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公司(中文“高德納”,以下中文、英文混用)最近幾年名氣越來越大,除了10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對全世界的實體公司進行供應鏈排名(供應鏈25強榜單),最近兩三年又創造了很多花樣繁多的獎項頒給各個公司,比如“Gartner供應鏈創新大獎” 、“Gartner 運輸管理系統魔力象限報告”知名供應商、“高德納2017高科技制造創新者獎”等等。
國內外各家公司,都以登上Gartner榜單為榮,看起來是個雙贏的營銷宣傳;一方面Gartner積極贊美入圍企業在某方面的供應鏈能力躋身為全球一流水平,另一方面獲獎企業投桃報李,回稱Gartner是“全球最具權威/領先的顧問咨詢公司之一”。郎情妾意,相看不厭哈哈哈。
不了解Gartner公司&年度25強供應鏈榜單的朋友,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談一談2017年Gartner供應鏈25強榜單 》。
除開以上的高德納業務,最近我在高德納官網上,看到關于供應鏈標桿管理的介紹,大意是對于制造和零售等行業,高德納可以幫助你進行標桿管理。
所謂的標桿管理,就是按照高德納提供的供應鏈端到端指標體系和問卷,
步驟1:你提供自己公司的績效情況/數據;
步驟2:分析師會針對你的輸入,與其掌握的數據庫進行比較分析;
步驟3:出一份報告評估出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健康度、管理能力、與同行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改善的建議/方案。
看起來比較有趣,像一個體檢報告一樣,可以快速告訴你企業的供應鏈健康程度。
仔細提取這個標桿管理的介紹,有一點是最關鍵的,那就是高德納究竟提供了什么樣的指標體系來測評?以制造業為例,高德納主要是使用如下的指標體系。
高德納詳細指標
熟悉了這些指標之后,按照你基于企業情況的問卷輸入,高德納評估出你企業的供應鏈水平如下:
1, 綠色表示比所在行業平均水平高;
2, 黃色表示與所在行業平均水平持平;
3, 紅色表示比所在行業平均水平差;
高德納舉例某企業評估結果
所謂的標桿管理,本質上包含了兩個事情:自身評估 + 對標一流看差距。
自身評估,除了各種咨詢公司喜歡對企業做評估(比如下圖的宣傳),其實我們在大的企業都做過類似工作,那就是各種各樣的評估和廣義的審計,一般發起對象是供應鏈總部或者管理層,受評估和審計對象是運營工廠。
對標一流,就是和同行業一流公司相比看差距,就像高德納的供應鏈25強榜單,基本上會把各實體行業的公司都展示出來。我們在工作中,看/分析別家公司財報,外出開會交流探討,也都是對標一流的部分形式。
而對于高德納供應鏈領域的標桿管理方法,我的具體看法如下。
1,提供了一個可比較平臺
給各個企業去看同行的水平,而且相對具有真實性,畢竟企業去填寫問卷,大部分會基于事實去填寫,畢竟你已經花錢成為了高德納的客戶。
2,搭建了全方位指標體系
搭建的這些指標基本上和我們的認識以及SCOR模型大同小異。
1,高德納的指標體系設置不夠嚴謹,邏輯混亂
第一層指標,這么重要性的指標,為何放入預測準確率,不僅放入預測準確率,還拆分出新產品預測準確率,這有什么意義?預測準確率只不過是實現目標的過程,并不是準確率高,就等于供應鏈就能搞好。
第二層指標的AP(應付賬款)和AR(應收賬款),17個具體指標里卻漏掉了?而且如果是用Cash to Cash應該用Cycle Time(周轉周期天數)來衡量,并不是用絕對金額來衡量,比如該層指標里的庫存,應該用總庫存周轉天數。
不了解cash to cash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文章《供應鏈人也要懂點財務》
、《知名電氣公司供應鏈管理能力比較 庫存和資金周轉為例》。
第三層指標里order to ship 和 order to delivery,為何要單獨區分?差別出最后一段的運輸時間,有什么意義?如果端到端訂單交付時間要進行拆分的話,商務報價階段和制造階段時間要更重要吧?
另外,為何運輸和倉儲成本放到第一層指標?而同為供應鏈成本的物料/采購成本放到第三層指標?
2,大部分指標的數據不可靠
除了錢相關的指標,高德納各層級指標里都包含了諸如:準確率、及時率、提前期、呆滯率等相對指標,這些指標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無論是系統計算還是手工計算,基本上都是一筆糊涂賬。
用這些指標來自評和相互比較,那就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輸入垃圾,輸出也是垃圾)。
這既有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原因,也有各企業對指標理解糊里糊涂的原因,更有數據可捕捉的技術性限制原因。
我在《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我們談什么?》曾經明確表示,供應鏈的指標里,除了和錢相關的成本/費用、庫存等指標可以量化,并且各企業之間可以橫向比較以外,其他指標,除非有行業性強制標準和翻天覆地的數字化革命,否則是永遠不可能靠譜的,更別提相互比較了。
總結來說,
一方面,對于高德納的供應鏈標桿管理,參考和探索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另一方面對于各個業來說,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快捷性評估和改善方案,不要想著能夠一步就對標或者干翻所謂的行業標桿。踏踏實實的引進供應鏈人才、建設流程、交付上讓客戶滿意、成本上讓股東滿意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54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30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1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1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0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95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76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5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74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6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