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不畏冷冬,如期而至,這是我們相約見面的又一個新年。
當下沒有一個行業比快遞更加繁花似錦,但生活并非總是風清月白,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過得并不容易。這一年,大到世界、中到國家、小到行業與個人,都在承受巨大的考驗。
在這個特別的時間節點上,很容易想起那句曾廣為人知的”預言“:2020可能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揮別2020之際,讓我們再次回顧那些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瞬間與事件。一如我們所堅信的,冬雖濃,春終至,所有的陰霾與迷霧,都會因風穿堂而過被驅散。
無人車配送醫療物資
免費運送、捐贈錢物、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無償助農……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這些詞匯成為了快遞業的主旋律。2020年初的武漢,無論是以中國郵政為代表的國家隊,還是以順豐、京東、通達系為代表的民營快遞,都在為打贏這場疫情作出貢獻。
疫情期間,百姓都“宅”在家中,快遞業成為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披星戴月奔跑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們則成為生活物資“最后一公里”送達的城市擺渡人。
降費與罰款成網點兩座大山
進入到2020下半年,各個加盟制快遞公司的內網中,每天都有不少各地的網點因故暫停。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正在急于轉手網點,有的轉手無果直接申請了退網,更多的為入不敷出停擺倒閉,一股焦慮的情緒在行業中不斷蔓延。
價格戰導致的派費下降,正在成為壓倒不少網點的最后一根稻草,隨之而來的就是小哥流失。這場博弈中,最末端的基層網點和快遞員正在承受更大的壓力。
快遞業的生存之本在于網絡,網絡的生存之本在于末端,網點苦于價格戰、困在巨頭戰場里,如同毛細血管的末端不斷失血。如果不采取系統性措施,快遞行業未來還要面臨更大的難題。
豐網加盟一票難求
與往年通達百之間的競爭有所不同,隨著極兔與眾郵(京喜)、豐網的出現,讓對價格敏感的通達系電商客戶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正在高舉雙手歡迎新軍的入盟。
在巨頭林立、蛋糕幾乎被瓜分殆盡的中國快遞市場,快遞新軍想要在紅海中掀起浪花,價格戰是唯一的選擇。
2021年,通達百亟需跳出價格泥潭、極兔劍指日均3000萬票、豐網力爭全國起網搶量,京喜背負京東物流謀求上市后的增長指標,一出出好戲正在上演。
德邦轉型大件快遞不易
2020年5月24日,韻達德邦同時發布公告,韻達計劃向德邦戰略投資6.14億元,將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
韻達此時抄底德邦,還有一個背景就是,阿里巴巴此前成為韻達前十大股東。至此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阿里創投)持股韻達股份為2%,位列第七大股東。
德邦在大件快遞業務是龍頭企業,韻達小件快遞市占率排國內第二,不僅是資本層面,更有業務方面的契合。快遞江湖中,面對阿里系、順豐、京東三大巨頭,韻達和德邦抱團取暖,不失為對抗巨頭的一種策略。
豐巢5年成快遞柜一哥
2020年5月,豐巢宣布并購速遞易,成立5年做到市占70%,成為“最后一公里”的快遞柜一哥。很快,豐巢宣布超時收費政策,隨之引起了極大爭議。
公眾對于豐巢收費事件一個關鍵爭議點在于,明明應該送貨上門的快遞,憑什么放在快遞柜?更讓不少公眾不解的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快遞都不送貨上門了。從而引發了關于派費下降與服務質量的行業大討論。
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公告稱,根據《反壟斷法》規定,豐巢收購速遞易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被罰款50萬元。
通達系加快儲糧備戰
自2020年3月份國內快遞企業復工以來,實施“價格戰”,以價換量,犧牲短期利潤成為“通達系”快遞企業的共同選擇。
9月份,阿里66億增持圓通至25%股份,在韻達2020前三季營收與凈利雙雙下滑后,盡管市場占有率仍高于圓通,借勢阿里增持之后,被解讀為是圓通爭二搶一的明顯信號。隨后,申通公告獲得33億元阿里增持。
旺季前夕,通達系資本市場的軍備競賽不斷升級。韻達完成增發后,9月29日,中通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募資百億港元,也使其成為第一個同時在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更是港股物流板塊市值最大的企業。
菜鳥裹裹加快布局個人與商家寄件
主打寄件服務的菜鳥裹裹與中國郵政達成戰略合作。2020年底,菜鳥裹裹宣布,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共建5萬個寄件點,打造寄快遞便民網絡。
當菜鳥裹裹不斷延展寄件觸點的同時,順豐、京東物流也在不遺余力地落點和布局。順豐旗下末端服務平臺“驛收發”宣布品牌升級;京東物流不斷推出價格優惠蠶食順豐高端商務件市場。
在爭搶C端市場的同時,巨頭們意識到,對當下對大部分快遞企業來講,新一波增量則來自于下沉市場,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京喜轉型社區團購物流、豐網聚焦中低端客戶群體、極兔直接在農村刷墻,未來的爭奪還充滿變數。
極兔末端的內功還需歷練
雙11前夕,極兔速遞被通達系快遞公司下達“封殺令”,引起廣泛關注。為了快速搶占市場,極兔祭出快遞行業最簡單原始的手段——“價格大戰”, 對平臺、配送、寄件等所有環節的相關利益者,極兔給出的條件都比通達系要好。
首次參戰雙11,極兔業務量接近2000萬單。盡管業務量增速迅猛,但極兔的末端相對薄弱。在通達系看來,決不能容忍自己多年來發展出的末端網點幫助競爭對手搭建起物流網絡,讓對手逐步發展壯大來瓜分自己的市場。
這次“封殺”表面上看是競爭激烈的快遞行業對黑馬的忌憚,但背后所呈現的還是阿里系與拼多多系之爭。
雙11快遞格局不斷演變
相比歷屆大促不同,2020年天貓雙11大促為兩波大爆發,雙11首次將有11月1日—3日、11日—14日兩個發貨高峰期,大促周期較往年更長,攬收派送跨度更大,快遞物流壓力會得到緩解。
順豐雙11當日的攬收量超過6000萬件,中通當日訂單量超過2億單,攬收量繼續超過1億件。中通11天內總體訂單量與攬收量依舊領跑,分別達到8.2億與7.6億,11天內的日均訂單量與攬收量分別為7500萬與6900萬單,分別同比增長58%與77%。
在中通將競爭對手越拋越遠的同時,韻達圓通絲毫不敢怠慢。在11日當天,兩家攬收量均突破1億件,訂單量方面雙方也不相上下,在1.5億單左右。
主營業務是資本市場晴雨表
從長期看,快遞行業賽道需求增長確定性較強,依舊是增量行業,而供給端,份額向頭部加速集中。這一現象,透過快遞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展現出來。
過去一年,只有順豐中通德邦實現了股價的上漲,申通韻達百世則大幅下跌。在價格持續戰背景下,成本控制能力成為了巨頭盈利能力的決定性因素。隨著單票價格不斷下探,單票利潤隨著下降,部分企業單票利潤降至虧損。
除了順豐一騎絕塵外,通達系快遞服務產品整體偏同質化、面向的客群價格敏感度高,在市場份額沒有完全拉開情況下,領先企業難以通過提價緩解競爭,競爭對手也不會主動提價,從而形成囚徒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將加快行業兼并重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5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83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7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