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已經入冬,羊城的氣候還算適宜,但這個冬天并不好過,中美貿易戰吹響號角,P2P相繼暴雷,ofo押金退不出,錘子科技陷入危機,FF多次欠薪裁員,房天下老板跑路,主流互聯網公司爭相凍結招聘,創業公司繼二連三倒閉,仲裁機構水泄不通,從實體到互聯網行業都異常艱難,哀鴻片野下,埋葬的是創業者的夢想,和打工者的希望。垂死掙扎中,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本就是一種幸福。
在這樣的形勢下,融資異常艱難,藥健康也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做了戰略調整,準備瘦身過冬,慶幸的是,小Q一眾人等并不受影響,系統搭建工作持續進行。當前階段,正在整理的是WMS(倉儲管理系統)系統需求。
今天,產品部迎來了一名老朋友:老A,多年的供應鏈和倉儲系統實施的經驗,特地被小Q邀請過來做分享交流。簡單寒暄并做了自我介紹以后,便進入了正題,開啟了一段老A帶著產品部探究倉儲管理和WMS系統設計奧秘的愉快旅程。
“開始分享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做供應鏈系統相關需求的時候,大家最關注的是什么?”,老A提問到。
“業務流程”,小Q第一個搶答,也是給老友捧場,避免氣氛過于尷尬。
“還有其它答案嗎?”
“公司戰略和老板們的訴求。”,浩子回答到。
“你們說的都對,當然每個人的關注點都不一樣哈,從我個人經歷來看,我會先關注宏觀規劃,然后基于規劃下的業務流程,最后才是系統實現。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要做新零售供應鏈,站在公司層面,最先關注的一定是在哪里設倉、哪里設門店,其次才是如何采購、如何分布庫存,如何發貨等流程,最后才是咱們產品經理該如何根據規劃和流程去考慮系統實現。”,畢竟是正規場合,不太適合賣太多的關子,老A直接揭曉答案了,并打開提前準備好的PPT翻到第一頁。
“所以,產品經理把視角拔高到規劃高度,從上往下俯視需求,很多供應鏈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今天咱們的分享就從倉儲規劃聊起,一層層細化”。
“傳統電商,供應商的商品要送達客戶手中,一般流程如下:
①公司從供應商采購,并將商品送到中央庫房(CDC,central distribution center );
②從中央庫房調撥商品到區域庫房(RDC, 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③從區域庫房將商品調撥到前置倉(FDC, Front Distribution Center)
④客戶下單,分配離客戶最近的前置倉,從前置倉將商品發出。
而在新零售模式下,為了更快的響應客戶需求,很多公司取消了中央倉,并直接將門店設置為前置倉。所以供應鏈路變為了供應商→RDC→門店,供應鏈路縮短了一半。當客戶下單以后,可在最近的門店就近提貨,或者由門店直接安排配送,如果門店庫存無法配送,可由RDC直接安排發貨,作為補充。如此RDC+門店模式,構成了主流新零售的供應體系。 ”
▲ 新零售網絡布局
“在新零售模式下,倉庫的作用變成了2點:
一、為門店供應庫存。為所轄片區下的門店提供商品庫存補給,當門店庫存不足時,就從倉庫請貨。
二、承擔超范圍的物流配送工作。由于門店覆蓋范圍和配送能力有限,所以超范圍訂單,需要從庫房配送發貨。”
“全國多個庫房和門店的配送范圍一般怎樣劃分?”,小Q提問。
“如果是急速達的配送模式,比如30分鐘送達,一般以門店為圓心,覆蓋半徑為門店周邊3~5公里;若為普通配送,則按照地區劃分比較合適,每個倉庫覆蓋一定的主要省份,若某地倉庫無貨,則按照優先級高低從其它倉庫作為備選發貨。”老A解釋道。
▲ 倉庫網絡覆蓋示例
