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產品經理在處理需求和項目的路上,都會遇到無數的坑。在周而復始的挖坑和填坑的過程中,我們散落了青春,也迎來了成長。木筆梳理了一下那些曾經趟過的10個產品坑,相信總有一個命中你。
「 以下故事情節及人物均為作者杜撰,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小Q:某互聯網公司后臺產品經理」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遭遇那么幾次難過的坎,或早或晚。跨過了,是風輕云淡、亦無風雨亦無晴;跨不過,便來之坎坎,風雨飄搖山河碎。
前不久,小Q和一位許久沒聯系的老友聊天,才知道對方在這幾年里發生了不少事。孩子很小,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媽媽查出患癌,需要定期化療,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低谷,壓力巨大,自己幾度抑郁到看心理醫生。最后憑著自己的堅強爬了出來,開始重新思考生活,現在一邊努力掙錢替媽媽看病,一邊努力擠出時間多陪伴父母,日常往返于公司、家和醫院之間,雖然苦累,但話語間充滿了不服輸的倔強和堅強。相比許多年前剛畢業那會兒對未來的懵懂憧憬,現在愁苦嘗遍,更能體會天涼好個秋的平淡心安。
心比寒冬暖,苦難俱融之。
近期做項目復盤,小Q對以往項目中趟過的坑做了一次集中梳理,雖然比起朋友的人生大坎不值一提,但也是對過往的一次很好的總結。那些曾經為此付出的血汗和代價,終將在將來筑建起最堅實的城墻,這道墻喚做:經驗。
產品“十”坑
坑1:缺乏全局視角:上下游系統聯動考慮不周
一個新的項目上線,往往會涉及到多個系統之間的聯動,而產品經理經常會更加聚焦于新項目本身,而忽略了對外圍系統的影響,導致上線后問題多多。
例:A君負責的新WMS系統上線,在上線之前,內部所有功能均測試通過,結果上線以后發現ERP庫存錯亂了,因為庫存的錯亂,影響了財務賬和線上銷售。排查原因才發現是臨上線前,根據業務需求,調整了WMS的庫存變更邏輯,而此變更并未及時通知ERP調整,導致上下游系統的庫存處理機制產生了差異。原計劃1個月順利切換的項目,因為此庫存問題,后續不斷修復改進,持續了半年之久,各部門痛苦不堪。
【經驗說:內部問題是最容易解決的,與外部系統的交互才是項目的關鍵,涉及到不同的團隊、不同的系統,產品經理一定要盡可能多的了解上下游業務系統,梳理方案時要多考慮上下游系統的關聯性,要是涉及到上下游系統的改動,一定要提前與對方打招呼,安排好充裕的時間進行聯調】
坑2:不貼合業務現場,閉門造車
有很多自認為很有經驗的產品經理,接到需求后不與需求方充分溝通,更不實地考察,想當然的閉門造車,如果再碰到一個稀里糊涂的業務方,就有可能出現新需求上線后無法使用,嚴重的會導致現場停擺的情況發生。
例:為節約成本,A君給庫房設計了一套新的復核流程,將打印面單和清單的模塊后置到復核環節。這本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可以為庫房節省兩到三個人力,同時提升了作業效率。但新功能設計時并未考慮到現場的操作情況,導致上線后,打印機的打印速度跟不上現場復核的速度,每復核一單要等待6到8秒才能打印完成,然后才能進行打包,直接導致復核爆倉。項目運行半天后,不得不回滾,損失慘重。
【經驗說:系統設計一定要與業務流程相結合,切忌閉門造車。只考慮系統實現,不關注實地操作,是很多產品經理特別是產品新人很容易踩的一個雷區。往往系統流程是閉環了,但發現現場無法使用,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所以在設計系統時,操作角色-操作流程-系統流程要緊密結合。同時,大的流程改造,在上線前進行實地測試是非常必要的】
坑3:流程不閉環,忽視逆向和異常流程
在梳理業務流程時,正向流程的通暢,意味著項目成功了80%,但復雜點往往在于逆向流程和異常流程的處理,如果逆向和異常沒有處理好,流程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閉環,一旦出現了,就會變成死節點,再也無法向下流轉。
