最后一公里網絡為主組成的“地網”,以及以各種大數據、區塊鏈、機器學習及運籌優化、語音/圖像/計算機視覺/智慧安檢AI識別、智慧物流地圖等組成的“信息網”,“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
2018年,順豐出資約1.7億元人民幣成立順豐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建設多式聯運物流項目,積極發展公路、鐵路、水運多式聯運,最終實現一次托運、一次收費和一單到底,進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同年8月新組建的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在深圳揭牌成立,聯合開發推出系列快運物流產品。
如果我們再想深一層,順豐通過自己的品牌、網絡優勢(空運、場車人的資源)、科技(信息網)、基礎設施優勢所打造涉足物流多細分領域的超級物流平臺未來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間,以目前順豐的科技能力,不但可以在物流每個細分市場建立較大優勢,而且能在跨行業取得一定的競爭優勢。
因為順豐擁有最豐富的線下場景,有完整的端到端數據,更注重于應用層面,這是單純科技公司無法比擬的。
比如順豐新搭建的車貨匹配平臺,可以更有效的匹配內部資源,推進運力社會化,并將社會資源引入去提升裝載率去降低成本。
順豐希望以快遞DNA、用科技手段為客戶提供更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務體驗,是對傳統模式的顛覆。科技通過對海量大數據的分析處理,幫助客戶實現銷售預測、前置分倉,實現消費者下單一小時到貨的極速物流體驗;同時協同客戶改善其倉網布局、庫存管理,線上線下庫存聯動,以最高效、成本最優的方式實現貨物流轉并提升C端消費者購物體驗,幫助客戶降本增收。
另外,從2018年成立了“新夏暉”、“順心捷達”、“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超級大數據合資公司以及注資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也能察覺到,順豐布局“超級物流平臺”的步伐正在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工業4.0和全渠道新零售時代的快速到來,順豐著力打造方案+服務,以科技和數據為驅動力,打造數字化、模塊化的一站式智慧供應鏈管理平臺。
該平臺一方面將通過數字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來實時獲取和自動分析需求、流程、生產、產品和服務等數據,并實現供應鏈系統的自動響應;另一方面通過將產品和流程凝聚在模塊中,實現模塊間靈活組合,既可以支撐頭部標桿企業客戶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也可以實現大眾型企業戶的標準化產品的靈活快速落地和規模化推廣。
總的來看,傳統的快遞業務保持龍頭地位,重貨、冷運、同城、國際、解決方案等也取得一定突破。已形成了快遞,重貨,冷鏈,供應鏈,同城配,以及國際業務等為一體的物流版圖。2019年,順豐將依托天網、地網、信息網的底盤資源,切入大物流市場,提升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能力,完善整個生態體系的建設,同時,通過科技的能力,實現降本增效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依托網絡、科技、基礎設施,未來你看到的順豐或許已不單單是一個“超級物流平臺”,而是一個“超級服務平臺”。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6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1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19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82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0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9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