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理檢驗參與編制的《物流企業綠色物流評估指標》(WB/T 1134-2023)、《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WB/T 1135-2023)兩項行業標準順利在國家發改委發布并實施。這是物流企業執行“綠色評估指標”、“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系列標準化文件中的第一個標準,對幫助物流企業科學核算和規范報告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溫室氣體控排計劃、爭做綠色物流企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標準《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WB/T 1135-2023)制定了物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的基本原則,規定了核算的邊界、框架、步驟和方法,給出了核算結果報告的內容及格式,列出了核算過程排放因子的參考值;并確定了核算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四種溫室氣體以及化石燃料燃燒的排放、尾氣凈化使用尿素的排放、凈購入電力熱力的排放、制冷劑泄漏的排放、包裝材料使用的排放五類排放源。顯著提升了物流企業核算自身溫室氣體排放能力。(來源:中聯理貨 中理檢驗)
8月8日消息,世界IT 500強企業臺達集團將內部碳定價設置為300美元/噸,是當前歐盟碳價的3倍多,國內碳價的30多倍。臺達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暨發言人周志宏表示,所謂“內部碳定價”,其實是企業將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先內部化的一種做法。
據介紹,2022年臺達內部征收的碳費高達1億多美元,這些錢全部應用在了節能減排、再生電力與低碳投資的方案上,推動臺達2022年全年的碳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了13.5%。(來源:36碳)
在8月8日的授牌儀式上,菜鳥云谷正式榮獲SITES可持續景觀金級認證。這是浙江省首個SITES金級認證項目,也是中國首個獲得SITES金級(最終正式認證)的多功能園區。SITES是全球領先的綜合評價可持續發展場地建設和運營認證體系。USGBC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表示,在全球20多個國家300多個參與的項目中,菜鳥云谷是中國目前第一個獲得SITES金級正式認證的多功能園區類項目,打造了人、建筑、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標桿。
菜鳥云谷園區坐落在杭州市西湖區,毗鄰阿里云總部,周邊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云計算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定位為“中國云智能生態基地”。據菜鳥云谷項目總經理張小松介紹,依托菜鳥地網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資管操作系統CAINIAO WIN成熟的解決方案能力,項目規劃伊始,園區在自然生態、服務生態上進行有力協同,打造更良好的綠色產業生態共贏模式,并在項目運營上也實現了多維度的降本增效,僅建設成本預計就可節省15-80%,能源節省預計10-50%。(來源:羅戈網)
近日,總部位于美國的SunGas Renewables宣布,將投資約20億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建立一座綠色甲醇生產設施,該設施將由其全資子公司Beaver Lake Renewable Energy(BLRE)負責建造。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生產近40萬噸的船用綠色甲醇燃料,從2027年開始供應。這批甲醇生產出來后,預計將用于為馬士基的甲醇動力集裝箱船隊提供燃料。據介紹,馬士基已經與SunGas Renewables建立了合作關系,但雙方均未披露協議的具體內容。綠色甲醇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極低或為零時制得的甲醇。據SunGas Renewables介紹,甲醇的生產過程中,每年將有約100萬噸二氧化碳被捕獲和儲存,不會對氣候產生影響,該項目將由Denbury Carbon Solutions 公司負責執行。(來源:航運界)
近日,新能源重卡公司葦渡科技(Windrose Technology)與全球知名綜合體育運動集團迪卡儂中國達成戰略共識,并攜手中國智慧物流領跑者榮慶物流進行葦渡科技零排放智能重卡的聯合測試。此前,榮慶物流已完成對葦渡科技的戰略投資,并簽訂200臺新能源重卡訂單。迪卡儂的碳減排目標是在業務保持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以2021年為基準年,到2026年集團全球碳排放絕對值(包括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減少百分之20%。業務的持續發展必然會帶來物流碳排放的增長。因此,葦渡科技、榮慶物流和迪卡儂將共同探索利用新能源重卡,助力迪卡儂中國的低碳物流戰略。(來源:葦渡科技Windrose Technology)
近日,德迅宣布與達飛輪船合作,持續在為客戶提供的海運物流服務中使用高品質生物燃油,以減少《巴黎協定-范圍3》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也是德迅生物燃料整體實施計劃中的一部分。此次合作首批投入使用的生物燃料為3,350噸,幾近于12,000個標準集裝箱(TEU)以零排放完成運輸,在航程中可規避約1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源:德迅KuehneNagel)
8月8日,普洛斯旗下投資及資產管理平臺普洛斯資本GCP宣布國能普洛斯綠色能源投資平臺完成設立,預計資本金規模約40億元,投資人包括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以及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綠色低碳基金。這是普洛斯與國內投資機構合作設立的首個包含風、光、儲能等多種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平臺,預計總投資規模近200億元,普洛斯資本GCP為該投資平臺資產管理人和聯合執行管理人。該投資平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將充分發揮各方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管理及資源優勢,對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風能、儲能等新能源基礎設施及綜合能源管理相關配套產業設施進行投資。投資平臺將通過專業的開發建設與管理運營,為投資人、合作方及社會創造價值。(來源:普洛斯資本GCP)
