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提出的第三年,整個行業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或者叫下半場。供應鏈的改革成為新零售下半場的重心。那么究竟應該怎么改?這往往是一個外行越聽越糊涂, 而內行也不容易說明白的事情。供應鏈本身就是個非常廣義的范疇,即使聚焦到消費零售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
不過,共識在于,“數字化”三個字基本上是所有決心變革的企業共同確定的方向。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什么是真正的數字化,“現在很多消費者的手機都會受到推送信息,那么是不是把促銷信息發給消費者,就叫數字化?”這是一家生鮮零售企業在2019年由易流科技舉辦的第13屆物流透明管理峰會上提出的問題。在提問者看來,人人都說數字化,很多卻是只得皮毛,真偽難辨。
在本屆會議上,來自中物聯、菜鳥、百威、華為、中國移動、蘇寧、阿里云等知名企業和行業機構的高管、專家們進行了現場交流,共同分享“數字化+”時代的物流供應鏈變革之道。這其中,一些平時頗為低調的公司也排出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高層出席會議。比如,參加會議的新夏暉CTO周軍就表示,作為全球餐飲巨頭麥當勞的合作伙伴,“我是第一次作為物流公司的角色參與這個會議,以前都是做IT解決方案的角度來看的。從IT角度來看變化,可能會有些不一樣?!?/p>
新夏暉CTO周軍在演講中
在2019年歲末,整個消費市場對于消費升級的趨勢已經達成共識,即未來三五年內消費升級會是中國經濟拉動內需的主動力之一。在這種大趨勢的推動下,近年來在前端的商業模式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和新模式,同時,以阿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巨頭也都下場以不同的方式進入零售業,開始致力于人、貨、場的數字化。筆者此前曾經指出過,人、貨、場這三者的數字化可能不是一個同步的過程,因行業、企業不同而有先后順序。從目前的情況看,阿里系對于“貨”的數字化最為順手,而“人的數字化”則是騰訊系的切入口。
那么既然大家都在談供應鏈,那么問一句,供應鏈的數字化屬于“人、貨、場的數字化”哪個階段?似乎哪個無法套進去,為什么?
此前大家所談的人、貨、場的數字化,其實更多的是基于顯性要素在分拆零售業數字化的進程。這三者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甚至做起來也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大家熱衷討論的供應鏈,其實更像是海平面水下的部分。
一般的變革,往往都是從外部打破,所以最開始往往也是先從前端入手,但是當前端的基礎要素開始具備一定是數字化基礎時,后端的供應鏈的數字化改變才會發生。用比較抽象的說法可以是:從數字化資產到數字化的業務流程。
舉個例子說明或許會更清楚,仍舊以生鮮零售為例。一般說來,一個生鮮零售企業的業務流程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步驟,訂單-采購-倉儲-物流配送-門店/電商平臺-用戶。現在要探究的,是能否實現以上全鏈路的數字化。
從“人、貨、場”的數字化角度,開始著手的時候,其實是從整個環節的最后兩個階段開始,也就是門店和用戶。這時說的貨的數字化,也首先是前端門店里的數字化和在線化,首先解決全渠道獲客和全渠道銷售的問題。
當做到這一步后,才會真正開始深入到供應鏈的層面。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行為數據和商品動銷的數據積累起來,當這些數據積累到一定量級時,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才有了針對性的方向。這也是當下供應鏈改造與傳統不同的地方,雖然供應鏈仍舊是前端消費者看不到的“黑箱”部分,但是前端的需求變化,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到后端供應鏈的改造。這種改造,當然包括物流的數字化與智能化,但又不止于此。
任何商流的企業都有庫存,而倉庫本身的數字化復雜就在于,一個倉庫內其實就存在自己的“人、貨、場”,如何提高人效,如何合理的布局空間、設置貨物的出入口與存儲位置,以及如何讓整個倉庫的設備設施更加“有感”,智能化,都是數字化的大命題之下的小課題。
而倉庫的數字化,又以訂單和采購的數字化為基礎和前提,歸根到底,供應鏈的數字化也是為了提高效率。除去門店和消費者,后端的四個環節其實也是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訂單和采購仍舊是老模式老樣子,那么倉儲的數字化做了也是白做不符合消費者需要的貨品,無論你在倉庫內怎么輾轉騰挪,也是庫存。
