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之一:C端消費金融的崛起
這幾年以電商平臺為主的“白條金融”帶動了消費的升級,改變了很多的消費習慣,為平臺的集聚人氣和提升銷售業績確實做了不少貢獻。白條金融在有著前景的C端市場確實開創了一個金融的創新,說是創新總是感覺就是信用卡透支的再升級只不過多了互聯網和更多的數據賦能。白條金融的表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B端金融的快速崛起, C與B的表象雖然存在巨大差異,但是兩者截然完全不同;
表象之二:貸款越來越便利
貸款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多到眼花,多到不敢相信這個世界,錢真的就這么容易普惠嗎?隨便一個額度都是幾萬打底,注冊與申請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好像普惠變成了普及與陽光普照。每天不收到幾個貸款信息,不接到幾個貸款電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出來混的,而且混的水平還是很低很低的。但是在這些貸款中針對更多的是C端信用貸款,針對物流行業的又有多少,尤其是針對中小微物流企業的,需求旺盛,但是真正能夠符合或是又能發放的有多少。
表象之三:模式花樣百出
供應鏈金融猶如雨后春筍一個又一個再一個還一個的不斷冒出,各種供應鏈金融模式和方法層出不窮,好像不講點供應鏈金融都不能出來混,到底供應鏈金融在鏈條上與物流這個短鏈的關系是什么,如何制約和相互鼎力前行,真的給物流帶來了多少改變,反正只是知道物流缺錢。
很多的金融模式都是換一個花樣玩著過去古老的故事罷了,什么這個貸那個貸,著實方便了不少,但是本質沒有變,生意要做的,錢要花的,成本要付的,付多少,行業那就是各顯神通了。牛的有更低,窩囊的只有更高,低到什么程度,足以震撼你,高的什么階段,足以讓你質疑人生,做物流的還能付得起那么高的利息嗎!供應鏈金融在今天只不過是敲門磚,如果每一環節都要用上供應鏈金融,這個息差的有多少。
曾跟幾位物流老江湖交流當下的金融模式是否可以滿足發展需求時,幾位物流老前輩甚是感嘆:
一、是熱錢太多,很多看到了這個行業的藍海,愿意涌入,但是成本偏高、行業需求旺盛(可是銀行又不能滿足)不怕不還錢;
二、是看到物流行業是現金交易、來錢回報更快,尤其是看到物流環節中的運輸中完全的現金交易,即使今天有企業已經把各種卡綁架個司機,但是還是需要現金過橋的;
三、是說破了就是需求還是旺盛,現在上游企業的話語權太重了,墊資的業務越來越多,經營壓力越來越大了,需要錢周轉;還有一個就是不斷的壓榨,貨主型的企業開始金融玩流氓模式,不用他的金融不給業務,用他的金融過下水,貸款買車,業務就來了;最后還有一個就是最為實在的別在講什么供應鏈金融和普惠了,其實就是過往典當行和高利貸模式,抵押。信用都是說得好,怎么也得有背書呀,說的那么好聽,討論戛然而止,瞬間沉默!
討論沒有繼續,喝完茶各自散去。
物流金融的快速發展,表面繁榮是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個階段出現的必然產物,尤其是近四年左右的時間,物流金融開始堂而皇之的走上大雅之堂。其實這個業務早就在民間盛行,在長三角、珠三角、沿海經濟帶最為流行的民間拆借模式就是早期的金融模式,只不過隨著行業的發展,隨著技術的升級,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變成了互聯網+金融+風控+線上+數據分類,成為撬動行業的敲門磚。敲門磚針對行業而定,把物流每一個環節涉及到金融的分段處理,形成一個個獨立的金融產品,打造一個產業金融的集群,物流是一個長鏈條,最為關鍵的是涉及的中小和個體比較多,加上現金交易的特性,所以需求是旺盛的,也是恐怖的。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快速崛起,很多人把金融平臺玩法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生意經,用金融粘性黏住成員,金融成為衡量平臺規模和流量的一個重要工具與手段,很多的平臺把金融做到極致,用系統拴住數據,用數據完成經營與運營的分層了解。針對數據的沉淀程度逐步實施定性金融授權,即固定的賬戶,定向消費,支付運營,購買車后產品等等。有些直接放款給企業,用數據給企業分級,分成A/B/C甚至更多的等級,不同等級授信不同,貸款額度不同,實現榜樣作用的同時,讓榜樣去成為口碑宣傳的案例,物流中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平臺化的快速崛起,源于物流技術的再次升級。
更有甚者,為了增加粘性,平臺的金融渠道更是五花八門,銀行機構,P2P平臺,反正拿到錢就行。風險背書,目的就是不斷需要金融投入增加所謂的粘性,同時把好的標的也作為一個對外金融的一個窗口,用平臺背書的能力做到極致,諸多的玩法歸根結底的目標就是一個不斷需求金融的涌入與涌出,最好的價值體現都是優質的標的物,可是現實是骨感也是辣手的。
不要盲目的借入,借入的錢都是有成本的;不要盲目借出,借出的錢都是有風險。風險和成本如果都能承受,那一切都不是問題,否則去一些機構如法院旁聽因為民間金融而產生的案例現場,去聽下審判,去看看曾經輝煌因為借入社會資金被折磨的生不如死的,看看都可怕。
