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自2009年起定期對郵政發展趨勢進行跟蹤分析,2018年底發布的分析報告,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1]。主要觀點為:
1.全球范圍內,郵政處于深刻轉型和穩定增長階段。盡管郵政仍然在連接全球居民、企業、政府和各類組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毋庸置疑,郵政已經并將繼續處于深刻轉型階段。郵政逐漸從國家壟斷走向市場競爭,一些企業實施了私有化轉型。傳統信函業務自2006年開始逐年萎縮,傳統包裹業務面臨來自快遞企業的激烈競爭,大環境不再像以往一樣樂觀。從50個國家和地區郵政的整體情況看,2017年的總收入達到3923億歐元,比2016年增長了72億歐元,同比增長率2.8%。其中,信函業務收入減少了32億歐元,包裹和物流業務收入分別增長了90億歐元、15億歐元。盡管不同國家的收入增長率差別較大,但超過2/3的國家處于穩定增長中。與此同時,郵政部門的利潤率保持在3%的水平,約有2/3的國家利潤率在1%的水平,有7個國家的利潤率超過10%。2/5的國家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增長,1/8的國家收入和利潤都在下降。
2.信函呈現業務量下降、收入提升的“ 剪刀差 ”特征。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實物信函傳遞都是郵政部門的核心業務。到了信息時代,信函傳遞被電子郵件等更先進高效的技術所替代。在信函業務持續萎縮的背景下,郵政部門并沒有放棄這一業務,而是堅守普遍服務義務,努力提升函件業務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但是,替代服務的出現、低廉的資費水平、以及高昂的網絡成本,都對郵政普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2017年,優先和標準類信函業務量下降了5.1%,有名址和無名址信函業務量分別下降了4.0%和3.3%。值得注意的是,受資費提升,以及電商小包業務增長的影響,信函收入的下降被抵消,2017年,信函收入增長了0.4%,平均利潤率達到4.7%,有1/3的郵政部門的利潤率超過5%。但是,資費提升的幅度、頻次不能隨意為之,電商小包市場也并不受壟斷保護,因此信函收入的增長或許并不能維持太久,“ 剪刀差” 不會成為長期趨勢。
3.包裹&快遞市場競爭加劇,業務量、收入和利潤增速遞減。隨著網購迅猛發展,郵政包裹和快遞業務量在過去十年實現了翻番,但增速仍然落后于同期的電子商務增速。這一方面是由于電商產品單價上漲,導致總額增長較快,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輕小件被統計在了信函業務量中。IPC認為,中國、韓國和英國仍然是電商發展最先進的市場,電商普及率都在15%以上。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商占零售市場總額的比例將達到14.1%,亞太和北美將是兩大核心市場。
包裹&快遞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競爭。許多國家郵政指出,國內包裹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在25%到90%之間。美國眾包當日遞公司Deliv以技術驅動、輕資產為特征,在“最后一公里”競爭優勢突出。當前,IPC成員國也遇到了和我國快遞低價競爭相似的情形,大客戶議價、收件人的免費預期、以及競爭對手的降價行為,都壓制了包裹&快遞收入和利潤增長。相較于業務量平均14.3%的增速,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10.8%和7.1%。
4.多樣化發展成為共識,并購和剝離行為增多。盡管郵政收入仍然占到郵政部門收入的40%以上,但諸多國家郵政都意識到多樣化發展的重要性。從收入占比來看,多樣化發展的國別差異很大,有的國家郵件收入占郵政部門的 90%以上,有的國家占比不到10%。總體來看,多樣化程度高的郵政部門,收入增長更快、息稅前利潤更高、資本支出比率更高。從業務類型來看,諸多郵政部門通過電子商務,介入了倉儲、訂單履行和退貨管理環節。
同時,也有部分國家的郵政積極尋求海外拓展,自2012年來,有5個國家的國際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 10%。并購和剝離在提升多樣化水平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2008年以來,郵政部門累計收購了270家公司的控股權,累計剝離了154家子公司,其中一半以上的子公司提供郵件和信息服務。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98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43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29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11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81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67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5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8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97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