“如圖,假如我們全國有廣州、杭州、北京、西寧4個倉庫。按照業務規劃,廣州倉覆蓋廣東、廣西、云南等省份,當有這些省份的訂單下發后,會優先分配廣州倉發貨,如果廣州倉缺貨無法配送,則依次按照北京倉、杭州倉、西寧倉的順序分配倉庫發出,作為廣州倉的補充。”
“下面,咱們再聊聊倉庫該如何選址。比如讓咱們去找一個備用庫房,咱們該如何選擇?”老A拿著翻頁筆翻到PPT下一頁,停頓了5秒讓大家思考,然后接著往下講。
“倉庫選址,一般有3個要求:
一、安全
(1)周圍無易燃易爆建筑;
(2)防火防水防盜設施必須健全;
(3)不宜選在治安較差的地區;
(4)不宜選擇在山丘之上和地勢低洼地段及河道、溝汊、水塘等附近,倉庫外圍排水系統符合要求;
(5)基本的消防設施健全;
(6)庫區內及倉庫頂須有避雷裝置且可靠接地。
二、便捷
(1)不能位于小區、市場等交通易擁堵的地區;
(2)附近出門為主干道,貨車能夠24小時自由出入;
(3)庫區附近的主干道有公交站點,以保證員工上下班交通便利;
(4)出入口應有環形通道,避免提送貨車輛堵塞;
(5)水電設施、網絡齊全,能滿足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
三、合法
(1)必須是合法的房屋產權證、土地證、企業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合法有效證件;
(2)正在建設中未驗收的房屋可提供規劃許可證和建設許可證;
(3)出租方能提供正規租賃發票;
(4)庫房要與國家的用地規劃相符;
(5)醫藥庫房要符合GSP法規。”
“選址的策略有哪些呢?這里給出兩種建議:
一、加權評分法。首先羅列出所有備選倉庫需要關注的多項指標(如租金、交通、 位置、環境等),并為每項指標打分(0~10分),同時每項指標設置對應權重,用權重*分數加權,得分最高的倉庫優先考慮。綜合評分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評分=∑指標打分*權重
二、重心法。又稱靜態連續選址模型。 僅以總運輸成本作為考量依據,尋找到達上下游客戶中總運輸成本最低的地址作為新倉地址,具體公式如下:
“聊完倉庫選址以后,倉庫地址確認了,咱們再看看倉庫內的用地該怎么分布。”,老A坐回座位上,拿起桌子上的礦泉水喝了一口,繼續往下講。
“所謂平面布局就是將倉庫園區內的用地進行合理規劃,使倉庫的各項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一個園區的用地一般分為三部分:
生產作業區:包括儲貨區、道路、裝卸臺等;
輔助生產區:包括車庫、變電室、油庫、維修車間等;
行政商務區:包括行政管理機構、生活區域。
在進行平面規劃時,一般遵循如下原則:
(1)符合政府物流體系總體布局規劃的要求;
(2)作業區和生活區分開,不影響員工生活;
(3)單一物流流向:布局需適應倉庫生產流程,按一個方向流動,例如裝卸區、驗收區、發貨區;
(4)最短的運輸距離:盡量減少搬運距離,例如發貨區設計與主干道相連;
(5)最少的裝卸環節:減少物品周轉的次數,以免物品被多次搬運和裝卸;
(6)最大的利用空間:讓園區內的各建筑之間布局合理,最大化利用存儲空間。
具體實施時,有如下幾個經驗可供參考:
(1)裝卸作業區的面積及地面承重應根據單體倉庫面積、倉庫平臺類型(一字型、鋸齒型或內嵌式等)、物品品類、作業方式、作業機具、運輸車輛等進行規劃,一般應滿足40英尺集裝箱車作業需要、操作作業效率、保持交通暢通等基本要求。單側裝卸作業,寬度不應小于30m;
(2)庫區道路的寬度與承重至少應以滿足40英尺集裝箱車通行的要求,并結合消防通道要求進行庫區主通道與庫區車流走向的規劃庫區道路的寬度與承重至少應以滿足40英尺集裝箱車通行的要求,并結合消防通道要求進行庫區主通道與庫區車流走向的規劃;
(3)庫區主通道應根據整個庫區面積、車流量和裝卸作業機械運行等進行設計,一般為雙車道,寬度不小于9m;如主通道為單向通行時,其寬度不小于6m;
