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符合綠色港口建設需求,山東港口集團青島前灣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公司)發展亟需進行轉型。站在服務“大循環、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下,公司提出以綠色港口、智慧港口雙線并進,以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流程閉環管理,從能源結構、技術創新、污染防治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有力促進了港口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并于2016—2018 年獲得船舶岸電等專項補貼千萬余元;2018 年完成通過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20 年完成通過ISO 50001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同年獲評中國港口協會四星級綠色港口榮譽稱號。
1. 港口機械清潔應用
公司119 臺港口機械全部采用電力驅動,且碼頭所有變電所及箱變處均配有動態無功功率補償器,可以有效保障供電系統功率因數、電壓波形畸變率等滿足標準要求等裝置,圍繞“宜電則電、宜氣則氣”,推進短倒拖車、正面吊、空箱堆高機、叉車等清潔能源應用,277 臺水平搬運機械全部運用LNG 作為能量來源,新增集裝箱正面吊、空箱堆高機、叉車、集卡、非道路移動機械全部使用電能或LNG 能源,其港作機械清潔能源占比90% 以上。
2. 岸基供電設施應用
在船舶靠港期間,通過岸基的供電單元,使靠泊港口的船舶關閉船舶自備輔助發電機, 轉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電力,向主要船載系統供電,由此控制柴油顆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和噪聲污染。目前,公司9 個泊位配備15 套低壓岸電設施、2 套“一拖二”式高壓岸電設施實現岸電設施泊位全覆蓋,并將船舶供電服務推廣至22 家船公司。
公司合理利用資源,將現有的岸邊接電箱改造擴容成低壓定頻岸電箱,進行船岸互聯,自投入使用實現逐月提高的增長趨勢,具備船舶接電率穩定在50% 以上。在高壓系統方面, 于2016—2017 年建成2 套岸基船舶高壓供電系統,達到6 個泊位具備高壓船舶供電能力,高壓岸電泊位覆蓋率達到67% ;2013 年—2021 年新增改造15 套低壓岸電箱,達到全部9 個泊位具備低壓船舶供電能力,覆蓋率100%。
3. LED 照明遠程智能控制應用
港區照明設施分為堆場照明、道路照明、非生產照明及機械設備照明等照明設施,公司推廣應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統的同時,新建工程、新購設備全部采用LED 照明;2019 年100% 完成港區堆場、道路LED 綠色照明,對堆場照明采取了遠程智能化控制、軌道吊改造投光燈節能控制、岸橋大梁投光燈分段控制,已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JTS-T105-4-2020》綜合能耗計算,公司碼頭生產單位吞吐量可比綜合能源單耗為21.65t 標煤/ 萬TEU,低于24 t 標煤/ 萬TEU 的集裝箱碼頭先進值(GB31823-2015)。公司碼頭生產單位吞吐量CO2 排放量為1.90 t/ 萬t,小于《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指南》附錄B 碼頭生產單位吞吐量CO2 排放量先進值2.44 t/萬t。
1. 健全綠色港口預算管理與考核體系
公司在年初編制成本預算時,將環保、能源消耗納入到年度預算目標中去,將目標分配到個人,實行目標責任制度、掛圖作戰項目, 設有嚴格的環保、能源管控考核機制,成立工作小組,分階段執行。此外,公司從2016 年以來一直對能源消耗目標成本分解至單人,對油、水、電等能源成本就進行重點控制。
2. 建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體系
定期召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題工作會議,確立分工,明確責任。通過青島市固廢平臺的線上流程,制定企業線下工作流程。從管理計劃、企業管理、庫存管理、轉移計劃、預估判斷等多個方面進行精準管控。結合公司實際產廢情況,按照《環保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作出危廢暫存間的改建項目規劃、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等建設難題,全面增強公司環境保護管理標準。
3. 非生產輔助環保、節能設施建立
港區因洗車業務產生的洗車污水含有油泥、懸浮物及洗滌污水等,其洗車油污水對港區水質污染風險較大,因此結合公司實際需要引入氣浮式污水處理設施兩套,確保處理后的水質達到中水回用標準;合理布局港區供熱需要,設置太陽能及空氣熱力源泵可再生供熱設施, 使冷煤通過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進行產熱,相比于傳統熱水器在消耗同等產熱量的情況下,能耗可降1/3 ;并逐步對變電所、箱式變電站進行更新SCB-18 節能型變壓器,確保輔助設施節能降耗。
4. 大氣環境智慧管控系統建立
合理布置監測站點,基于空氣質量微站在線光散射監測技術,對 TSP、PM10、PM2.5、SO2、NO2、CO、O2 等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實現污染源可視化分布顯示、監測數據實時顯示、數據統計等各類報表自動生成、污染溯源分析和自動環境預警,互聯網、物聯網進一步融合,實現公司大氣環境管控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大氣環境管控水平。