一切經濟活動都需要對風險預估和對成本的充分認識,尤其是物流行業,一個已經低毛利到一定程度的行業,更要三思后行,否則市場一定會讓嘗試者頭破血流,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還有一些把逾期不當回事,逾期在平臺中,成本會倍數增加。甚至逾期后有些手機關機,玩失聯,失信不當回事、這些都是金融風險的點,后果可怕,很多人為了發展,盲目的用自己的信用,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銀行或許還好點,但是杯水車薪,很多人選擇了社會金融,量力而行,社會金融繁榮背后,卻是中小企業和個體的滿目愁容。
今天反觀各種以金融為突破口的平臺型企業基本做的都是所謂的后市場服務,打的都是以物流為切入口。以金融為主營的業務場景,原本為物流服務的各種卡,今天已經成為沖在行業頭牌的金融產品,各種后付錢,先消費后付費的金融服務,與信用卡賬期基本保持一致。不少金融產品在規定時限內的免息,大額度投放,不斷的擴展群體范圍,占據市場,博眼球的,真正做業務的,魚龍混雜,黑的紅的需要用心辨別。
行業有錢的不缺送錢,行業沒錢的更缺送錢的,金融是錦上添花的,不是雪中送炭、曾經自己親歷的一個插曲,某一年的一天一家金融機構來到我的辦公室(當時本人還在央企序列)進來后直奔主題,金融授信5000萬,讓我幫下忙。因為有任務,可是我們也不缺錢(最起碼不缺5000萬),隨后我說有企業缺錢,你們可以借嗎!這個哥們反問我,不會是民營企業吧,我說是的,這個哥們立馬搖頭,這個要思考了,如果民營企業授信沒有這么痛快,需要我們嚴格的手續,而且對于物流企業尤其是您說的物流中的運力企業我們的額度更有限制!
后來也就沒有了后來,缺錢的沒有金融支持,不缺錢的天天來送錢,如此鮮明的對比背后就是金融的尷尬或許這是物流行業的尷尬。看似風光無限的行業,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一個又一個牛逼的資本站在臺上指點江山,其實誰痛誰知道,其實誰餓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反正這是一個吹牛皮不犯法的年代,這是一個可以把豬吹起來的年代!
我們再看看在物流行業里面最初玩金融的基本切入點很多都是以“車”為單位開始進入的,慢慢的延伸到加盟商,再到運費金融而后再到經營性的金融。比如放貸給掛靠公司,由車輛掛靠公司承擔背書放款買車,比如物流行業門店經營貸,由加盟主體做背書,放款給加盟者,從裝修貸再到車輛貸,再到經營貸,從支付司機的油卡到ETC,全部都是金融貸服務,再到給物流企業支付運費貸等等。這些都是目前行業內在玩的產品,渠道越來越多,有證的無證的都來搏一搏,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平臺,還是其他機構都想著來分一杯羹。
有人問我,物流跟哪個行業最密切,我說跟生產制造業最為密切,因為有貨才有生意,可是我還想說在今天,物流跟金融最為緊密,因為物流是一個現金交易依舊是主體的行業,行業發展還是處于一個發展期,需要金融助力發展,但是這個金融是真正的產業金融,而不是針對C端的消費金融,更不是驢打滾,行業發展需要規范,更需要助推,不需要眼花繚亂的吹噓的高大上,需要低調務實認真做事的心中高大上。
行業的明天需要金融的助力!
(行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尤其是針對物流行業的普惠金融,今天更是需要針對行業中小微的金融支持,曾經一個很好的老大哥,在發展中需要每個月大約在50萬元的經營費用周轉,電話給我,問我那些錢可以碰,說真的當時蠻為難的,自己也想了又想什么樣的金融模式愿意借50萬元,又不能利息太高,銀行嗎,不會,平臺嗎,有前提,需要成為會員,會員還有一堆的前提,還有誰,至今還在想還有誰,有的覺得金額小,沒意思,有的獅子張口,利息嚇人,只有靠著自己的利潤驅動,慢慢的發展,慢慢的發展,穩穩的發展)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羅戈網立場
-END-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15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93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06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871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795 閱讀京東物流北京區25年331大件DC承運商招標
71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648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632 閱讀物流人“搞關系”,如何與對手戰斗?
540 閱讀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19億件
544 閱讀