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增長規模減緩,貨量下降,資本冷卻……談及當下零擔行業的發展,不少從業者都愁云滿面,并對未來表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受多重因素影響,零擔行業似乎已陷入停滯狀態。不甚樂觀的大環境下,下行是常態,上行是例外。
然而在行業中,一家企業卻逆勢而行,以一種令人矚目的速度迅猛崛起。這家企業,正是跨越速運。
2019年,跨越速運的零擔總收入營收尚在40億左右,兩年后其收入便翻倍突破百億,以113億營收上榜中國零擔收入第二強,在近日運聯公布的中國零擔企業排行榜中,跨越更是憑借其高達139.7億元的零擔收入,蟬聯榜單第二名,并以近24%的營收增速領跑一眾零擔老將。這也使得跨越成為榜單中僅有的兩家成功進入"百億俱樂部"的企業之一。
連年攀升、逆勢增長的業績,不由得讓人疑惑,這家一直以來如此神秘、低調謙遜的企業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今天(8月13日)正值跨越16周年,站在這個特殊的節點上,我們嘗試探討下跨越速運一路高歌的增長邏輯。
“物流亂世”中獨辟蹊徑
這個故事尚且要追溯到16年前,時光回到2007年左右,那時的物流行業可謂是一片紛亂,然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當時,天地華宇、德邦、佳吉等企業在外資或咨詢公司等外力的協助下加速規范化管理,加速直營零擔巨頭進入廝殺時代,京東開始自建物流,淘寶等C2C電商平臺的興起,驅動通達等電商快遞迅速崛起……行業新舊勢力群雄逐鹿,也正是這一年,跨越速運成立。
彼時,公路貨運逐漸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一代新秀德邦的汽運收入開始超越空運收入,德邦及新邦等企業開始全面向汽運轉型。然而,胡海建等跨越速運創始人憑借其豐富的航空網絡和航空產品的運營經驗,及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察覺時效產品擁有巨大的需求潛力,跨越不僅要干高端航空貨運,還要干限時速運。于是,國內首家限時速運的企業自此誕生,一舉打破了當時沒有一家企業敢于作出時效承諾的現狀,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三大跨省時效產品,貨物甚至能“夜發晨至”,如此打開了市場的一個切口。
與此同時,跨越在深思熟慮下,繞道小件C端,最終定下了服務B端企業級客戶的發展方向。業內人士稱,“相對于C端,B端客戶增長空間更大,服務門檻更高,非標準化的程度更高,競爭壁壘更強,前端切入難度較大,但一旦切進去,客戶黏性則會非常強,客戶切換成本也相對較高。”
甚至有人直言,B2C電商物流市場如今已進入存量時代,而B端市場則是另一個增量戰場。就拿今年“618”電商大促節來說,相對于往年,B端快運價格一反常態迎來了20%的溢價,企業的航空貨運量也同比增長了30%。
立足于B端,跨越與華為、比亞迪、OPPO等中高端制造商及貿易商等企業客戶紛紛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這也為其未來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跨越每一步的“獨辟蹊徑”均來自于對客戶、對市場的“極限”洞察,正如胡海建所言,“我們從創業之初就是市場痛點的解決者、用戶需求的滿足者、產品服務的提供者”。
“持續突破”中精益求精
在服務客戶、洞察需求的過程中,跨越速運不斷突破其原有的時效產品,在當日達等時效產品之外,還開創了“8小時”限時服務的先河,2017年其時效甚至精進提速至“最快6小時”。
這一時效的提升,源于跨越對極限優質產品的追求。譬如在華南至華東這一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航線上,跨越不斷增開相關全貨機航線,并逐漸完善地面配套設施,比如去年跨越便分別啟用華南航空樞紐空側場地和華東航空樞紐空側場地,簡化其分撥貨物的裝卸運輸過程,進一步加強了跨越的主干線優勢,將對手遠遠拋在身后。
在運力資源上,“有機場的地方就有跨越”,跨越以每年2到3架的速度擴充全貨機運力,目前其已搭建了以19架全貨機為核心構建的航空貨運網絡,同時跨越的優勢服務和實力也吸引了一眾航司與其達成戰略合作,獲得了華南地區70%和華東地區50%的腹艙資源,能滿足零散隨機的貨運需求,在航空運力之外,跨越也構建了由1.9萬輛自有運輸車為核心的公路貨運網絡。
基于航空和陸運這兩張網,跨越已實現全國90%以上的網絡區域覆蓋,在華南、華東及華北近400余城市已實現“夜發晨至”,其整車服務標準甚至精準到“小時級”,并形成了航空件、同城件、陸運件、省內件、生鮮速運等多樣產品服務。