8月8日上午,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中天31”命名暨交船儀式在江蘇南通海門舉行。據了解,該平臺是招商工業海門基地自主研發建造,其樁腿材料、主起重機、升降裝置等核心設備實現了100%國產化率,解決了核心設備靠進口的難題。平臺還采用“運輸+儲存+起重”一體化模式,起重機綜合性能居于行業前列,具備國內市場最大的可變載荷能力、風機儲存能力,能大幅提升風機部件吊裝效率,降低工程建設成本,進而加快海上風電的降本增效和平價開發,能有效面對未來海上風電深遠化、機組大型化的趨勢。(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8月7日凌晨,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8200立方米LNG加注船從江蘇啟東出發,前往浙江海域試航。此次試航的LNG加注船是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定制化設計的兩艘8200立方米級LNG加注船中的第一艘,總長113米,型寬20米,型深13.5米。具備完整的LNG加注功能,既可作為運輸船,也可以作為LNG燃料加注船。(來源:羅戈網)
近日,鄭州融萬低碳冷鏈園正式開業。鄭州融萬低碳冷鏈園是繼天津融萬低碳冷鏈物流園之后,由融通地產與萬緯物流共同出資設立的第二個集倉儲租賃、運輸到操作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軍民兩用冷鏈物流園。鄭州融萬低碳冷鏈物流園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經開區金秋路與龍昌二街交叉口路北,園區總占地面積94.5畝,約6.3萬平方米,可租面積約3.1萬平方,其中冷庫約3.7萬托(含7300托自動化庫),干倉8000平米,可提供-25℃至常溫的全溫層庫區,包含54個裝卸道口。園區定位為城配存儲型多溫區綜合物流園,采用國際先進的倉庫設計及制冷工程技術,具備全國性一站式的倉儲、干線、配送等專業服務能力,聚焦商超零售、連鎖餐飲、快消制造、肉類、預制菜等行業客戶群,為客戶提供全溫區最高標準的冷鏈物流保障。(來源:萬緯物流)
近日,福建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50家、綠色低碳供應鏈企業25家、綠色低碳園區15個。
據了解,《實施方案》將分兩個階段完成工業領域碳達峰的總體目標。第一階段,“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持續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到2025年,培育省級以上綠色低碳工廠150家、綠色低碳供應鏈企業25家、綠色低碳園區15個,研發、樹立典型、推廣一批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工藝產品及一批節能降碳項目,筑牢工業領域碳達峰基礎;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以上,完成國家下達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第二階段,“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努力達峰削峰,在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基礎上強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來源:中國電子報)
近日,寶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鄭益川一行到歐冶工業品調研指導。歐冶工業品董事長、總裁王靜熱情接待,雙方圍繞長三角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及運營進行深入交流。
據介紹長三角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是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批示寶山區先行先試的涵蓋低碳供應鏈全鏈條多功能的公共服務平臺。平臺的目標是源于寶山、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聚焦供應鏈各環節,為企業提供碳核算服務,打造面向供應鏈的核算模型集、碳足跡數據庫以及碳因子數據庫。同時,積極引入相關資源,創建降碳減排服務新生態。(來源:歐冶工業品)
近日,全球最大氫能源卡車出口訂單——澳大利亞147輛清運車簽約儀式在漳州開發區舉行,威馳騰(福建)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力乾與澳大利亞純氫公司/氫啟國際公司董事長Mr.Scott Brown代表雙方簽訂了訂單。據了解,2022年底,威馳騰與澳大利亞純氫公司、澳大利亞氫啟國際公司簽訂了5年交付12000輛氫燃料重卡的合作協議。今年3月,首輛出口澳大利亞的氫燃料重卡順利交付并通過澳方客戶驗收。此次147輛清運車訂單總銷售額達4.5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氫能源重卡在發達國家實際應用的最大訂單,同時也是威馳騰與純氫、氫啟公司合作的首次批量出口訂單,計劃于今年交付全部車輛。(來源:福建日報)
近日,交通部發布《關于下達2023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第一批)的通知》,包括包括65項行業標準項目、6項部門計量檢定規程項目。其中氫能產業相關標準共一項:《氫氣(含液氫)道路運輸技術規范》,文件指出,項目完成周期原則上不得超過18個月,計劃完成周期為18個月的項目原則上不允許申請延期。(來源:氫云鏈)
8月4日,碧水藍天下的查干湖畔,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廠Ⅲ區塊光熱系統正式并網運行,標志著亞洲最大陸上采油平臺集群零碳示范區建成投運。中國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誕生,這是綠色油田生態開發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近年來,中國石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五大發展戰略,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引領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己任,努力成為奉獻清潔能源、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的中堅力量。已開發60多年的吉林油田,在持續加大油氣上產力度的同時,積極探索老油田綠色發展新路徑,加快綠色轉型步伐,企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來源:中國石油石化)