例:A君為庫房新上線了入庫流程,改進后的流程從操作性和準確性方面均提升不少,得到了庫房的一致好評。但由于沒有考慮到收貨拒收,以及驗收環節出現錯誤的修改流程,導致有一批收貨無法進行日結,只得找技術從后臺進行處理,項目上線效果大打折扣。
【經驗說:設計流程時,閉環是個基本原則,逆向和異常的處理流程可以設計的很簡單,甚至人肉處理都行,但一定要考慮周全,否則如同定時炸彈一樣,一旦情況出現了而無法處理,就是巨坑。】
坑4:項目周期太長,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互聯網行業,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一些從傳統行業做大項目過來的產品經理容易落入”大而全”的項目圈套中,追求極致,認為只有面面俱到,所有風險都考慮到位的項目才能上線,殊不知,市場不等人,當系統做出來的那一刻,也許就已經過時了。
例:A君接到公司指令,要求打造一套生鮮的O2O供應鏈系統,老板想借此整套解決方案進行業務推廣和融資。于是一行人浩浩蕩蕩設計了一個宏偉目標開始實施,種種原因,原計劃3個月的工程持續了8個月的時間,好不容易項目上線,最佳融資機會卻已經錯過了,公司資金吃緊,項目組只能就地解散。
【經驗說:在市場尚不明朗的前提下,項目以MVP的形式推進無疑是成本最低的,先設計出最簡單的模型來輔助業務進行試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待模式清晰以后再加大投入。當然,MVP不是要放棄系統建設,最基本的底層設計和流程閉環還是要充分考慮的】
坑5:追求效率,缺乏體系化建設
項目周期不易過長,太過追求效率而不考慮未來也是大忌。做供應鏈類項目,要注重體系化建設,就像蓋樓一樣,如果根基不穩,蓋得越高,風險就越大,如果長期如此,只會造成崩塌,釀成大患。
例:A君受命搭建履約系統,原本規劃的核心功能要3個月才能開發完成,但老板覺得時間太長,要求項目砍到2個月。2個月以后,一個不完善的系統終于上線,A君本計劃針對上線的隱患問題做一次架構升級,但新項目一個接一個,根本不給緩沖的時間,而且每一個項目都是要求盡快上線而不考慮擴展性建設。直到有一天又來了一個大項目,A君評估后發現現有系統架構已無法再繼續支撐,提出要重構,而老板不領情,認為是A君能力問題,A君無奈選擇離職。公司高層火速招了B君上崗,新官上任三把火,B君按以往經驗評估此項目難度并不算大,于是在老板面前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在梳理需求的過程中,方知系統最核心的履約模塊都是千瘡百孔,根本無法再往上添加新功能,于是悔不當初,只得在項目啟動之前負罪離職,當了逃兵。
【經驗說:產品經理在系統搭建之初,一定要和架構師一起針對最核心的架構進行辨識和評估,就算項目周期再緊,基礎建設也不能偷懶,否則后患無窮;如果不能反向管理業務預期,最好使用二八法則,優先保證核心底層建設工作,針對非必要功能進行適當取舍】
坑6:目標不一致,項目多方不在同一高度對話
項目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產品經理和業務、技術不在同一個維度對話,相互之間溝通半天如同對牛彈琴,了無結論。更有甚者,大家以為達成了共識,實則各自理解相差甚遠,導致項目效果達不到預期,身心俱疲。
例:A君主導的中央庫存系統終于上線,但上線以后由于業務的復雜性,很多場景考慮不周,導致庫存計算不準,很多訂單由于系統問題產生缺貨無法下發庫存生產,A君找到負責的技術小B排查,一通操作以后,所有訂單均正常流轉到了庫房,中央庫存再無報錯信息。還沒來得及高興時,庫房又爆出超賣問題,原因是很多訂單下發庫房以后,WMS沒有實物庫存無法定位生產。A君再找小B,小B很淡定的解釋道,中央庫存增加了一個自動加庫存機制,一旦發現無庫存,就自動加100,保證訂單能順利下單并下發庫房,如此也導致了某些訂單的超賣。A君大怒,但小B委屈的認為自己此舉有效的解決線上卡單的問題,并不覺得自己錯在哪里,也沒有意識到超賣的嚴重性.....