1. 全流程作業任務驅動的數字孿生仿真平臺
借助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 空軌轉運+AGV 的技術優勢,積極優化集疏港鐵路與干線鐵路和碼頭堆場的銜接,集疏港鐵路向堆場、碼頭前沿延伸,加快港區鐵路裝卸場站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通TOS 作業流程、碼頭作業場景要素、場橋管理系統、無人水平運輸工具車隊管理系統、無人水平運輸工具單車智能決策系統等各個環節的數據流鏈條,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孿生仿真系統。從而建立港口、集疏運微循環,以立體的思維構建未來港口物流的集疏運網絡。
2. 多式聯運發展
利用海關“在途監管”的智慧監管模式, 對于鐵水聯運的箱子,通過發送在途移動申請, 內部通道監管運輸的模式,壓縮通關時效,提升物流效率。建立內陸和口岸的信息聯動,打造具有特色的內陸港操作模式。創建內陸港與碼頭信息聯動操作系統,實現出口集裝箱進入內陸港,完成碼頭出口信息的裝船配載,真正把碼頭堆場延伸到了棗莊、菏澤等內陸港,打通海鐵最后一公里,為客戶節約物流成本的同時,提供一站式的集疏運及裝船服務。推進港口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提高集疏運采用鐵路、水路、新能源車輛等綠色運輸方式的比例,推進大宗貨物鐵水聯運、水水中轉, 提升綜合運輸效率。有序推進“散改集”“件改集”業務發展, 提升全程物流鏈整體效率及環保水平。2018 年—2019 年,鐵水聯運、水水中轉占集疏港比例分別為33.7%、36.4%,且海鐵聯運增長量占比20.6%,占比持續提高。
3. 生產組織效率優化
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優化集裝箱工藝流程,充分運用大數據,實施運輸車輛預約提箱、預約裝船,加大集裝箱直裝直取和重進重出作業量; 加強作業過程管控,對機械設備全面實施運行監控和作業環節銜接,科學合理調配設備降低無功損耗。在岸橋裝卸作業過程中配合使用“雙箱吊具”進行作業,依托SPARCS 系統實現生產組織雙循環、集卡重進重出等優化生產方式。使用SPARCS 系統實現集裝箱資源調度智能化,將復雜多樣的船舶配載、堆場管理、設備和裝卸控制由SPARCS 系統處理,新工藝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橋吊效率提升49.25%,生產效率最大提升可達到33%,能源消耗減少19.8%,集卡空車率下降40%。進一步提高智慧綠色港口管理水平,得益于此舉措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1. 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應用范圍仍需進一步擴大
港口吞吐量體量大,仍然處于高速增長期,用能需求高,排放總量大。港口水平運輸車輛清潔能源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適宜在集卡電力驅動技術較為成熟的車輛中率先推行,電動正面吊、電動空箱堆高機也初具市場推廣條件,后期應用潛力較大。可再生能源在港口的應用較少且不具規模。港口具有發展光伏發電、儲能系統、風力發電的條件,有待充分利用。清潔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需加快充電站、加氫站等清潔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港口先進技術的推廣仍需進一步加強,仍需深入挖掘永磁電機、儲能、碼頭自動化、智能化等技術潛力。持續推進智能化能源管控平臺構建,實現能源消耗數據分類自動采集、自動分析等功能,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
2. 運輸結構和集疏運體系仍需不斷調整和完善
集疏運系統中公路占比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鐵水聯運、水水中轉等更為高效和綠色的集疏運方式占比還有待提高,運輸結構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需加快鐵路、空中軌道等集疏運方式建設。
3. 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的任務仍很艱巨
碼頭岸電建設和改造力度仍需加大,岸電使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港口配備的陸基壓載水接收和處理相關設備不滿足在應急情況下接收船舶壓載水并安全處理的能力,需配合屬地政府依法統籌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加強設施之間的銜接嚴格執行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聯合監管制度。部分污水處理設施需通過升級改造保持穩定運行;水資源循環利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4. 港口建筑材料應用還需提升加強
港口工程在施工期間需考慮采用環保材料,在施工建設的初期考慮采用綠色材料,在熱濕舒適性、空氣質量、噪聲、光照等方面綜合考慮,綜合應用太陽能、熱源泵等可再生能源和高能效比的設備;覆蓋全樓的智能樓宇傳感自動控制;零熱工缺陷的圍護結構絕熱改造等多項措施。
5. 持續營造節能低碳氛圍
建立健全綠色港口發展規劃及環保、能源管理體系,將低碳發展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和企業核心價值觀,將低碳理念植入崗位專業技術培訓。培育新時代綠色低碳港口先進典型,提高全員節約低碳自覺意識。學習國際國外先進綠色港口有關技術與管理創新、宣傳、培訓體系。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