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渠道以經銷商模式為主,雖然”互聯網+農業“下出現了很多以B2B、B2C等的新零售,但是依然沒有改變農村經銷渠道的現狀,反而在資本加持下的“互聯網農業”公司也開始通過線下經銷渠道發展業務。
與城鎮不同,農業互聯網的發展受農業集散性、區域性、地域性、認知理念等的影響,傳播性、互動性等優勢在農業市場減弱。一些互聯網企業通過農村經銷商線下開發,宣傳、運作,發現能更快的獲取農業客戶群體, 降低客戶維護成本,提高企業地區影響力。然后更多的農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效仿,各地出現了很多以農業互聯網噱頭的新型經銷商,從實體經銷商轉成互聯網經銷商。
但是通過經銷商把線下資源全部引流到線上,相當于經銷商把自己維持的客戶群體共享,雖然很多的互聯網企業通過利潤分成分享利潤,但是這種方式讓經銷商沒有絕對的安全感,當產品逐漸透明化,客戶線上轉化,他們存在價值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經銷商在運作時通過企業讓利進行新客戶的線上引導,不會去引流自己的忠實客戶,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企業在前提投入資本的時候成長很快,在自身造血功能沒有完成時,只要資金鏈出現問題,發展就會出現停滯。
農業互聯網企業以電商、金融、大數據等賦能線下經銷商,經銷商支付加盟費并承擔推廣、銷售、宣傳的工作,還要承受企業對自身的考核,當利潤無法覆蓋、理念不再認同,線下經銷商就會選擇離開。離開后的經銷商在對外宣傳上會把農業互聯網的實質傳遞成披著互聯網外衣的零售商。農業信息傳播是以區域為主,從業人員單一,信息傳播速度很快,當“互聯網農業”負面信息增多后,市場開放將陷入停滯,同時增加了后其他入局者的難度。
農業互聯網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資本的加持不能保證持續,進入的企業就要形成一套健康持續的盈利模式,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而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在進入農業之初未建立完整的盈利渠道,在資本無法長期注資的情況下,各中小型企業可以共同搭建綜合服務網點,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線下渠道開發、維護、賦能難度,另一方面通過入駐企業賦能,提高網點盈利空間,增強市場競爭力。
農業是一片未開發的藍海,一旦先進入者集成了參與者、消費者、服務者等建立了渠道網絡,并為他們建立覆蓋系統、規則、管理、運營的制度,當人民習慣了這種操作流程就很難改變。基于這個原因,各互聯網巨頭開始布局線下農村市場,搶占市場份額,建立大量的渠道網絡,通過便捷的服務、獨立的系統、低廉的價格占據市場份額。擠壓中小型農業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空間。如果各中小企業產業互補,集中發揮各自的優 勢,組建區域聯盟對抗互聯網巨頭,將會有一線生機。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8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0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97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9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61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