【經驗說:遇到此類坑,產品經理需要搞清楚大家不在同一緯度對話的緣由,如果是大家概念不統一、需求理解不一致,產品經理最好能轉變語氣和溝通方式;如果是某些技術同學心懷鬼胎想偷懶,揣著明白裝糊涂,那就要上升到工作態度問題了;如果大家一致認為已經達成了共識, 推薦使用復述承諾法,由技術同學對方案進行復述,大家一起指正,直到各方均不再有分歧為止】
坑7:需求管理不善,頻繁的需求變更
很多時候,業務部門只有一個想法,剛開始這個想法并沒有想的特別明白,于是提交過來一個模棱兩可的需求,產品經理就基于自己的理解開始設計系統,在項目過程中,業務訴求越來越清晰,卻發現產品方案和自己的預期相去甚遠,于是,需求變更在所難免。如果產品經理不對過于頻繁的需求變更進行有效管理,就會直接影響到系統設計和項目進展了。
例:采購部基于資金壓力考慮,需要做代發貨業務,即由自營采購變為和經銷商合作,由經銷商代為發貨。項目開始之初,業務方要求以某些商品作為試點。A君以采購部的需求,設計了一套代發貨系統,采購部確認方案無誤。但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公司高層又好幾次冒出新的想法,要求擴大品類、擴大代發貨范圍,導致項目范圍一再擴大,系統底層架構也跟著調整,無法按時交付,影響了業務的開展。
【經驗說:需求變更在所難免,但過于頻繁的話,不僅影響系統設計,還會嚴重動搖項目組軍心。作為產品經理,一要學會拒絕,有困難時一定要學會say no;二要會分輕重緩急,評估變更帶來的影響,如果確認影響重大,可以向上匯報,由高層之間商議決定項目延期,還是暫緩實施變更。千萬不要只報喜不報憂,等到項目出問題了再匯報,就為時晚矣】
坑8:老板想法太多,一言堂
很多公司只有一個最大的產品產品經理,加上一群需求轉化師,這名產品經理就是老板其人,普通產品經理們只能充當將老板的想法轉換為產品文檔的角色。老板做產品經理不可怕,可怕的是老板想法太多,還朝令夕改,經常變。朝令夕改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老板還一言堂,不接受挑戰和建議。
例:A君的老板最近心血來潮,經常晚上11點以后對自家產品進行試用,隨時把一些或大或小的想法發到高管群里。因為老板向來強勢,沒人敢反駁,一眾高管順著老板的想法進行討論,終于得出一個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并各司其職領取改進任務。老板是伺候好了,卻苦了A君和技術,因為細想下來,老板的想法若要實施,就要進行底層改動,牽涉面甚廣,而且改進效果未知。正在為難之際,部門老大又傳達命令下來,老板想法又變了,此方案不用實施了。A君慶幸的同時,充滿了無奈和對對未來的迷茫.....
