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2021京東超市吃貨嘉年華正式啟動。
京東超市確定了大食品行業戰略方向——拓新和尋源。
簡單說,京東超市要持續強化食品和生鮮業務創新。
一
食品
食品業務做不做的好,主要看新品能力強不強。
通過工業化生產的食品業務,在商超品類中,是最難建立差異化的領域。但令人糾結的地方在于,這個領域又必須要做好差異化,必須做出新品新意。否則,就會失去銷售、失去顧客。
在食品領域,老品是增加不了銷售的,因為人們總愿意找尋、嘗試新的食品,會容易受新品所吸引。進而新品關系到消費者的視覺沖擊,關系到零售平臺的人氣與登陸理由,還直接關系到銷售額。
但在食品領域,新品也比較難做,最難的部分可能是精細化能力。
常常出現的場景是,消費者會受新品吸引而來,會在新品貨架前、新品頁前停留更長時間,但最終決定購買時,消費者很多時候又會出于穩妥等原因考慮,而最終選擇購買了老品。
這樣的結果是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新品定價,比如給予新品的流量展示位分配,比如文案提案,比如公信力,還比如售后服務等等。各方面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消費者最終沒有購買新品。
但是,如果零售商只是簡單依據銷售額指標來判斷新品無價值,而減少上新頻率,到一定階段,你又會發現整個零售平臺在逐漸失去活力。
因為沒有新品,消費者就逛不起來了,停留時間縮短進而導致客單價不高,購物頻次也會減少,甚至,下次都不來了,因為缺少新意會讓消費者失去前往理由。
所以,最終這就是考驗零售商的精細化能力。新品銷售如果不好,要找到原因,再出解決方案,而不是粗放的拉個清單就淘汰新品。在食品領域,零售商的工作要求是,要能保證新品的存活率,要不厭其煩地引進新品。
這些可能就是京東超市要強化拓新的原因。京東超市計劃強化在食品領域的競爭力。
從京東方面披露的情況來看,京東超市在食品新品方面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推出過“萬物新生計劃”、“新銳品牌超級新探計劃”。總體來看,京東似乎是要整合流量、數據、物流、營銷等平臺資源,打造孵化新品成長的基礎設施。
京東超市于此塊的優勢則在于,京東的品質品牌形象已經建立了,有助于賦予新品,乃至新品牌更好的公信力。龐大的用戶基礎,會有很高的銷售彈性,京東在高線市場的滲透率很高,這些用戶的購買力很好。如果新品能找到消費痛點,京東是有能力將新品打造成為爆品的,迅速拓寬銷路并建立品牌認知。
京東的C2M模式則有助于新品尋找用戶痛點,并進行針對性研發。
高效的物流等基礎設施則能提供更高品質的履約服務體驗,以及售后服務體驗。配以歷史數據資源及線上方式的預售直連能力,京東應該是能做到更好的商品周轉效率,加速新品的研發、流通周期。
二
尋源
除了拓新,京東超市2021年的重點還有一塊,就是尋源。
這可能有兩層含義。一個基于產業端,建立源頭直供能力。一個是基于消費端,能提供溯源體驗。滿足消費者的安全性、品質化的商品需求。
顯然,無論是產業端,還是消費端,尋源最適用的領域會在非標分散的生鮮農產品領域。
這塊,京東超市目前在做的重點計劃是,5月13日,已與國內七大重點產業帶政府達成“星火計劃”產業帶戰略合作,并發布百大產業帶孵化的三大舉措——產地農業品牌化、產業基地集群化、農產品流通大中臺戰略。
做生鮮的整體脈絡則分為上中下三端,來構建一套完善的、數字化的生鮮流通基礎設施。
上游端,做的是產地標準化。
京東擬聯合政府和企業共建產業源頭產品標準,做數字化基地,建立溯源體系,源頭把控品質。
中游分銷端。做的是產業鏈整合。
京東力圖打通產品流通各環節,包括京東物流布局的產地倉、干線物流、現代農批市場數字化改造,終端引入地利等大型批發市場等。
目標是提效,并減少農產品損耗。
下游渠道端,做能力輸出。
按京東已披露的計劃,京東的能力輸出是要在渠道端建立6大服務體系。
1、品牌及溢價。
與政府共建地標品牌推廣措施、產品標準,打造地方品牌。
2、電商運營能力。
提高生鮮農產品電商運營能力及人才培養服務,通過與專業電商服務公司合作,幫助培養電商人才。
3、新渠道。
建立直播基地,或引入MCN,來構建直播與農產品基地的連接,幫助提升農戶在直播等新渠道、新營銷場景層面的運營能力。
4、技術。
通過聯合京東物流,京東科技及第三方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農產品從產到銷各環節構建數字化能力。
5、金融。
整合平臺資源,做農業金融、供應鏈金融。
6、全渠道。
打通線上線下,及京東站內站外的全渠道發展,以此對接上游做分級分品,構建全渠道分銷及零售能力。
從以上計劃,可以看到京東對生鮮農產品市場是有一個比較大的規劃的。而從京東,以及京東生鮮業務目前的體量來看,它也有一定基礎來做這樣的大規劃。
按京東提供的數據,近五年來,京東實現的農產品交易額超5000億元,銷售體量已經比較大了,這樣的體量是可以支撐京東來整合產業鏈的,可以基于其現有基礎盤做源頭供應鏈、產地標準化和生鮮流通數字化。
京東于全國建立了250多個地方特產館,生鮮冷鏈覆蓋近300個大中城市。基礎設施也形成一定布局。
無論是B2C,還是同城1小時達(達達),還是線下生鮮超市(七鮮)、生鮮便利店。生鮮農產品的不同消費場景,京東都有覆蓋。并且在各個領域都是當下市場的重要玩家。
京東的資金體量也不錯,其有能力通過投資來整合出一套高效的生鮮流通基礎設施。過去一段時間來,京東曾先后投資過永輝超市、步步高、錢大媽、地利、興盛優選等各種渠道和不同產業鏈環節。
所以,京東毫無疑問將是中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重要玩家。
《商業觀察家》認為,京東做這塊市場,最大的優勢是“長跑”能力。其做自營B2C業務所積累的商品管控、品控能力是長時間沉淀出來的,物流倉配能力也是需要時間磨合的,這些能力都不可能于短時間內實現。
生鮮農產品市場則是一個需要長跑的市場,不可能太快,這一點倒比較契合京東的優勢。
京東有可能幫助中國整個生鮮農產品市場提升品質水平。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10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4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3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