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上海Yolanda在我的逼迫下的投稿,鼓勵各位學習寫作,寫作是最好的總結和學習方式之一。
《供應鏈架構師(施云)》里的架構部分分為三部分內容:
第一,把供應鏈看作一個整體,并詳細分解開了;
第二,強調三流的傳遞,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第三,講降低牛鞭效應。
主要介紹對供應鏈要采取抽絲剝繭的方法來看待,跳出孤立看待的誤區,這部分內容和其他供應鏈書籍內容的觀點相似,都是強調供應鏈的端到端順暢。
第二章的三流并不是新穎的觀點,但是里面的分析工具是值得嘗試的。
供應鏈架構思維樹 SCM Architecture Thinking Tree(SATT)、供應鏈集成設計圖Integrated Supply Chain Blueprint(ISCB)和供應鏈控制圖譜Supply Chain Control Map(SCCM)這三種方法是書中推薦的,如果接觸過Viso流程圖工具的,對這三種方法都可以快速掌握和運用。
對供應鏈活動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使用書中推薦的零壹原則,也就是供應鏈的防呆思想的運用。總而言之就是利用分析工具,對供應鏈的活動進行歸類,比如哪些是對企業影響重要的,屬于核心競爭力的,哪些是屬于企業邊緣活動的,根據分類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類似庖丁解牛的方法,把供應鏈的活動進行拆分分析,但是分解完之后,還要從整理層面分析,是否符合整體利益。
第三章內容是降低牛鞭效應,總所周知,牛鞭效應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溝通不暢造成,客戶端的變化向供應鏈上游傳遞的時候失真了,擴大了數倍。書中推薦的一種方法就是推拉結構設計方法,設置好推拉的結點,以及延遲策略的采取。
讀完架構部分的三章,感觸就是如果想對公司的供應鏈進行改造,第一步就是整體分析供應鏈,其中涉及的計劃,采購,制造,交付和退回活動,對鏈條上面的這些活動進行分析,對應的流程以及輸入輸出,既要從整體分析供應鏈,又要解剖各個活動的具體操作。利用文中介紹的三種工具可以快速對一個公司的基本供應鏈進行分析,對三流進行分析,看看能否形成一個端到端的閉環鏈條。在設計供應鏈架構的時候,要打通鏈條的信息溝通渠道,盡量減少牛鞭效應,這樣就能為公司搭建一個通暢的供應鏈架構。可以利用書中的三種方法,對本公司的供應鏈嘗試構建,可以作為實踐的一個小目標。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98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3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29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11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81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7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5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97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