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的本質是一個服務行業,以提供物流服務為核心,而不是玩概念,刷數據。以車貨匹配APP切入的創業者們,如果不是懷著一顆做服務的心,遲早會有黯然退場的那一天。但是對于成百上千的APP地推而言,投入到一件無法看到未來的事業中、其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地推一線)
在APP浪潮中影響最大的不是資本、不是司機、而是那些風里雨里的地推團隊!
地面推廣是現在為止, 用戶最真實、投放最精準、效果最明顯的一種推廣形式。
用戶最真實:市場推廣人員,深入實地針對用戶來宣傳推廣。
投放最精準:可根據產品定位、用戶需求來進行用戶的選擇。
效果最明顯:在地推期間,用戶是量和質的雙豐收。
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2002-2013年前后,這10年是中國卡車司機老板發展最黃金的10年。
隨著嘀嘀打車、快的打車的成功、車貨匹配APP在2014年得到了資本的青睞進入了黃金發展期、造就了貨車幫、運滿滿兩大巨頭,而這兩家的成功著陸成為車貨匹配領域的獨角獸,來源于其龐大的地推團隊。
以運滿滿為例,中心城市的團隊數量為80-100人左右,每日維護和拜訪包括貨主新開、貨主激活、司機新開、ETC、滿運寶、大滿卡等業務。
工作環境:荊棘密布,血淚斑斑
APP地推是一件非常磨練意志的工作、40度的高溫、中暑的大有人在、寒冬里你得拿出手機不停地演示裝載、凍瘡是職業病,物流園區都聚集在城市邊緣,為了一個裝載步行幾公里,一月一雙新鞋子是家常便飯。
最為危險的還是需要同貨運站場的保安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曾經爆出的貨車幫武力值事件、評為新的危險行業!
針對于這種顛簸流離的工作環境、APP們學會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管理,每日的打卡、匯報、踩點、上傳、把釘釘和手機功能發揮的淋漓精致;高壓線舉不勝數,讓你的小動作無處藏身!
人員組成:朝氣而義氣
從2014年APP瘋狂攻城掠地開始、27歲的張峰,做地推工作僅三年,卻已經在物流小秘、車旺、騾跡、第一物流轉戰了5家公司。簡歷堪稱“悲壯”,幾乎他每一次離職都不堪回首,討薪扯皮、離職證明。張峰形容自己,“一直與公司共存亡”。
每個人像打雞血一樣在奮斗,每天的晨會、晚匯報都是在激勵。每天都是喊著“翻盤市場”的口號出門,從早上七八點工作到晚上十二點,第二天醒來,依然是滿血狀態。
APP有著持續打雞血的方法:
1、搞團建:提前享受下成功的喜悅,吃飯唱歌把團隊氛圍搞得想一個家;
2、搞獎勵:每個團隊要有271的分布,分布出來后把團隊最優秀的人拿出來,每月召開大會上重獎、筆記版、新款手機,讓后進者羨慕奮進。設立獎金池里貢獻 、PK落后者繳納罰款,由優秀團隊拿走;
3、給榮譽:APP有戰神、有內部講師團,每次將優秀者大肆渲染。
90后非常容易被高壓和鼓勵所感染,有著很好的學習能力和可塑造性。
沒落的業績,心灰意冷
APP地推基本都是90后,25歲的李明在細雨中穿梭,車前黃色的防風服上印著“貨車幫”,他背著黑色的書包,包里是一臺一堆傳單和一些禮品物料。 2015李明每天可以拜訪13家客戶,新簽5家貨主、7個司機,按照每個業績20元的均提成、每月收入可以達到8千左右;
而隨著運滿滿和貨車幫的合并,新拉開戶變得異常艱難,被掃過無數遍的物流站場,一天里很難找到一個新裝開戶。李明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掃遍了整個四川、廣元、萬州、瀘州....可這些城市花在路上的時間使每月的收入銳減到3千左右。
沒落的地推環境
車貨匹配APP一線地推, 是幫助滿幫成為獨角獸的關鍵部隊,但隨著滿幫的合并,他們又面臨新的選擇困境:留or走?
在物流領域、針對C端的菜鳥裹裹掌握著流量入口、一騎絕塵、針對于小B的貨主與司機的滿幫緊隨其后;但隨著物流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個體司機的日子越發的艱難。
貨源逐步歸納集中,APP生存環境發生變化
隨著攜帶著上市資本進入行業的快遞業轉戰快運業,快運業成為行業焦點,百世、安能、壹米滴答、中通、順心的營業指標突飛猛進,使得個體司機生存空間收到了巨大的擠壓。
公路貨運量增速進入持續“回落期”, 近三年GDP增速連續低于7%、 2015年貨物周轉量 分別為2%、5%和5.6%。車多貨少的矛盾顯而易見,愈演愈烈。
隨著新零售的興起、物流服務越來越綜合化,而由于個體車輛只能單一的運輸服務、無法應對逐漸增長的貨主對網絡化、可視化、分撥一體化、末梢配送的需求; 那么運單的來源逐步將掌控在公路總承包企業的手中、面對于碎片化、高頻化的服務,個體司機逐步成為鏈條中的一個環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造成這個原因的,是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從事運輸行業的人,很多小老板可能已經是運二代,因為第一代卡車運輸人員,基本上都是抱著再跑幾年就不干了的心態,而總是在此傷神的,多數還是運二代或者是后期才上來的人員,他們似乎抱怨更大一點。目前運輸行業、以散戶為主導的物流市場必將被平臺公司或者大型物流公司所壟斷,留給單一散戶小老板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所以APP的地推市場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車貨匹配APP的商業邏輯將隨著市場發生調整和改變;從福佑、滿幫收購志鴻可見一斑。
殘酷現實下的APP地推
在運滿滿與貨車幫合并之后,雙方占據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伴隨著雙方合并,裁員的消息也在各個渠道中流傳。但卸磨殺驢、兔死狗烹是商業法則、自古就有、當市場鋪蓋率業務有了一定規模,商業模式趨于成熟的時候,就會開始裁員了!