然而,在物流業,不僅需要追求時效,還要兼顧成本和安全。這一問題提到現實中,便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為平衡這些問題,跨越的選擇方式是科技。一般而言,創始人的風格將會很大程度影響企業的風格,胡海建便自稱自己是一個IT男,跨越速運也不是一家傳統的物流企業,而是一家科技物流企業。
我們從其技術研發占營收的投入數據上便可窺探一番,據其2018年的公開數據是4.1%,同時研發人員高達1400余人,遠高于同行。
而其最值得一提的秘密武器是自2009年開始研發的、花費10億重金鑄造的“鑄劍系統”,該系統集成了TMS、VMS(車輛管理)、中臺系統、MAP(貨車版地圖系統)、品控系統等共計20+大型管理系統,每個系統根據業務場景細分若干個子系統,能實現貨物運輸的全流程管控、財務全流程數字化及動態路由規劃,堪稱業務和技術的最佳結合。
跨越速運技術副總裁余中強表示,針對B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鑄劍系統搭建了一套千人千面的檔案系統,基于歷史客戶和現有客戶的標簽數據進行采集和挖掘,會根據客戶特性、成本、天氣、路況、目的地等多個信息維度和客戶標簽生成上百種多種預備方案,為客戶尋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快而穩定的服務。
好的技術產品往往不僅幫助企業增收,而且降本。此前有業內人士透露,鑄劍系統可以用技術手段實現所有作業全流程的標準化。跨越點部派往支線的作業車輛可同比下降10%,僅這一項一年就可節省成本3000萬元。
因此能實現全流程、全場景的降本增效的鑄劍系統又被稱為跨越速運的“秘密核武器”。鑄劍系統發揮效益的同時,為保效障貨物安全,跨越還打造了全網場貨監控系統,布局了數十萬個監控設備,相當于每臺車安裝了8個攝像頭!
為不斷精進時效產品,保障客戶利益最大化,確保服務的快、穩、準,跨越發揮其技術的“極限”,將科技能力化成水,滲透到服務客戶的每一個角落。
“超越極限”中堅守初心
在提供超越同行“極限”的技術能力之時,跨越超越同行的“極限”服務能力也是一個津津樂道的優勢,網上無不充斥著網友的好評,許多同行甚至都將跨越作為服務標桿。這主要歸功于跨越擁有一支專業的銷售、客服和運營服務團隊,在服務舉措上,跨越成立了質控部門,實施24小時晝夜的派單服務,以及提供客戶經理一對一的貼心服務……這些都備受稱贊。在這次16周年慶典中,跨越甚至還提出為客戶送飛天茅臺的方案。
但提供服務的畢竟是人,跨越為何能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此前跨越內部員工透露,跨越不僅是個不錯的磨煉平臺,還是個很有“良心”的企業,胡海建不僅是一個敬畏科技,更是一個敬畏員工的人。此前胡海建在內部員工信中也提及對于員工只有一個詞——良心,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始終是其的追求。因此,對待客戶如此貼心,除了跨越有力的薪酬機制、管理機制,還離不開員工對其企業價值觀的認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業內裁員、跑路、破產等消息不斷重現之時,跨越為激勵員工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卻拿出了“八千萬的獎金池”獎勵一線取派人員和銷售人員,瞬間刷爆了整個物流人的朋友圈。
這千萬級別的獎金對于員工而言不僅是一種激勵,釋放企業一切向好的信號,更是再次展現了跨越速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如果說“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是跨越的初心,那么“以員工為根本”也是跨越的初心。
總結
對待市場需求,拼“極限”的市場洞察力,以解決市場痛點為導向;對待客戶,拼“極限”的技術能力,拼“極限”的服務能力,保障客戶的最大權益;對于員工,拼“極限”的良心,以提升員工幸福感為追求。短時間做到這些,可能并不稀奇,但16×365個日日夜夜如一日的踐行這些,追求“不止所見”的未來,這家企業能不成功嗎?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043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20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816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711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53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9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5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