近日,國家標準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指南》指出,到2025年,支撐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制修訂30項以上氫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重點加快制修訂氫品質檢測、氫安全、可再生能源水電解制氫、高壓儲氫容器、車載儲氫氣瓶、氫液化裝備、液氫容器、氫能管道、加氫站、加注協議、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方面的標準,打通氫能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鼓勵產學研用各方參與標準制定,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制訂發布團體標準,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同時,深度參與ISO、IEC國際標準化工作,積極提出氫能領域國際標準提案,逐步提高我國氫能國際標準化影響力。(來源:中國能源報)
8月9日晚,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會在坪山區比亞迪全球總部舉行。會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宣布:“今天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企業,這是屬于比亞迪的高光時代,也是屬于中國品牌的高光時代。”王傳福表示,新能源為中國汽車提供了換道超車的“加速度”。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在產業規模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占全球60%,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公開量70%,中國前6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占全球電池裝車量63%。“有了這些,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如今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強國。”(來源:北京商報)
8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正式發布《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提升交通綠色清潔水平,將根據交通運輸部的統一安排,實施更嚴格的船舶排放控制區。《行動計劃》明確,推進運輸體系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加快貨運鐵路專用線建設,深化港口集疏運結構調整和站點布局優化,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到2025年,鐵路貨運量較2020年增長10%以上,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不低于52%,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達到90萬標準箱及以上。
同時,推動港口綠色發展。研究在黃浦江和蘇州河主要航段設立綠色航運示范區。加快推進老舊船舶淘汰,加強船舶冒黑煙和燃油質量執法檢查。推動內河混合動力船舶、純電動船舶試點應用。加快港區非道路移動源清潔化替代,2025年1月1日起,實現港口新增和更新作業機械采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推進內港碼頭岸電標準化和外港碼頭專業化泊位岸電全覆蓋,2025年1月1日起,實現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岸電設施常態化應用,港作船舶岸電使用率力爭達到100%。《行動計劃》還提出,推進交通排放智慧監管,逐步完善移動源智慧監管平臺,加強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油品儲運銷行業等智慧感知監測能力建設。(來源:中國水運網)
近日,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布了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2023—2030年)》的通知。規劃與路線圖在全面梳理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現行標準的基礎上,編制了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框架,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制修訂建議和標準化路線圖。旨在通過頂層設計,明確優先領域,確定工作重點,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進行有效規劃,加強相關標準化工作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推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工程。(來源: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8月9日,中國華電率先完成全國首筆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拉開了全國碳市場2021、2022年度履約工作序幕。自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來,中國華電迅速響應組織召開培訓動員會,華電碳資產公司發揮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優勢,所屬重點排放單位強化責任擔當,為切實做好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打下堅實基礎。8月8日,上海市在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發放履約通知書,華電碳資產公司和在滬重點排放單位迅速響應提交了履約清繳申請。8月9日,上海華電奉賢熱電有限公司完成履約,成為全國首家完成2021、2022年度履約清繳的企業。上海奉賢燃機發電有限公司和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完成2021年度履約清繳。(來源:中國華電)
8月10日消息,總部位于美國的農業貿易商嘉吉公司(Cargill)海事高管表示,該公司已為自己的船隊和其他船東加大了生物燃料計劃,作為該行業向多燃料、低排放未來轉變的初步脫碳努力的一部分。近年來,嘉吉(Cargill)和托克(Trafigura)等一些大型貿易公司一直在尋求通過在其燃料使用和銷售中引入替代燃料來減少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嘉吉海運總裁Jan Dieleman介紹,在過去兩年中,嘉吉公司向其運營的船隊和包括班輪運營商在內的各個航運部門的外部客戶提供了3-3.5萬噸海洋生物燃料。這些以廢料為基礎的燃料由新加坡和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供應。Dieleman在談到生物燃料計劃的累積量時表示:“如果我們今年的產量遠低于5萬噸,我會感到驚訝。”(來源:航運界)