變相裁員
李明并沒有看到裁員的文件,但這半年多,他的收入卻一直在降?!霸瓉硖岢墒遣环忭數模F在是考核封頂,比如這個月我做到300萬交易額,是3000塊的獎金,下個月我做到400萬,還是拿3000塊。” 降低薪酬,不斷提高業績目標,目標只有一個,你知難而退、走人!
收入的下降,考核體系的多次改變,讓提成不斷在降低,這是李明沒有動力做下去的主要原因。
“互聯網行業有個價值觀叫做,擁抱變化。 APP主管一天到晚都在說,擁抱變化?!?/strong>
車貨匹配APP的職業規劃
不可否認、地推是一個相對比較低門檻的職業,人們對地推的印象普遍也就是簡單的體力活,不是發傳單、貼海報,就是拉人掃碼。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地推人員也在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從未來趨勢來看的話,地推人員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進行嘗試。
1、地推主管
地推人員很需要注重自身的職業發展。如果是一直從事執行方面的工作,對未來的成長幫助不是很大;如果你關注每一個細節,在地推中找到別人沒有的方法,那對你的幫助就很大了。如總結一本地推大全,什么地方,什么環境下、用什么樣的語言,跟進的方式。對于善于總結的地推人員而言,形成自己的方法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首先,你的管理能力會提高,帶一個小分隊去做地推,能把他們管好,出效果;在掃場過程中,遇到了城管還是物業的阻撓,這個就是考驗交際能力了;最后,你對地推的的分析會很深入,知道在什么地點,找什么人群做地推的效果最好。很多互聯網公司招市場管理人員或者是城市經理,都是優先考慮有地推經驗的人。
2、市場銷售人員
在地推活動中,多是帶有銷售性質的,熟悉貨源的產生、價格區間;針對貨主 ,可以更好地為其服務,形成一整套的服務產品。
針對貨主而言、選擇走貨就是選擇服務。APP地推人員除了做執行工作外,在資源搜集和業務拓展上,也是具有一定的實力的。哪怕他們以后不做地推了,去做物流公司的市場拓展人員,也是得心應手的。
3、自主創業人員
有很多在車貨匹配APP地推一線打拼多年的老兵,在做地推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人脈和資源后;這些上下游資源都有的地推人員,就會脫離地推人員的身份,自己去創業,成立專門的地推公司。
通常這類人的執行力都很強,頭腦也很清晰。在從事了多年的物流行業地推工作后,就會把自己手中的資源利用起來,專門幫有地推需求的公司做推廣。對于大多數新成立公司而言,在產品早期的推廣中,地推還是會做的;但自建團隊成本很高,不是每一個進入行業都玩得起的。因此,多數進入物流行業的公司還是需要找第三方來幫自己做推廣,市場需求很大,機會也是較多的。
后臺服務
隨著車貨匹配線下業務的基本定型,龐大的地推團隊漸漸成為“包袱”。
“陌生拜訪的地推,未來肯定會消失,因為車貨匹配本意就是提升效率。而服務永遠不會消失,只是未來服務客戶的角度會跟現在不一樣。”
地推在互聯網領域第一階段的使命已經結束,第二階段的使命如何服務客戶才剛剛開啟。
從APP地推轉型為服務、需要對于客戶感知的痛點非常熟悉、從千絲萬縷的脈絡中找到切入點,研究新產品的促銷方案:如貨車ETC、輪胎、后市場信貸服務、這就需要地推人員自己要不斷提升,對于新業務熟悉和掌握,并在市場中磨合出推進方案。
這個過度豐滿的時代,熱錢涌動,熱血沸騰。
再別地推
戀戀不舍的我走了,正如風風火火的我來,
那絢麗的峰會,是夕陽中的絕唱;
論壇臺上的身影,還在心頭蕩漾。
曾經的驕傲天使輪,已不再宣泄招搖;
在物流的長河里,我曾經也激起漣漪!
那司機大叔手中的電話,不是電話,
是天上彩虹,沉淀著心中的夢。
尋夢?
撐一支APP,向人工管車處漫溯,
滿載一船禮品,在貨運站場里放歌。
但如今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APP。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風風火火的我來 ;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部手機 。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50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6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