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通旗下云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浙江中通藍網有限公司,引起市場關注。
那么中通藍網如何定位?中通此舉又有怎樣的戰略考量?
浙江中通藍網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通藍網),成立于2020年11月24日。
據天眼查顯示,中通藍網由中通云冷網絡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注冊資本5000萬,法定代表人孟峰,最終關聯公司為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
從工商信息來看,中通藍網公司許可項目包括道路貨物運輸。且在11月2日,中通藍網商標也已經被中通快遞注冊。據了解,中通藍網很可能與順豐豐網向下的戰略相反,為定位高價值產品網絡。
這讓人不禁讓人聯想到中通此前主打高端品牌的星航時效件業務。以及此前的同樣進軍高端業務的圓通承諾達。
那么此次定位高價值網絡的中通藍網,與此前的中通浙江星聯航空有什么聯系?與圓通承諾達的布局又會有什么區別?中通藍網的成立又有怎樣的戰略考量?
我們知道,中通早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高端業務網絡,2018年3月份注冊成立了浙江中通星聯航空貨運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6月在云南香格里拉發布松茸解決方案,同時推出高端市場品牌星聯時效件,正式宣布正式進軍高端業務市場。
那么此次的定位高端網絡的中通藍網,與星聯航空又有怎樣的關系?從法定代表人同是孟峰就知道兩者關系非同一般。
資料顯示,孟峰也是星聯航空執行總裁、以及中通冷鏈總經理。而近期相繼新任職中通藍網物流、中通藍網信息科技兩家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可見三者關系非比尋常。
顯然,孟峰同時掌舵星聯航空、中通冷鏈、中通藍網,三者關系不言而喻,藍網很可能正是中通布局的高端網絡。
至于如何搞,則從近期中通星聯航空2020年第二次網絡會議可以側面了解。
2020年11月21日,中通星聯航空2020年第二次網絡會議在浙江桐廬舉行,星聯航空總部經理級以上人員及各子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星聯航空執行總裁、中通冷鏈總經理孟峰,中通星聯航空行政副總裁任漢芳出席會議。星聯航空營運板塊負責人肖征衛出席并主持會議。
作為本次會議的主題,“新網絡、新平臺、新起點”象征著星聯航空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新形勢下,以城市服務和客戶需求為驅動,中通星聯航空、中通冷鏈將共同構建開放、智享的獨立網絡服務平臺,強化以航空和冷鏈資源為支撐的產品附加值。
從會議主題我們基本可以猜測,藍網很可能成為中通冷鏈、中通星聯航空的末端補充,藍網最終與中通冷鏈、航空三者形成新網絡、新平臺,組成獨立的網絡服務平臺。
因此,藍網和此前的星聯、冷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當然,對于中通高端獨立網絡,也一定會考慮YTO承諾達的前車之鑒。YTO承諾達的失敗主要在于,雖然有全貨機資源,也投入了大量直營網點和快遞員,但由于缺乏客戶基礎,導致虧損嚴重。
因此,在投入大量資源前,首先要有客戶布局,避免資源浪費導致的成本攀升,且投入應當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全國起網。在以下三個方面就有所體現:
①干線航空聯盟:星聯的空運資源并沒有通過自有飛機或包機的高成本方式介入,而是利用聯盟的方式快速形成能力。
②末端網點聯盟:中通藍網的末端建設,大概率也不會直接全年鋪設直營網絡方式去做,仍然會通過聯盟為主的方式鋪設。
③循序漸進:中通藍網不會直接進行全國大規模起網,而是將從偏遠到核心區域逐漸試點,據悉藍網前期只會在云貴川西南片區試點。如同星聯時效件與云南松茸解決方案同期發布一樣,會先確定業務再出產品。
綜上,按照中通的風格,藍網的發展一定會穩扎穩打,不會一蹴而就。那么中通藍網是怎樣的戰略?為何通達一定要布局自身的高端網絡?
那么中通為什么要成立藍網,筆者認為這樣的戰略布局主要基于市場環境、自身發展、以及對競爭的綜合考慮。
從市場環境來看,我國消費呈現U型發展趨勢,隨著我國消費結構中高端市場增長快,高端市場需求提升明顯。
如順豐定位高端的時效件業務,2020年增速回暖,主要也是得益于品牌電商收入占比提升了6個點,目前時效件收入增量中品牌電商貢獻收入的60%。
從自身發展來看,目前通達同質化仍然較為嚴重,雖然在菜鳥指數、市占率方面開始分化,仍未拉開較大差異。中通今年價格戰彈藥投入較大,三季度市占率同比也只提升2%,按這個速度,市占率提升到30%還需幾年的時間。
因此,截止目前排名靠后的快遞企業也并未被吞并,極兔目前日均也達到了千萬票量級。可見,電商件價格戰打掃戰場仍需時間,如果長期聚焦低價電商件,則短期無法跳出價格戰的泥潭。為了未來能健康發展,中通必須布局新的高端市場。
從競爭角度來看,由于順豐特惠專配,打的就是通達利潤倉客戶。如今順豐豐網更是以抵至2元每票的價格,已經打入通達腹地,中通此舉也是為了回應順豐特惠專配和豐網沖擊。
更為重要的是,倘若等到順豐鄂州機場投入后,順豐一旦打起高端時效件價格戰填倉,潛在競爭對手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中。
如此前菜鳥裹裹補貼2億元搶奪散單業務,韻達也開啟“小蜜豐采蜜項目”7折搶散客。針對競爭對手的進攻,順豐針對性在部分城市試點上線了一款新產品-特惠件,主要針對單票10kg以下的散單客戶,價格1kg低至7元。
因此,留給中通競爭的時間窗口也不多了,現在不發力,后面將更難有機會。
順豐豐網向下,中通藍網向上,直營和加盟的領軍者之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這讓我想起了定位理論的創始人,阿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的杰作《商戰》中提到,商戰形式可以分為四種,即防御戰、進攻戰、側翼戰和游擊戰。
其中防御戰是行業領軍者常用的策略,《商戰》指出最佳的防守是不斷地進攻自己。順豐在標快的基礎上推出更快的特快,中通不斷的降低成本都是在不斷進攻自己中繼續提升自身壁壘的方式。目前,兩者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到了最好。
而進攻戰則是進攻老大的商戰形式,而現在的順豐向下,中通向上都是對對方領域的老大發起的進攻。《商戰》中提到,進攻戰反而不要去進攻領頭羊的弱勢,因為強勢品牌更容易去彌補自身弱勢。
比如前面講到的散件之爭一樣,無論菜鳥裹裹、還是韻達小蜜蜂采蜜項目,都是基于順豐個人件價格高的弱勢,用降價的方式進行個人件搶奪,但順豐很快就用降價的方式進行了封鎖。
因此,順豐用低價去打通達低價業務,通達用低價去打順豐高端件,筆者認為得逞可能性不大。
相反的,《商戰》也指出,進攻戰最佳策略反而是進攻領導者的難以改變的優勢,即在強勢中尋找弱點。
如順豐優勢是快和標準化。但在非產糧區區域如云南,順豐也是散航資源并非全貨機,因此并沒有明顯的時效優勢,而最大的優勢是標準化。
因此,通達高端業務可以考慮做到客制化、個性化,從而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如客戶的收件時間、禮盒包裝等需求,則有望在順豐優勢領域中撕開一個口子。
強者掰手腕,序幕剛拉開。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9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86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74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25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05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