【經驗說:遇到一言堂的老板,拒絕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學魏征一樣死諫,除非你有魏征一樣的才能和不可替代性,你的老板也具備唐太宗一般的胸襟,否則還是要慎重, 畢竟你領取工資,是要為老板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對老板說不的。最好的方式是找機會多和老板溝通,適當的加以引導。有方案以后也不要著急動工,先跟老板匯報,得到確認指令后再動工。說不定在你匯報的過程中,老板的想法就又變了呢?】
坑9:多方產品各自為戰,沒有主次
在做大型項目時,往往不止一個產品經理參與,這種項目上,各位產品經理的分工一定要明確,主次分清,主產品負責整體方案的把控,以及把各子系統方案串到一起;其他產品負責各個子系統模塊的細節梳理,聽從主產品經理的調配。如果各自為戰,就如同一盤散沙,失敗風險極高。
例:A君接到一個大項目,需要涉及到3個系統的聯動,于是老大又派了B君、C君對項目支援,安排每人負責一個系統。B、C二人仗著資歷比A君老,不聽A君安排,各自出完方案找到自己的技術評審開發,到進行技術方案對接的時候才發現三個系統的方案有嚴重出入,要求重新進行需求評審。此時B、C仍不以為然,兩人私下對完方案,并不告知A君。A君無奈,找到老大出面協調,才保證了項目的需求方案的統一,卻與B、C結下了更深的梁子。
【經驗說:新人初來乍到,遇到倚老賣老,沒有團隊意識的同事,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建議擺正心態,先從自身找原因,同時抱著把事情做好的態度進行溝通,要注意溝通的語氣。如果溝通不暢,及時上報風險,尋求領導的支援。如果連領導也不支持你,那就要考慮一下是自身問題,還是體制問題了。如果體制風氣便是如此,或許這里并不適合你發揮,是不是要考慮換個環境?】
坑10: 只顧投入,不問產出
如果從結果上看,很多公司做的大部分項目都會以失敗而告終,這種失敗不是指項目本身,而是業務層面達不到預期。為了盡量避免這種現象,產品經理在接需求時,最好能站在業務角度進行分析,多問為什么,多用數據說話,反向驅動業務方為產出負責,堅決杜絕業務隨便動動嘴,產品技術跑斷腿的亂象。
例:A君在年底做復盤時,發現近兩年為庫房做了200多個報表需求,而實際用到的不到30個,很多都是提需求的時候特別著急,上線以后一次都不用。曾經嘗試過溝通,效果并不理想。于是A君和技術合計,為每個菜單增加了埋點功能,如果某報表超過3個月不用,就做下線處理,同時,會將統計結果告知業務方,要求業務方書面說明原因。經過半年的整頓,終于將報表控制到50個以內,后續報表類需求也減少了90%。
【經驗說:需求應該雙向考量,業務部門考量技術部門的需求產出質量,技術部門也應該反向考量業務部門對需求的使用情況和業務預期。一味投入、從不問產出,會讓所有人陷入一個僵局中,業務方覺得提需求很輕松,也不用承擔后果,技術部門只顧著實施,從不問結果。表面的和氣帶來的是諸多的資源浪費。所以,從現在起,讓各方均為成本負責,多一些ROI意識吧!】
人生難免不如意,淚與歡笑成對比。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未知的苦難,我們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坑中匍匐前行,前方荊棘密布,刺痛雙腳,于是我們痛苦、焦慮、彷徨、不安,有人堅持不下去就停留在原地打轉,從此迷失在泥潭中;有人拔掉身上的倒刺奮勇前行,跨過重重阻礙,終將坑填平并種下希望的種子,接著繼續探索前行,周而復始的找尋自己心中的阿爾卑斯山。回過頭來看,那些曾經趟過的坑已經綠樹成蔭、滿目青山,曾經滴血的傷口也長出了蒼鷹之翅,讓我們更加強大。
前一陣小Q工作中受挫,特別迷茫,去找老領導聊天,事后老領導給小Q發來一段文字,看完以后如遇良藥,豁然開朗:“人生遇見瓶頸和低谷是正常的自然規律,正是在這個時候才是你真正總結和開悟的階段。人生想打贏勝仗一定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靠局部小戰役。珍惜自己的時間和境遇無關,安心做好現在的事情,上天自會給我們更好的安排。”
(以上文字原創為亦師亦友的老領導曲老師,感謝老師的一路栽培和鼓勵,分享出來與諸位共勉,希望現在還在泥潭中掙扎的你再堅持一下,也許再往前走一步就能看到你的滿目青山)
昨日漸多,明日愈少,今日還在,不增不減,這就是人生。珍惜自己的時間,就從今天開始吧,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和最難的事,都是開始去做你該做的事。
END
文中圖片均來自百度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42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029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3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39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7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84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41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8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