(4)庫區通道及作業區上方如需架設管線架或其他障礙物時,其凈高應高于運輸車輛和消防車輛要求高度的1m以上。”
“再看看倉庫內部作業區域的規劃布局,主流倉庫應遵循7個原則:
(1)系統簡化原則;
(2)平面設計原則;
(3)物流和信息流分離;
(4)柔性化原則;
(5)物料處理次數少;
(6)最短移動距離;
(7)成本效益均衡
實施過程中,可參考如下規則:
(1)大件物品、周轉量大和出入庫頻次高的物品,靠近出入口布置,以縮短搬運距離,提升人效;
(2)重物品和周轉快的物品應放在低層;
(3)易燃物品,應盡量靠外面布置,以便管理;
(4)要充分利用面積和空間使布局緊湊;
(5)吊車、汽車入庫通道最好布置在倉庫的橫向方向,以減少輔助面積,提高面積利用率;
(6)倉庫內部主要運輸通道一般采用雙行道;
(7)倉庫出入口附近,應留有收發作業用的面積;
(8)倉庫內設置管理室和生活間時,應該用墻與庫房隔開,位置應靠近道路;
(9)多層倉庫最大占地面積、防火隔間面積、層數,根據儲存物品類別和建筑耐火等級遵照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來確定;
(10)一座多層庫房占地面積小于300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面積小于100的防火隔間,可設置一個門;
(11)多層倉庫建筑高度超過24m時,應按高層庫房處理;
(12)當設地下室時,地下室凈空高度不宜小于2.2m;
(13)樓板載荷控制在2kN/左右為宜。庫內地面承重應考慮存儲物品類別、包裝、采用貨架類型、裝卸堆碼機械等因素進行設計,一般為3t/m左右;
(14)倉庫跨度與柱距:倉庫跨度與柱距應根據整體規劃、倉庫面積、貨架布局、作業流程等進行設計,考慮經濟性和安全性的需要,建議單跨的跨度應在45m左右,多跨跨度在20-30m之間,柱距在9-12m之間,柱間不應設立斜拉支撐;
(15)倉庫的庫內凈高應在考慮倉庫容積率及投資規模的前提下,以儲存物品品類、包裝方式及其作業流程為依據,綜合考慮貨架類型與作業機械及地面荷載等因素確定,一般為9m左右;
(16)庫門數量要求,一般單面作業不少于6扇/萬,雙面作業不少于12扇/萬 ;應根據未來倉庫發展需要,預留庫門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17)庫門高度與寬度:庫門高度和寬度,應根據倉庫平臺類型、作業機具和物品的類別確定,無平臺或內嵌式平臺倉庫庫門一般為2.75X3.5m,其他類型平臺倉庫庫門為4.0X4.0m左右。
為了保證物品單一流向,在布局設計時,分別有U型、I型、L型、S型四種設計風格可供選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規劃:
▲ 倉庫布局的4種風格
“當然,在藥品行業,因為受GSP的法規約束,在進行庫房設計時,還需要遵循GSP相關要求,整理了幾個關鍵點如下:
(1)五距要求:藥品貨位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cm;垛與墻的間距不小于30cm;垛與屋頂房梁間距不小于30cm;垛與散熱器或供暖管道間距不小于30cm;垛與地面的間距不小于10cm;堆垛規范、合理、整齊、老谷、無倒置、無傾斜現象;
(2)根據藥品的性能和要求,設置常溫庫[10℃~30 ℃ ]、陰涼庫[ 20℃以下 ]、冷藏庫 [ 2-10℃ ,濕度控制在35%~75% ;溫濕度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超過規定范圍自動預警 ];
(3)藥品存放實行色標管理:合格品區(綠色)、待驗退貨區(黃色)、不合格品區(紅色);
(4)藥品與非藥品、內用藥與外用藥分開存放;整件藥和零貨分開存放;中藥材、中藥飲片專庫存放;不合格藥品專人專庫管理。”
“庫房布局聊完以后,在規劃具體的存儲區域和貨位時,可參考如下規劃思路:
