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盈利”了!
拼多多2020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本季度拼多多營收為142.098億元,同比增長89%;歸屬于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7.847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是23.35億元。不過,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今年三季度,拼多多凈利潤為4.664億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有16.604億元,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一會兒盈利,一會兒虧損,要看懂拼多多的財報,首先得了解什么是NON-GAAP。
簡單來說,NON-GAAP與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最大的不同是股權激勵計算方式不一樣。由于互聯網上市公司經常搞大額股權激勵,所以很多在NON-GAAP下盈利的公司,放在GAAP下,就會“變”為虧損。這也是為啥有分析人士“吐槽”,拼多多宣稱的盈利其實靠的是“財技”。
那么,判斷零售企業能否真正賺錢的財務指標到底是什么?答案是經營性現金流。對于零售企業來說,只要用戶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正,公司遲早會盈利。
按照這套標準再來重新審視拼多多,可以看到第三季度GAAP口徑下拼多多虧損7.8億元。從GAAP虧損到NON-GAAP盈利,加回去的幾個項目分別是股權激勵、可轉債票面價值攤銷的利息、長期投資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其中,“大頭”是股權激勵,對業務趨勢影響很小。
所以,現階段談拼多多“盈利”,尚有水分,加個引號不冤。
不過,好消息是,僅從三季度數據看,拼多多走勢向好,真正的整體盈利或已為時不遠。
首先,活躍用戶數與單個用戶年消費額雙雙大漲。
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年活躍用戶數達7.313億,相較于去年同期的5.363億,同比增長36%,一年內增長了1.95億,其中僅第三季度單季凈增長就高達4810萬。從“5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到“7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用時僅1年。
在用戶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單個用戶的年消費額同比增長27%,達到1993元。由此可見,拼多多不僅在活躍用戶增速上傲視群雄,而且人均消費水平增速也不低。當然,這一數據相比于老牌頭部平臺仍有不小差距,成長空間巨大。
其次,營收重回高增長態勢。
從去年9月份至今年9月份,受益于國內消費市場“重啟”,拼多多GMV(一段時期內的成交總額,多用于電商行業)達到14576億元,同比增長73%。
GMV的增長帶動了營收上揚。今年三季度,拼多多營收超過142億元,同比增長89%。這主要得益于在線營銷服務營收的增長:在線營銷服務營收為128.777億元,同比增長92%。
再次,現金流充裕。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拼多多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達456億元。
最后,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第三季度,拼多多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高達100.72億元,同比增長46%,相當于第三季度日均“燒掉”1億元。這說明,拼多多還在繼續加大用戶端的投入力度。需要注意的是,與“燒錢”速度居高不下同步發生的是,“百億補貼”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了,推廣費與收入的比例降至71%,是其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以上均為財報中披露的內容。
實際上,財報之外,拼多多還有另一個增長點——“多多買菜”。
自今年7月份拼多多新任CEO陳磊上任以來,就進一步加大了對新電商生態體系尤其是農產品價值鏈的戰略投資。平臺上線了以“多多買菜”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業務,努力推動農業從種植、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鏈條創新。按照陳磊的想法,拼多多將為農產品到用戶餐桌全產業鏈賦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接下來,平臺還將繼續加大在農產品領域的投入力度,包括持續投入買菜業務,與合作伙伴共建凍庫、冷鏈,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
當然,現階段談電商平臺依舊繞不開“燒錢”這個“基本面”。尤其是面對“雙十一”這場“燒錢大戰”,各家各戶紛紛豁出“血本”,拼多多再度加碼補貼也在情理之中。由此推斷,下季度拼多多重回虧損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無論怎么說,盈利模型一旦經過驗證,剩下的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市場的判斷也大抵如此。受財報提振,11月12日美股收盤,拼多多的股價一日暴漲了20.41%。粗算下來,今年以來,拼多多股價已經上漲了約255%。
愿拼多多早日摘掉“盈利”的引號。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10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4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8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3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