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農產品產地冷鏈研究報告》主要分為三部分對產地冷鏈物流進行分析:
一、農產品產地基本概況;
二、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運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三、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趨勢分析。
以下為《2019農產品產地冷鏈研究報告》部分內容:
“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18年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13579.53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4247.81億元;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牛奶這5大類農產品的總產量約達11.42億噸。”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生鮮農產品需求不斷上升,而冷鏈物流是保障農產品安全、提升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方式。2018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旺盛,經測算2018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為1.82億噸。”
“冷鏈物流作為農產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主要是指在農產品采摘后,進行的預冷、分級、加工、包裝等一系列操作環節始終處于農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品質和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供應鏈系統。”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本質實際是農產品溫控供應鏈,第一、第二、第三各業態冷鏈物流的集合、融合就是農產品供應鏈生態體系。但當前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網絡不完善,產地規模化、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數量少,在縣-鎮-村缺乏不同層級的冷鏈集散中心、分撥中心和冷鏈運力,造成農產品損耗大且走出去困難重重。”
“預冷是指食品從初始溫度(30℃左右)迅速降至所需要的終點溫度(0~15℃)的過程,即在冷藏運輸和高溫冷藏之前的冷卻以及快速凍結前的快速冷卻工序統稱為預冷。”
“我國農產品生產端標準化程度低,規格、品質、工藝不一致,外形、色澤、口感不穩定,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安全難以有效控制。當前我國農產品生產以家庭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農戶經營的特點是小規模生產、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而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屬于松散型的聯合,資源整合能力弱。農產品沒有標準化就難以形成規模流通。”
“2018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5238萬噸(折合約1.3億立方米),新增庫容488萬噸,近5年來我國冷庫市場快速發展態勢明顯,以10%以上的增速發展。據統計,全國冷庫中約50%為產地型冷庫,產地冷庫在整體建造數量中以20%的比例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發生農產品滯銷事件約92起,滯銷數量規模龐大。滯銷區域分布廣,河南、廣西、陜西等地為農產品滯銷輿情高發地區。滯銷涉及品類多,以水果和蔬菜為主,柑橘、西瓜、蘋果等為農產品滯銷事件高發品種。”
“據問卷統計,當前總體冷鏈運輸率約為45.4%,同時根據中物聯冷鏈委估算當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而發達國家平均冷藏運輸率達90%以上,冷藏運輸率低使得大多數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得不到規范的保溫、保濕、冷藏。”
“農產品走出去與冷鏈物流運輸相輔相成,隨著冷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具有較高價值的反季節產品和具有地域特色優質農產品才能不斷走出區域在全國范圍內流通,距離越遠,農產品價值越高,冷鏈運輸又促進了銷路拓展的實現、緩解滯銷,同時全程冷鏈能夠使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始終處在低溫環境,保證安全和質量,減少損耗,據統計當前使用冷鏈運輸損耗率在5%左右。”
“隨著農商互聯、政策扶持、特色產地規模擴張、技術發展、信息驅動,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將呈現6大趨勢。”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18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3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9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32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49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16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17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62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478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3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