(1)根據商品屬性和法規要求,對大區進行劃分,例如藥品必須規劃合格品區、不合格品區、待驗區、退貨區等;
(2)根據商品的存儲屬性,規劃出特定存儲條件的區域,如:常溫庫、陰涼庫、冷藏庫、恒溫庫;
(3)根據商品的體積重量等,劃分出貨架區域和堆垛區域。一般大批量整件進出的商品適合存放堆垛區,零散商品適合存放貨架,以方便拿放和盤點。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規劃高架庫和立體倉庫;
(4)根據經營品種的業務規劃目標,參考峰值期間備貨情況,按照品種數和整零分布情況,再預留一定的緩沖,依次規劃出整件貨位數、零貨貨位數、貨架和堆垛數。例如:若經營有1000個SKU,每個SKU平均3個批號,按照一批一位的做法,粗略估算,整件庫和零貨庫最少需規劃3000個貨位,若再預留20%的緩沖,則整件和零貨均需規劃3600個貨位。
(5)日常作業中,一般按區域作業,為防止揀貨員揀貨路徑過長,一個大區可劃分為多個小區域;
(6)通道的寬度設計時需考慮兩輛揀貨臺車錯車,以免發生堵塞;
(7)為提升空間利用率,貨架可考慮雙排背靠式擺放,以此減少通道數量。”
▲ 雙排貨架擺放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關于供應鏈網絡布局和規劃的知識點分享,個人認為,作為供應鏈產品經理,雖然不需要過多的深入規劃的細節,但對于一些基本的常識還是有必要學習了解的,對規劃有了基本認知,就能從更高的維度俯視供應鏈,站在上帝視角來設計供應鏈相關流程和系統,很多疑惑也會迎刃而解。”,老A分享完網絡規劃內容以后,做了個階段性總結,然后大家討論了半小時以后,心細的小Q發覺老A煙癮犯了,于是示意中場休息一下,帶著老哥去樓下抽了根煙閑扯了一會。
“講得咋樣?還能聽懂不?”,老A右手食指夾煙,偏著頭猛吸一口,然后很銷魂的抬頭45度向天空吐出一抹濃煙,問道。
“挺好,想不到你還懂這個”,小Q學著老A的姿勢來了一口,結果POSE沒擺好,差點嗆著。
"這也是跟著一幫規劃的同事天天跑庫房談項目,平時閑聊,沒事也看看相關的書籍,時間長了總結的一些經驗。“
“你認為做供應鏈產品經理最大的誤區在哪?”,小Q問了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
“這個啊,容我想想啊.......很多產品經理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需求搬運工和功能實現者,遇到實際問題時不會從業務或者更高的角度來思考,這類人的口頭禪往往是‘業務方要求這樣做的‘,以致做出來的產品方案無法滿足實際業務,這其實是挺可怕的,白白浪費好多資源。所以我個人比較欣賞能夠站在更高維度去思考業務的產品經理,用系統化思維和數據支持去協助業務部門一起梳理業務流程,甚至規劃業務流程”。
“不錯,姜還是老的辣呀,給你鞠個躬”,小Q雙手把煙垂直舉過頭頂,低頭作勢要向老A鞠躬,被老A一腳飛踹回來......
如此休息了10分鐘,回到會議室,老A接著分享倉儲日常作業流程和系統設計……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1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5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9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3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6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2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