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白皮書盤點了316家智能物流廠商,涵蓋了市場上主要的物流裝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軟件供應商和平臺服務商,并對其中40家主要廠商的公司信息和主要產品、解決方案進行了巡禮。最后,白皮書將316家廠商的官網信息、分布區域、主要服務行業、主要產品或解決方案等信息進行了詳細整理,可作為了解智能物流產業市場概況、智能物流領域主要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參考。
隨著智能化、自動化和新興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不斷地發展與應用,我國智能物流正處于起步發展的快速上升期,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深入與細化。本章節選取了智能物流的主要應用場景進行介紹。
? 工廠物流作為支撐企業生產制造的重要環節,已成為智能物流應用的重要場景之一。工廠物流的智能化升級改造以產線協同為基礎,需以協同物流系統的原料輸送,成品、半成品的存儲等環節滿足產線工作的需求,呈現出智能物流與生產制造融合發展的趨勢。
? 航空物流面對不斷增長的運輸壓力,開始積極探索智能物流建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無人物流車及自動化輸送系統等新技術、新設備開始融入機場物流體系,以應對在時效性、可靠性、復雜性以及大處理量和長距離運輸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
? 港口物流是圍繞以港口為核心樞紐的全程物流鏈。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及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基于數據驅動的港口物流智能化與協同化運營服務,實現整個港口物流作業、 運輸服務及港口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大通關”一體化服務。
? 公路物流作為我國物流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整體規模基數較大且穩定,后續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提供了“算力”與公路物流業務深度融合;“互聯網+物流”的貨運平臺經營模式,實現了公路物流行業資源的有效配置與智能協同。
? 鐵路物流是支撐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交通方式,并且隨著工業發展而保持穩定增長。基于物聯網、射頻識別、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智能系統的整合集成應用,鐵路物流實現了對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管理、資源的調整調配與智能化運營分析,提升了鐵路物流智能化水平。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和企業智能化、自動化的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愈發迫切,企業對物流自動化設備、軟件和系統集成業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中商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近6000億元,預計2021年,我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達6477億元。
面對我國如此龐大且高速發展的智能物流市場新藍海,e-works特別選取了智能物流行業物流設備、物流軟件、物流系統集成、物流信息平臺四大領域的主要廠商,設計并構建了“智能物流產業生態地圖”。
圖2 智能物流產業生態地圖(2021)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需要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5G等新技術在智能物流等重點領域落地”,同時隨著新零售、智能制造等領域對物流的更高要求,智能物流行業將繼續發展壯大。智能物流的發展趨勢取決于在業務變革和技術創新所產生的重大變化,目前,智能物流行業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自動化物流建設成為剛需,自動化物流設備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已建設的自動化物流系統主要分布于自動化水平較高的煙草、醫藥、汽車、機械制造和電商物流等行業。但物流活動貫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為應對不斷變革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內部運營與外部服務質量,各行各業對智能物流系統建設均有廣泛的剛性需求。因而,作為系統基礎硬件設施的物流設備市場前景廣闊,其中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化輸送與搬運設備潛力最佳。根據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動化立體倉庫保有量6000座左右,每年預計會以17%的速度復合增長,到2021年我國自動化立體倉庫保有量約有8000座左右;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度,我國市場新增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AGV/AMR)41000臺,較2019年增長22.75%,市場銷售額達到76.8億元,同比增長24.4%。目前,國內自動化立體倉庫和自動化輸送與搬運設備(如AGV/AMR等典型設備)的應用雖有快速發展,但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應用程度仍然不高,未來市場規模依舊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搶占價值鏈核心地位,物流設備制造商向系統集成商轉型
隨著自動化物流建設的推進,無人化發展的深入,自動化物流設備的應用愈發廣泛,企業格外關注物流自動化廠商對各類設備進行統一管控的系統集成能力;再加上自動化物流設備行業競爭逐漸加劇,物流設備制造業務研發投入大,相對于價值鏈核心地位的物流自動化集成業務成長性更弱、利潤更薄,眾多物流設備制造商已向系統集成商方向轉型。
軟件定義硬件,物流設備從數字化向程控化升級
物流硬件設施作為物流系統的執行基礎,其性能不斷提高卻難以實現顛覆性的創新,因而在發展趨勢上必然呈現出思維與執行的融合,從數字化向程控化(軟件程序主導物流信息系統)演進,而物流思維系統即軟件控制系統將逐步成為硬件系統的大腦與控制中樞,主導著物流硬件系統的進化與升級。在硬件、控制與數據的邏輯分層的基礎上,控制層系統軟通過互聯網可隨時迭代更新,數據層可實時接受互聯網數據并自動識別感知,進而調動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從而實現軟件定義物流硬件。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物流平臺服務商逐漸向供應鏈上游延伸
輕資產運作的物流平臺服務商相較傳統物流企業,具有運力資源豐富、信息傳遞迅速、資源調撥捷敏等優勢。面對愈發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和不斷發展的業態,物流平臺服務商更加注重新興技術與數據應用,在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和調度優勢的前提下,主動調整業務模式,延伸產業鏈條的同時,努力提高物流平臺供應鏈上下游的穩定性、協同性、順暢性,以增強物流平臺的抗風險能力。
本土廠商同外資廠商錯位競爭,并不斷向高端市場滲透
國內物流自動化市場中,外資廠商和本土廠商在充分競爭中不斷發展,并在不同領域和項目形成各自優勢,逐漸呈現出錯位競爭的市場格局。外資廠商因其成立時間早、技術長期積累和項目管理經驗豐富等優勢占據行業高端地位,專業度集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和較大的營收規模;而本土廠商由于起步晚,技術、經驗積累不足,發展較為分散,主要憑借著高性價比和本土化后市場服務優勢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場,但近年來,經過技術積累和研發創新,逐漸向高端市場滲透。
新興技術不斷發展與應用,助力智能物流加速發展
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當前物流系統進行了顛覆與重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應用場景不斷加深,運作模式不斷變革,經營效率不斷提升。物流信息得以實時存儲、傳輸,物流設備得以高效互聯與智能受控,物流系統得以智能分析與實時決策,實現跨企業的數據共享、跨流程的標準統一和跨地域的物流追溯,促使物流行業朝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發展,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從而促進整個行業降本增效。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8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2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18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3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2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39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