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題給到臺灣集運三雄,我們一起來看下。
1、長榮海運昨天董事會通過并發布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單季合并營收為673.85億元新臺幣約等于21.12億美元同比下降61.49%,歸屬母公司稅后凈利50.92億元新臺幣約等于1.6億美元同比下降95.02%。
2、長榮海運說明,第二季度整體貨載量增加,但平均運價略呈下滑,合并營收則較第一季度增加5.58億元環比增長0.83%。 上半年合并營收為1342.11億元新臺幣約等于42.06億美元,同比下降61.19%,歸屬母公司稅后淨利為101.35億元新臺幣約等于3.18億美元,同比下降95.02%,毛利率21.31%。
3、長榮海運今年股東會上,總經理謝惠全表示,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但仍在正向發展軌道上,預期歐美通膨減緩情況下,下半年各國升息浪潮可望逐漸進入尾聲,全球景氣下行風險也將下降,帶動消費、就業與制造回穩。他強調,俄烏戰爭仍是影響市場發展最重要因素,如果戰事能夠終止,下半年貨量將比上半年來得好,至于運價仍將取決于運能供需。
4、另外,為穩定船期,提升船隊作業效率與成本,長榮海運積極投資貨柜碼頭,其中,高雄港第七貨柜中心下周將舉行開幕,該碼頭泊位總長度達2415公尺,水深18公尺,規劃5座深水碼頭,年裝卸能量為500萬TEU,可靠泊最大型2.4萬TEU超大型貨柜輪;第一期岸線長度為1,185公尺,已自今年5月1日開始營運,第二期岸線長度為1230公尺,預計明年7月開始營運。長榮海運說明,第七貨柜中心營運后,將可避免現有第四貨柜中心及第五貨柜中心間的貨柜拖運需求,減少對港區內交通及環境的影響;另外,第七貨柜中心配置先進的前、后線自動化機具,可提升貨柜裝卸作業效率。
5、代長榮之子公司Evergreen Marine (Asia) Pte. Ltd. 取得Euromax Terminal Rotterdam B.V. 20%股權。
6、長榮海運7月合并營收234.24億元新臺幣約7.34億美元,環比上月增長5.84%,同比去年下降62.7%,創2月以來相對高點,累計今年前7月合并營收為1,576.35億元新臺幣約49.40億美元,同比下降61.42%。
7、臺灣貨代中菲行指出,根據Alphaliner所述,至7月3日前統計,船公司減少遠洋船班達63船班及249,002標準箱,以致艙位因船舶投入的減少而得以控制,加上遠洋船運逐漸進入旺季,亞洲至歐美航線海運價格與7月初相比,大幅調漲30-40%。
8、臺灣貨代臺驊投控也表示,進入第三季度產業旺季,全球零售庫存壓力正逐漸回到常軌,零售端上下游產業受到季節性需求影響,拉貨動能正緩步回溫,在航商嚴格控艙及降速運營下,SCFI重新站回千點以上并高于疫情前運價。自8月份起各大航商已調漲歐洲線運價三成,同時遠東至美西、美東也大幅調漲2-3成不等的運價,顯示各航商皆不愿意長期低價承攬貨運,采購以量制價的戰略提升運價。
9、美國經濟軟著陸及中國持續釋出刺激經濟措施下,預期第三季度美西及美東運價有機會維持在2,000美元及3,000美元水平,有利于航商及貨代保有一定的獲利空間。
10、此外,隨著傳統旺季第三季到來,加上各大航商堅持合理運價,在減班效應下,最新一期SCFI集裝箱運價指數連續三周上漲,根據11日出爐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上漲0.4%至1043.54點。其中- 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926美元/TEU,較上期下跌2.2%。
- 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1507美元/TEU,較上期下跌1.4%。
- 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2017美元/FEU和3071美元/FEU,分別較上期上漲0.7%和1.9%。
- 上海港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853美元/TEU,較上期上漲5.4%。- 上海港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435美元/TEU,較上期大幅上漲27.9%。- 上海港出口至南美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2444美元/TEU,較上期下跌0.3%。
11、陽明海運公告第二季單季合并營收新臺幣350億元約10.97億美元,稅后凈損1.3億元新臺幣約407萬美元。陽明海運上半年合并營收720億元新臺幣約22.56億美元,稅后凈利32.7億元新臺幣約1.02億美元。
12、陽明海運發布新聞稿指出,上半年航運市場主要受到通貨膨脹壓力,及全球經濟不穩定影響,且運價相較去年同期下滑,導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陽明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世界經濟展望資料顯示,雖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上修至3%,總體通膨率也預期從去年的8.7%降到6.8%,然而通膨壓力持續,各國央行為抗通膨所采取的升息政策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未來兩年整體經濟復蘇動能依然偏弱。
13、根據法國海運咨詢機構Alphaliner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3年供給成長為8.5%高于需求成長1.4%,2024年供給成長8.8%也高于需求成長2.2%。市場仍呈現持續供過于求局面,高通脹致使家庭購買力下降、產業鏈尚在去庫存階段皆造成需求疲弱,然而俄烏戰爭若告一段落,戰后復原期所需的重建物資需求,將可望提升貨柜航運需求。
14、面對航運市場供需變化,陽明海運表示將審慎應對,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地緣政治影響、供應鏈變化與環保減排要求等趨勢,適時調整航線布局與船隊規劃,以持續提升競爭力和經營績效。
15、陽明海運公告7月營收新臺幣114.56億元約3.59億美元、環比上月下降7.8%、同比去年下降68.83%,主因是市場需求疲軟使運價下跌;累計今年1到7月營收新臺幣834.56億元26.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7%。
16、萬海航運第二季虧損新臺幣23.4億元約7333萬美元,累計上半年虧損44.59億元1.40億美元,已連續三季虧損,但好消息是,萬海7月營收新臺幣82.35億元2.58億美元,環比上月增長0.84%、同比去年減少65.55%,回升到近四個月來高點,累計前七月營收新臺幣582.63億元約18.26億美元,同比去年減少67.55%。
17、萬海表示,市場需求持續緩步回升,受歐美返校潮及傳統假期出貨需求,貨量逐月增加,公司已配置合適船舶滿足客戶需求。此外,大陸積極推出刺激消費政策,預期有助于增加貨運需求,展望第三季,萬海將謹慎檢視航線布局,快速回應市場變動。
18、值得一提的是,萬海上半年帳上現金及等價物高達新臺幣1,364.15億元約42.75億美元,財務結構仍然穩健。萬海觀察到終端市場庫存明顯去化,需求雖有復蘇但仍緩慢,將彈性調配船舶及調整航線,以即時回應客戶需求。
19、雖然船舶運力較多,但是考量環保以及碳排規范日趨嚴格,萬海前七月新交船舶共16艘,預計年底前還有8艘新造船舶將下水運營,2024~2025年預計有14艘新船投入,也已經陸續淘汰老舊船舶,并退租高價租船以提升競爭力,回應各界對節能減排的期待。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6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36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4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29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