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來了,技術管制有改善嗎?
放棄幻想吧。
路透社最新消息,美國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已經上膛:這次專門針對AI軟件出口,并且專門針對中國。
按照現在曝光的內容,包含無人機、自動駕駛在內的領域,將首當其沖。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政府將采取措施限制人工智能軟件的出口,以期將敏感技術排除在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控制之下。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一項新規定,從美國出口某些類型地理空間圖像軟件的公司,必須申請許可,以將其發送到其他國家(加拿大除外)。
該規定將于下周一(1月6日)生效。
這是美國商務部根據2018年法律授權出臺的第一項措施,該法案要求商務部制定書面規則,加強對中國等對手出口敏感技術的監督,保護美國在經濟和安全上的利益。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智庫的技術專家James Lewis說:“他們希望阻止美國公司幫助中國制造更好的人工智能產品,以幫助其軍事力量。”
該規定將僅在美國生效,但美國當局以后可以將其提交給《瓦森納協定》的締約國,試圖讓42個國家都對此類軟件的出口進行管制。
該規定涵蓋了可以為傳感器、無人機和衛星使用的軟件,以自動化為軍事和民用目的確定目標的過程。
新的文件在出口管制分類號0Y521下增加了一個用于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的軟件。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文件的規定,這類軟件是指:
專門設計用于訓練深度卷積神經網絡,以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和點云的地理空間圖像軟件,并且具有以下功能:
1. 提供圖形用戶界面(GUI),使用戶能夠從地理空間圖像和點云中識別對象(例如車輛、房屋等),以便提取感興趣對象的正負樣本;2. 通過對正樣本進行縮放、顏色和旋轉歸一化操作,減少像素變化;3. 訓練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從正樣本和負樣本中檢測目標物體;4. 使用經過訓練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通過將正樣本中的旋轉模式與地理空間圖像中目標的旋轉模式進行匹配,來識別地理空間圖像中的目標。
技術說明:點云是由給定坐標系定義的數據點的集合。點云也稱為數字表面模型。
文件中還提及,美國政府目前計劃提議一個《瓦森納協定》下的多邊體制,對這些項目實行多邊控制。
所謂《瓦森納協定》,是美國等42個國家對傳統武器與軍民兩用貨物與技術進行出口控制的一項協議,它沒有正式列舉被管制的國家,但中國不在締約國之列,也會受到管制。
根據文件的內容,目前這項規定將影響一些可能用到航拍地圖、3D地圖的企業,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公司可能受到影響。
規定中特意強調了GUI,就是對成品軟件的限制。像TensorFlow、PyTorch等提供圖像處理的框架可能不受限制,而AWS和GCP上直接提供地圖處理API的平臺將受到影響。
Lewis還表示,美國的這項新規反而可能會受到業界的歡迎,因為他們曾擔心大多數AI硬件和軟件的出口將受到更廣泛的打擊。
但是美國的一些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對法規實施的緩慢感到失望,參議院少數黨領袖Chuck Schumer敦促商務部加快這一進程。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美國第一次限制技術出口,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
2018年11月,美國就宣布AI、芯片、機器人、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將進行出口管制——以應對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快速發展。
其后圍繞中國技術人才、留學生的赴美簽證,限制也越來越嚴。
2019年開始,美國更是直接圍繞中國公司進行打壓。
先是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后又對曙光在內的5家中國超算企業進行出口管制。
2018年10月,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將海康、大華、科大訊飛、曠視、商湯、依圖等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規定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不得出售芯片給這些公司。
然而,如果說2019年一系列舉措還是硬件,特別是芯片等領域。
那么2020開年的這項政策,則一下子把軟件,明確提了出來。
而且相比硬件,軟件在全球化、開源共享方面的依賴性其實更強。
所以美國此舉一出,讓人震驚。
美國網友已經開始熱議。
一些網友認為,美國試圖限制軟件出口的禁令必將失敗。
人工智能今日的飛速發展離不開開放的學術和產業環境,即使像蘋果這樣封閉的公司也以開放的態度來吸引AI人才的加入。
現在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不僅有公司間的交易,民間交流、網絡代碼等都無法阻止技術的傳播,而且谷歌等跨國公司在中國設有研發中心,甚至不需要出口即可將技術用在中國。
目前,在Kaggle等競賽平臺上,地理圖像識別的項目比比皆是,GitHub上僅以“地理”+“深度學習”搜索,就有14個開源項目。這些開放平臺如何禁止交流還存疑問。
就在禁令出臺后不久,美國Medium網站上還有專業人士在討論開源的地理圖像軟件庫。
有網友表示,難道今后這類項目都對中國不可見了嗎?
除了對美國禁令能否實施表示質疑,美國網友也開始懷疑美國是否在此類技術上領先中國,禁令是否具有實際意義。
由于有著全球最大的市場,這讓中國在AI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比如目前全球技術最好的無人機公司(大疆DJI)就在中國,中國還有一大批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公司,技術也不遜于美國。這可能讓美國的禁令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封鎖禁運,對美國來說每一次都是七傷拳——傷人也自傷。
而且更進一步,美國連連出臺類似舉措,無疑也在將一種技術公司推向“險境”,相比硬件,軟件世界壯大背后是開源和信任的力量。
如今美國一項政策出爐,即便不再封鎖之列的軟件技術,或許也會被重估。
安卓、iOS、TensorFlow,或者Photoshop、AE……
是否有一天也會成為美國打壓別人的武器?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64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1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