而訂單和采購的本質是什么?其實是一種消費預測,也就是發生在企業內部的采買決策行為。所以,如果非要說供應鏈的數字化究竟在做什么,至少從零售業的經驗看,它其實是企業內部決策的數字化。這種決策的數字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之前業界普遍說的“人、貨、場的數字化”。
如果說,“人、貨、場的數字化”是在給零售業換個“身體”,那么供應鏈的數字化,其實是需要給零售業“換個大腦”。這自然是更為深刻,但也更為痛苦的變革。
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在供應鏈數字化的課題中,又有各自的挑戰。
對于麥當勞而言,過去這些年,無論是門店多么忙碌的時刻。在高峰期斷貨的情況是沒有發生過的,這也是新夏暉能夠和麥當勞合作多年的原因?!跋臅熀茉缇蛯崿F整合和協同,前期在麥當勞服務體系中完成倉配一體化,完成全國業務的一體化服務,我們實現麥當勞每家門店每天不會出現商品斷貨,確保每天每位顧客購買每款商品都是有現貨的,背后有供應鏈做協同和服務支持。”周軍說。
但是雙方都沒有、也不應滿足于此,而是繼續攜手踏上了數字化的征程。就像周軍指出的,“我們實現把供應商的貨物準時、按時的配送到目的地。這里的服務買賣關系,是鏈式和簡單化的,而在目前供應鏈的執行中,物流服務是越來越復雜。我們的運作和管理模式轉變成多方協同的共享化的綜合服務?!?/p>
對于夏暉而論,通常的定位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在服務甲方時,往往是以甲方的供應鏈設計框架為主,而第三方服務商更多的是去做“填空題”。但是新夏暉成立后,開始嘗試做一些改變,嘗試打造一個新的模型。用周軍的話說,“所有的商品,一旦交入我手,所有的節點都可以透明的展現給客戶,會把所有運作方的數據做沉淀,提供相應的分析給到客戶,優化自己的供應鏈,優化客戶的采購和庫存的布局。”
簡單說,在新型供應鏈的打造方面, 從過去的甲方出題,第三方“填空”變成了雙方可以實現數據全鏈路的協同,進而優化“客戶的采購和庫存的分布”。
而“透明”二字,本來也是本次峰會的主題。在此前行業內談及數字化進程時,往往會用“可視化”來表示。這種可視化,一方面是指對于消費者,可以追溯商品的信息,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和保障。另一方面,則是上下游供應鏈合作伙伴之前,彼此的必要數據實現共享。但是“透明”的含義,則更進一步。
易流科技黃濱提出的透明數字化供應鏈框架
為什么這樣說,易流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黃濱從供應鏈的源起說起,他指出:“我們現在在講的“供應鏈”實際上源于工業革命時期,造東西的人處在強勢位置的時候,就產生了供應鏈這個詞。”但是隨著產能的極大豐富和過剩,用戶需求開始獲得主導地位。這種對供應鏈的反作用力,在黃濱看來,最終是通過數字化走向“透明的物流”,黃濱認為,這應該是一種新的底層思維。
而在供應鏈走向透明化的過程中,新的科學技術與工具應用也是重要的推動力,所以也有很多參會者指出,供應鏈的數字化,就是“AI+供應鏈”。蜀海供應鏈首席信息官劉志彬就指出,機器人和智能化技術替代人力,賦能餐飲供應鏈,推動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升維蝶變”。
這個說法比較抽象,我們可以回到蜀海的具體餐飲場景來看一下。和麥當勞相比,作為從海底撈走出的餐飲供應鏈企業,蜀海面臨的供應鏈體系更為復雜。目前蜀海不僅服務海底撈,還是眾多餐飲品牌以及7-11便利店的供應商。這意味著在食材供應鏈領域,由于中國餐飲場景的極大豐富,蜀海需要面對“全品類、全場景、全鏈路”的供應鏈需求。通過運用大數據、云技術、物聯網等新科技手段,蜀海打造了一個云端SAAS訂貨平臺,通過這個開放的供應商協同交易平臺,實現供應商、買手隨時隨地的交互協同,降低流通成本。
在劉志彬看來,Alot+5G最終會“規模化深入應用到供應鏈的各個業務場景”。
到那時,也許真正數字化的世界不再是商家給顧客發多少推送信息,而是用戶打開手機點一下,就可以真實、具體、有溫度的感知這個琳瑯滿目的新世界。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91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2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281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10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74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60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87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