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有些企業/個人將需要進口整件貨物變成零散銷售,通過低價購買公民身份信息將“訂單、支付單、運單”造假,采取真假訂單混合、低價報關手段;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走私進口后,再另外銷售給其他平臺的消費者。根據《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的規定,跨境電商如果零售進口的商品按“個人自用”性質進境,不需要首次許可、注冊或備案;這種方式可以短期規避海關報稅和檢查,需要海關抽查才能發現。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