近日,舟山長宏國際與世界著名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簽署10艘10300箱液化天然氣雙燃料集裝箱船大單,這是繼去年12月份雙方簽署10艘11500箱液化天然氣雙燃料集裝箱船的再次攜手合作,該批船將在2026年下半年-2027年陸續交付客戶。該系列集裝箱船是中集ORIC自主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萬箱級雙燃料集裝箱船,也是可以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入到黑海的最大型集裝箱船舶。此型船采用雙島式布置,總長299.95米,船寬45.6米,型深25.0米,設計吃水12.5米,結構吃水17.5米,設計航速20節,配備了同級最大的C型LNG燃料儲罐,LNG模式和燃油模式的續航里程均可滿足經典中歐或中美航線的單次往返需求,保證了船東營運計劃的靈活性。還具備清潔環保、低碳排等特性,EEDI能效設計指數比國際海事組織(IMO)嚴苛的第三階段排放基準線還要再降低約50%;并且,研發團隊還充分考慮其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性能表現,經評估,在1900FEU超高冷箱負荷情況下,CII碳排放強度評級至2040年仍可維持在健康營運區間內,遠遠領先于市場同類船型。(來源: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8月8日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665.2萬臺,同比增長69.8%。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214.9萬臺,同比增長40.6%,私人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450.3萬臺,同比增長88.4%。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朝著分布更廣、布局更密、品類更全的方向發展。(來源:羅戈網)
近日,“碳惠氫能-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啟動發布會”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召開。今年4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該方法學由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管理事務中心和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聯合起草,是我國首個面向氫能領域的碳市場方法學。7月,作為全國首個可進入碳市場交易的氫能碳減排項目,北京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項目成功立項。中和新興能源研究院作為項目主體,依托京津冀氫能產業全鏈條大數據和碳監測計量技術,與16家氫能企業合作完成項目開發,項目將通過“碳普惠”的方式完成碳核算和碳交易。按照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該項目預計在京年碳減排量2.4萬噸,是交通領域碳減排的典型案例,更是氫能產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有力實踐。(來源:新華網)
近日,海南出臺的《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公眾參加碳普惠獲得的回饋權益——碳積分,可用于兌換普惠商品或服務。隨著海南碳普惠機制的推行,低碳行為真正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信芳介紹,碳普惠是通過建立碳賬戶,以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方式,鼓勵綠色低碳行為的正向引導機制,也是一種利用互聯網與碳金融等方式,調動社會各主體積極參與綠色低碳行動的創新做法。說得形象些,有了碳普惠機制,低碳行為能記賬變現。(來源:海南日報)
日前,上海市公布2023年度首批工業通信業碳管理試點名單。名單中35項試點,涵蓋的碳足跡評價與碳標簽、數字化碳管理平臺、碳管理體系、供應鏈碳管理、碳標準建設及應用、碳金融產品創新等六大領域,均通過廣泛征集和專家評審而來。在首批名單中,碳足跡評價與碳標簽領域,有科思創、巴斯夫、蔚來汽車、立邦等參與試點。在數字化碳管理平臺領域,歐冶云商、上海易碳、延鋒汽車等率先試水。在碳標準建設及應用領域,上海環翼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分類規則標準建設與應用,可支持數十個行業近萬種產品開展產品碳足跡工作。在碳金融領域,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碳基金、碳信托、碳資信平臺”,實現了碳金融產品創新。(來源:中國環境報)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青島市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青島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一套思路、三年目標、五大任務、四項保障”的“1354”框架體系,著力打造科學高效、專業規范、類型豐富、運行暢通、特色顯著的青島市碳普惠品牌。據了解,這一《方案》是繼《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印發之后,山東省內首個城市層面細化落實方案,也是青島市首次圍繞推廣碳普惠機制推出的體系文件。《方案》圍繞建設管理運營體系、技術服務體系、項目場景體系、價值轉化體系、試點示范體系等五大體系展開,明確提出建立具備減排量核算、簽發和消納以及政策發布、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功能的青島市碳普惠平臺,將綠色出行、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工作等具有廣泛公眾基礎和數據支撐的通用型場景及彰顯青島地域特點的特色型項目納入碳普惠平臺。同時,按照山東省碳普惠平臺的建設要求,積極建設省碳普惠管理運營青島分中心,與省碳普惠平臺對接,實現互聯互通。(來源:中國環境報)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06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764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53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670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548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30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543 閱讀1月27日-2月2日全國物流保通保暢運行情況
524 閱讀暖心護航春節返程,順豐確保每一份滿滿當當的心意與牽掛新鮮抵達!
47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