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業是專為他人儲藏、保管貨物的商業營業活動。其實中國很早就有倉儲業,最初的商業倉庫為《中國通史》上記載的“邸店”,它既具備商品寄存功能,又兼備旅店功能。然而,由于當時商品經濟的限制,邸店規模較小。
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不斷擴大,“塌房”作為一個專門儲存商品的企業性質商業倉庫從邸店中分離出來,成為了最初帶有企業性質的商業倉庫。
1840年鴉片戰爭后,隨著帝國主義的侵入,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由于開埠通商,海上運輸的發展,使我國商業活動的范圍和方式發生變化,從而使商業倉庫也有一定的發展。當時商業倉庫叫做"堆棧",指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場地和設備。
舊中國的堆棧業,按其業務性質和主要服務對象來分,有碼頭堆棧、鐵路堆棧、保管堆棧、廠號堆棧、金融堆棧和海關堆棧等六類。
倉庫中大量的裝卸、搬運、堆碼、計量等作業都是由人工作業完成的,因此,倉庫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
1917年,美國克拉克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單缸帶有升降裝置(前輪轉向)的叉車。
于中國電商倉儲業,在2009年,京東“自營”業務、淘寶“雙11”活動相繼推出,標志著電商行業進入野蠻生長時期,各類機械化設備開始廣泛應用于倉庫。
在對貨物的運輸、搬運、管理上不再是純人力,而是通過傳送帶、搬運車、吊車、叉車輔助人工共同完成作業。機械化滿足了對于精度、數量、重量、搬運等各方面的要求。由于其低成本及靈活性,還是目前主流的倉庫模式。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倉庫的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AGV、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相繼問世,逐步在倉儲物流行業使用,提升了倉儲行業的工作效率。之后,自動識別系統和自動分揀系統被研發出來,使其向自動化過渡。到了70~90年代,旋轉體式貨架、移動式貨架、巷道式堆垛機等相繼問世,但是暫未開始真正落地應用。
(智慧倉儲系統)
除硬件外,隨著計算機技術尤其是數據庫技術的應用,“進銷存管理系統”也于20世紀80年代初孕育而生,基本功能就是管理倉庫內部作業,包括入庫、組盤、貨位管理、揀選管理、發貨管理、盤點管理、退貨管理等。但真正形成商業化應用則要到90年代中以后,這時的數據庫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到微型計算機,再往后就是隨著90年代末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WMS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各種商用的WMS系統開始應用,WMS的作用被廣泛認可。
(智慧倉儲物流概念圖)
2012年亞馬遜收購Kiva并在自己的倉庫推廣應用,標志著電商行業的倉儲自動化正式加入賽道。2013年“云倉”的概念開始被提及, 各大電商巨頭紛紛開始籌劃布局云倉建設, 陸續搭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提高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的自動化、智慧化水平,推動降本增效進一步提質。比如阿里、京東、蘇寧等已經開始了云倉儲戰略的實施。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927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08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75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697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14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488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55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82 閱讀2025年1月20日-1月26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40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18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